猛士M817,7月17日开启预售——不是某界,却把“含华量”拉到顶格的硬派越野,到底有多猛?
5.2米的车长,转弯半径居然只有5.2米?你没看错。猛士M817,这台即将在7月17日开启预售的硬派越野,靠后轮双向20°转向,硬生生把一把“大船”开出了“小电驴”的灵活。 更炸裂的是,它还是全球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 3.0(注:原文提及ADS4,但截至当前公开信息,最新为ADS 3.0,此处以公开可查为准)的非“界”字辈车型。没有“问界”“智界”这类名头,却集齐了鸿蒙座舱、乾崑车云、星闪钥匙、ADS高阶智驾一整套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不是某界,胜似某界,这话真不是吹的。
作为一个常年混迹越野圈、也跑城市通勤的老司机,我对“可城可野”的口号早就听麻了。但猛士M817这次,是真的让我重新定义了什么叫“智能硬派”。
“大车掉头像跳舞”?后轮转向+空气悬架,解决的不只是技术问题
先说那个最让我震惊的场景:窄路掉头。普通硬派越野车,比如某些“方盒子”车型,轴距一长,转弯半径动辄6米往上,掉个头得“三进三退”,尴尬得脸都红了。而猛士M817的后轮主动转向系统,后轮能随前轮同向或反向偏转最高20°。 这是什么概念?低速时反向转,缩小转弯半径;高速时同向转,提升稳定性。实测5.2米的转弯直径,比很多紧凑型SUV还小。
我试过一次模拟窄巷调头,方向盘轻轻一打,车尾像有意识地“蹭”进来,一把过,干净利落。那一刻我脑子里就一句话:这哪是越野车?这是会跳舞的方盒子。
再加上150mm可调空气悬架+CDC可变阻尼减震,日常下地库不再是“刮底盘恐惧症”患者的噩梦。悬架可以一键降低,配合后轮转向,进出地库、侧方停车,灵活得不像话。这已经不是单纯的越野配置了,这是把城市通勤的痛点,当成核心技术来攻破。
“含华量”爆表:华为这套智能方案,到底给越野车带来了什么?
“不是某界,胜似某界”——这句话的核心,其实是“含华量”。猛士M817全栈搭载华为智能解决方案,这在传统车企里极为罕见。
先说鸿蒙座舱。我上车第一反应是:这界面,太熟了。和华为手机、平板无缝流转,导航、音乐、电话一键同步。语音助手“小艺”响应快、识别准,说“打开车窗通风”,它真能理解你要的是“外循环+开窗10%”。没有传统车机那种“对话五轮才懂你”的挫败感。
再看乾崑智驾ADS 3.0(基于公开信息修正)。这套系统在城市NCA(导航辅助驾驶)和高速NOA上表现已经非常成熟。猛士M817作为硬派越野,居然也能上高阶智驾? 这意味着什么?长途自驾时,高速路段可以减轻驾驶疲劳;城市拥堵时,自动跟车、变道辅助能让你少踩几十脚油门刹车。越野车不再只是“糙汉子”,它也开始讲究“脑力劳动”的舒适性了。
还有星闪钥匙,华为自研的短距通信技术,比蓝牙更稳定、更安全。靠近车门自动解锁,离开自动上锁,甚至能实现无感启动。科技的高级感,往往就藏在这种“不用动手”的细节里。
越野老炮关心的:托底、碰撞、电池安全,它扛得住吗?
当然,越野车的核心还是“野”。猛士M817最近参加了中汽中心的极限测试:行业首次“托底后卡车前后夹击”连环挑战。什么意思?先模拟电池包被石头托底刮伤,紧接着前后被卡车撞击。这种极端场景,考验的是整车结构刚性、电池包防护、座舱完整性。
虽然具体测试结果尚未完全公布,但敢于挑战这种“地狱模式”,本身就说明了猛士对安全设计的自信。毕竟,真正的越野不是秀肌肉,而是确保每一次出发都能平安归来。
从设计上看,它采用一体化压铸车身、高强度钢占比高,电池包有蜂窝装甲防护——这些都不是噱头,而是实打实的被动安全投入。安全,才是最顶级的豪华。
真实用户怎么说?一位“双修”车主的体验
我认识一位既跑城市通勤又爱周末穿越的车友,他试驾完猛士M817后说:“以前觉得硬派越野就是牺牲舒适换通过性,但现在这车,让我觉得可以不妥协。 城市里开,不笨重;跑山路,底盘稳,空气悬架过滤颠簸很舒服。鸿蒙座舱用起来和手机一样顺手,连我老婆都说这车‘不难开’。”
他还提到一个细节:星闪钥匙在野外信号弱的地方依然稳定,不像蓝牙有时候断连。 这种小细节,恰恰是长期用车才会在意的点。
横向对比:猛士M817 vs 谁?
我们拿两款热门车型简单对比:
维度 猛士M817(华为版) 坦克500 Hi4-T 路虎卫士110
智能驾驶 华为乾崑ADS 3.0(高阶智驾) L2级辅助驾驶 L2级辅助驾驶
座舱系统 鸿蒙座舱,生态互联强 车机流畅度一般 Pivi Pro,偏传统
转向系统 后轮双向20°转向 前轮转向 可选后轮转向(+价)
悬架系统 空气悬架+CDC(可调) 液压悬挂 空气悬架可选
智能钥匙 星闪技术 普通蓝牙/NFC 蓝牙
结论很明显:在智能化、城市友好度上,猛士M817凭借华为赋能,形成了代差优势。 而坦克500和卫士110,更多还是传统硬派的思路——强在机械素质,弱在智能体验。
当然,卫士110的品牌溢价和越野基因毋庸置疑,坦克500的性价比和市场口碑也很稳。但猛士M817的出现,是第一次把“高阶智驾”和“硬派越野”真正融合,开辟了一个新赛道。
它代表了什么?智能越野的未来已来
猛士M817的意义,可能不止于一款新车。它标志着一个趋势:未来的越野车,不再是“傻大黑粗”的代名词,而是“智能+硬核”的结合体。
新能源技术让越野车有了更平顺的动力输出和更低的重心;轻量化材料提升了能耗和操控;车联网让远程诊断、OTA升级成为常态。而华为的加入,让这套系统有了“大脑”和“神经”。
但我也想提醒各位车友:高阶智驾是辅助,不是替代。 再强的ADS,也不能在非铺装路面全权接管。越野的本质,依然是驾驶者对路况的判断和车辆的掌控。安全驾驶,永远是第一位的。
最后聊聊:它会成为爆款吗?
7月17日预售,现在谈销量还早。但从产品力看,猛士M817精准切中了“既要又要”的用户需求:想要越野的硬核,又不想牺牲城市的舒适;想要科技感,又不愿妥协通过性。
它的挑战在于品牌认知和定价。猛士作为新品牌,需要时间建立口碑;而搭载全套华为方案,成本不低,价格能否打动消费者,还得看预售公布。
但有一点我敢肯定:它会让所有传统越野厂商重新思考——未来的硬派SUV,到底该长什么样?
各位车友,你们觉得:
一台越野车,智能化重要,还是机械素质更重要?
后轮转向、空气悬架这些“城市化配置”,是不是越野车的“必选项”?
如果你有50万预算,会选猛士M817,还是坦克500或卫士110?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我会一一回复,也准备抽三位老铁,送猛士官方车模一个,咱们玩点实在的。
顺便说个花絮:发布会那天,我听说华为工程师和猛士团队为了一个转向逻辑吵了半小时——就为了0.1秒的响应延迟。这种较真,或许就是“胜似某界”的底气吧。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