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稀土行业新突破:本土制造首次为电动汽车提供核心磁性原料

说起美国稀土产业的动向,得聊聊Energy Fuels公司。这家公司在9月9日刚宣布,他们用本土开采和加工的稀土氧化物,成功制造出了适用于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车的永磁体。这事儿听起来挺高深,但实际上,就是美国在关键原材料上终于迈出了一大步,不用再完全依赖国外的供应链了。稀土这东西,对电动车的电机来说特别重要,没有它,动力可就跑不起来。之前,美国一直在这方面卡壳儿,现在本土的产业链搭建起来了,真算是一大突破。

先把背景理清了吧。如今美国的电动车市场火得不行,特斯拉、通用啥的,天天推新品,但电机里的稀土磁体基本都靠进口,特别是中国那边,占了绝大部分份额。虽然稀土实际上并不稀缺,全球储量还是挺充裕的,可加工技术难度大,中国控制了全球80%以上的供应。地缘政治一紧绷,价格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供应链出了点问题也就不足为奇。美国早几年就开始焦虑了,拜登推的《通胀削减法案》里头就强调要补贴关键矿物,想打造一条自主产业链。这次Energy Fuels的成果正合时宜,他们用钕镨氧化物经过韩国POSCO的严苛检测,质量达标,随时可以直接投入到车企的电机里用。

美国稀土行业新突破:本土制造首次为电动汽车提供核心磁性原料-有驾

Energy Fuels可不是新面孔,人家原本主要做铀矿,犹他州的White Mesa工厂是北美唯一能处理独居石的设施。独居石是稀土元素的主要来源,他们从Chemours公司买来佛罗里达和佐治亚的重矿砂精矿。到2025年初,他们已经加工了1.2吨高纯度的钕镨氧化物,之后发往韩国进行转化成金属钕,然后经过合金化制成钕铁硼烧结块,最后磁化成45H级的永磁体。这等级的磁体耐高温,磁力强挺适合电动车的高速运转。整个流程,从矿石开采到产品成型,前半段都由美国自家掌控,后半段虽然在韩国,但用的材料都是国内生产的,这样一来,也避免了完全依赖单一来源的风险。

这批材料大约能产出三吨磁体,足够为一千五百辆电动车或混合动力车提供动力供应。想想看,北美、欧洲、日本和韩国的汽车制造商很快就能开始用上这些零件。Energy Fuels的CEO马克·查默斯表示,这代表美国在关键矿产供应链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公司起步于铀矿开采,查默斯自2018年接任后,就开始布局稀土产业,投资改造工厂,引进分离技术。目前,不仅涉足轻稀土,还在进行重稀土氧化镝的试生产,纯度达到99.9%。这些材料是磁体的增强剂,能确保电机在高温环境下保持稳定性能。

美国稀土行业新突破:本土制造首次为电动汽车提供核心磁性原料-有驾

这事儿之所以挺重要的,是因为电动车革命正在加速推进呀。国际能源署说,到2030年,全球电动车销量会超过一亿辆,每辆车大约得用上2公斤的稀土磁体。需求一下就炸了,但供应这块儿却挺紧张,瓶颈不少。之前美国几乎没有加工能力,Energy Fuels则打破了这个局面。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这关系到我们的经济实力和技术竞争,比如说风力发电、导弹、无人机这些都得用到稀土。近几年,美国在这个产业链上也花了不少钱,比如MP Materials在加州山口矿开采,但他们主要做分离工序,还没有强到能自己生产磁体。Energy Fuels的优势就在于它的垂直整合,从矿石开采到氧化物制造全都自己搞,这样成本控制得更好些。

当然啊,建立完整的产业链这事儿绝不是一蹴而就的。环保压力挺大的,稀土加工要处理酸碱废水废渣,合规成本得不少。White Mesa工厂虽然有牌照,但还得投资升级设备,花费不少,合规成本偏高。中国那边市场规模大,产业链成熟,价格又实惠,让美国产品在短期内竞争力不强。Energy Fuels只能靠技术创新来追赶,采用独居石路线,提取效率高,副产物还能回收钽和铀,真是变废为宝。政府的补贴也挺重要,《通胀削减法案》提供税收减免,国防生产法可能也会投入资金。

美国稀土行业新突破:本土制造首次为电动汽车提供核心磁性原料-有驾

中国的稀土出口管控不稳,未来到2025年,国际贸易摩擦可能还会持续升温,美方也在赶紧搞备用供应链。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也没闲着,Lynas在马来西亚建厂,但运输距离长,风险挺高。Energy Fuels和Vulcan Elements在8月达成了谅解备忘录,准备向磁体制造企业供氧化物,希望打造出完整的美国供应链。而且与POSCO的合作也不断深化,早在2025年3月就商议要加强供应链合作。这不仅仅是商业布局,更带点战略考虑,美国想和盟友们一起分担风险,布局未来。

在美国本土用上磁体,等于多了一份保障。稀土产业从靠进口变成自给自足,虽然路还远,但脚步稳扎稳打,未来看好。查默斯带领的Energy Fuels,证明了技术与政策的结合能搞出点名堂。在电动车的浪潮中,材料供应链如果稳了,整个产业才会真正起飞。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