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行业惯例,领克10EM-P让中大型电混轿车实现高端配置不高价,成为消费者追求性能与智能安全的理想选择

你知道吗?其实很多人对中大型车最大的误解,是觉得它们都得吃掉钱包。但领克10EM-P让我感觉有点不一样,尤其是它那个价位段。我一开始就想,16.38万到20.18万的优惠价,对于这个配置,算是相当良心了。

那天我跟朋友聊起它,他语气一副这车之前没听说过的样子:你确定不是炒作?那价钱挺有吸引力啊。我也笑:我估算一下,像它那个动力,390kW,扭矩755牛米,起步那叫一个虎!你想想,0-100最快5.1秒,掉个头几乎能追上部分性能车。要换算一下成本,百公里耗油4.2升(估算自己心里算个快慢),电池续航240km,按我看实际用着,日常通勤续航绝对够用。

打破行业惯例,领克10EM-P让中大型电混轿车实现高端配置不高价,成为消费者追求性能与智能安全的理想选择-有驾

我刚才翻了翻我的老笔记——其实去年我测过几款同价位的中大型油车,差不多都在8秒到9秒之间起步。这里的核心差别,是这车标配的eAWD智电四驱,响应时间10毫秒,几乎无感切换,体验比起一部分只在开到积水或雪地才兴奋的四驱,直接秒变安全感。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其实研发上,这个被称为DHTEvo的电混架构,技术本身要比普通油混合强出不少,像个精心调配的鸡尾酒,能兼顾性能追求和油耗控制(这段先按下不表)。要说供应链,我觉得像这个电池,要做到轻量、抗热,从材料到工艺其实挺难——它那超极的行业安全测试,让我好奇:有没有可能,未来这安全守护还能再升级?我猜,也许跟航天技术差不多,材料用得更高端。

打破行业惯例,领克10EM-P让中大型电混轿车实现高端配置不高价,成为消费者追求性能与智能安全的理想选择-有驾

这个车的空间感很直接——我观察车内,5050的长宽,轴距3005,得房率81%。说白了,就是车内看起来宽敞得不夸张,但坐进去后,感觉空间利用率好像比想象中更高。得益于纯铝合金平台,底盘无论开弯还是高速,都很稳,尤其是那个液压可调悬架,遇到坑洼也不乱颤。这个悬架,原理就像你买一部高级笔记本,能调节自己状态。

我没细想过,但我猜,有没有可能未来的安全辅助系统,会像现在的智能手机一样智能升级?比如配备更大算力的辅助驾驶芯片,能提前预判突发状况?这方面,英伟达Thor芯片,700TOPS算力,用生活比喻,就是像个超级大脑,能瞬间算准前面那辆车的下一步动作。

打破行业惯例,领克10EM-P让中大型电混轿车实现高端配置不高价,成为消费者追求性能与智能安全的理想选择-有驾

你问我,谁会买这么大的车?我觉得,可能是那些既想玩性能,又想走安全线的年轻家庭或者小公司老板,也许他们不用每天追赶公交,但又觉得大空间和智能安全很重要。像我这个油耗控,看到CLTC油耗4.2升/百公里的数字,心里会暗暗打个 okt——其实这个数据,是体感估算,因为真实驾驶,涡轮尾气和空调、载重等因素会有不小变数。

我最喜欢的,是半夜开车时那大屏幕里的那些氛围灯,千万色级别的软光,不刺眼但很高级。坐在后排的小桌板上,随手放一个手机、喝杯咖啡,突然觉得这个豪华感,其实已经远超这个价位很多车。

打破行业惯例,领克10EM-P让中大型电混轿车实现高端配置不高价,成为消费者追求性能与智能安全的理想选择-有驾

说到降价策略,我有点琢磨不透。领克这次优惠倒是大方,但我不免好奇:还能不能再霸王条款减点钱?或者未来会不会有更划算的备用包,让性能和科技都能再升级?毕竟,行业技术更新速度太快,消费者的期待也在变。

这车的安全配置我不敢掉以轻心——行业首次带电六大极端场景测试,电池安全堪称硬核。但我也在想,未来别的品牌会不会也纷纷跟进?我觉得,像安全这玩意,不是有就够,还是得不断升。可人生其实也很像:我们都在不断升级自己的防护,什么时候,我们都能像领克一样,做到零担忧呢?

打破行业惯例,领克10EM-P让中大型电混轿车实现高端配置不高价,成为消费者追求性能与智能安全的理想选择-有驾

你有没有想过,片刻后,自己在城市穿行时,能用这样一辆车,既能秀科技,又能玩性能?或者,有没有人会在一个深夜,偷偷望着车外的灯光,心想:我把这车开到远方,下一站,会是哪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