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两三天时间,维权消费者从百余人一下子攀升至400多人,小米汽车一时被推上风口浪尖。要知道小米汽车的上一次舆论危机就发生在3月份,当时的一次高速爆燃让不少人开始重新审视造车新势力。2025年开年接连失利,有人说这是对手要搞掉小米汽车?应该也谈不上对手打劫,两件事的本源都是自身问题,小米要填起自己挖的坑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本来是资本之间的“游戏”,但在这样的行业环境下,小米汽车接连遭遇重大舆论事件实在是有些不合时宜。一来,新能源汽车势头正劲,那边比亚迪、奇瑞拼命为新能源汽车证言,这边却给中国新能源汽车拖后腿,对行业整体发展不利。二来,造车新势力来势汹汹,蔚小理早已成造车新势力代名词,但小米事件无疑给新势力前景蒙上阴影,这也难怪传统车企大佬评论:新势力不可能取代传统车企。
很不幸的是,与其他车企的危机公关不同的是,小米汽车的两次危机都来源于自身,而不是其他的如财务问题、供应商问题、排产档期问题等等因素,换句话说,自身的问题是真问题,没地方甩锅,只能自己去拆招。
当一个新企业发展过快的时候就要审视自身可能出现的漏洞,高速发展往往会掩盖掉许多内部问题,同时,不管是品牌还是个人IP,快速爆发的同时也有随时被反噬的可能,这和追星的道理差不多,许多明星不就是在一夜之间人设崩塌的嘛。
反观整个蔚小理,最稳健的当属理想,一把手相对低调,先把车造好,“这是个干事的企业”,这样的评价恐怕是很高的点评了。由此看来,理想汽车或许是三者中最有望走得最远的那一个。
有人想搞小米汽车?不排除这种可能,但这已经不重要了。苍蝇不叮无缝蛋,小米汽车需要反思的不是怎么树的敌,而是应该倒查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让产品一再受质疑。当产品力不行的时候,其他一切都是空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