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B01掀起10万级纯电轿车价格与科技双重热潮,城市通勤体验能否全面逆袭?

零跑B01就像一颗从天而降的深水炸弹,从上市那一刻起就搅动了本就不平静的汽车市场池水,特别是在那10万级别这个“神仙打架”的价格段。

大家都在关注,零跑B01的自动驾驶真有传说中那么牛?销量成绩到底真是实力还是营销套路?其实,这俩问题背后暗潮涌动,远不止表面那么简单。

零跑B01掀起10万级纯电轿车价格与科技双重热潮,城市通勤体验能否全面逆袭?-有驾

是科技新贵横空出世,还是刮一阵风就走的“昙花车王”?

所有疑问,大家心里其实都有点数,但没几个真扒拉清楚过,咱们今天就来一场深挖——谁敢说B01这盘棋没有玄机?

铺垫起悬念,很多人关注点其实是B01那自动驾驶是不是一把刷子。

大伙对自动驾驶向来爱恨交加,网上“狂吹”和“吐槽”交替出现。

什么126线激光雷达、200TOPS算力、12颗摄像头、5颗毫米波雷达……好家伙,听起来一溜排头,赛高端那味儿,真就10万元上下,这性价比肉眼可见。

但凡有点汽车科普常识的,听到“10万级唯一激光雷达”这话都会眨眨眼:不是吧,这不按套路出牌啊?

可这气氛营造到位归到位,真要“上手”用用也不是没有瑕疵。

网上一组数据出来:N次实际道路测试,高速工地识别率98%,变道成功率95%,感觉煞是硬核。

但说实话,市区复杂点的路口,比如“无保护左转”,这车偶尔就有点小迷糊,突然“幽灵刹车”,叫司机提心吊胆。

不吹不黑,在通勤顺境(比如拥堵跟车、铁盒互挤、早高峰)下的表现,倒是让不少人觉得“哟,这AI也懂得人间疾苦了”,可惜真碰到“大雨滂沱”那类极端工况,激光雷达距离直接减半,毫米波雷达被迫顶上,不得不说,自动驾驶离传说中的“放飞自由”还有点距离。

拿泊车体验来说,85%用户觉得“自己动手还不如交给电脑省心”。

支持各式各样复杂车位,侧方斜列断头路,30多秒就鼓捣进去。

这里有点像啥?

有点像小时候父母教我们倒车入库,到最后还是被科技“反向教育”。

不过细心用过的朋友都发现,相比某些品牌的“瞎停车”,B01自动泊车遇到狭长极限车位时,经常通过“两次调整+精准入库”策略,尤其讨巧。

但问题也确实有,一旦遇到大雨、多个高负载应用同时开启——比如刚在导航界面听着音乐、顺带打开行车记录仪,芯片负载快70%,界面偶有卡顿,多少让人脑门发热。

零跑B01掀起10万级纯电轿车价格与科技双重热潮,城市通勤体验能否全面逆袭?-有驾

这就像你以为高配手机能永远秒杀应用,结果多开几个软件还是卡壳。

加上OTA升级“画大饼”,说要2025年升级NOA城市领航,硬件预埋192线激光雷达计划听着带劲,兑现起来还是让人小紧张。

毕竟现在车圈OTA“跳票”已成常态。

说到销量,B01妥妥地上了一节“销量暴击课”。

刚上市就高歌猛进,首月破8500辆,直接摸进紧凑型车排行榜前列。

不少人开始质疑,是不是渠道玩猫腻?

但这回,数据和交付速度都给出了正面回应。

激光雷达版占了绝大多数,650公里长续航的耐力表现也收获好评。

观众席坐满了年轻人和女性用户,看那配色(什么星河银、曦露紫),就知道B01在审美潮流线上没掉队。

零跑B01掀起10万级纯电轿车价格与科技双重热潮,城市通勤体验能否全面逆袭?-有驾

有意思的是,三四线城市成了零跑的大本营,45%销量就是这么沉下去的,很多新用户在南宁、浙江、广东这些电动车氛围浓的大省首次体验“半自动生活”,也难怪首月18%的企业交付都指向B01。

再一看锁单量,上市72小时直接破万。

提车等待周期平均只有8天,搁对家脸上就是一记社会摇:“你还等着提车,我已经开着B01溜大街了”。

自研“积木式”产线和宁德时代电池,写死了交付的节奏快得不讲理。

然后就是最让消费者心动的无敌价格。

比亚迪秦PLUS EV顶配比B01贵2万6,还没激光雷达这项杀手锏,多连杆后悬、后驱底盘这些传说中往20万元进发的配置,现在都被拉平到11万多档位。

零跑B01掀起10万级纯电轿车价格与科技双重热潮,城市通勤体验能否全面逆袭?-有驾

再跟小鹏MONA M03横向PK,B01不仅便宜1.6万,还塞进了更多泊车应用(记忆泊车什么的),但说到底智驾体验城市NOA还差点火候,这也是摆在明面上的短板。

不过激光雷达渗透率B01领先28个百分点,这也是靠硬实力填出来的差距。

说到这儿,不能不提下用户画像。

看着B01数据报告,60%车主是女性,年轻人更成了主力军,这消费习惯和审美真是“天马行空”,潮流属性满分。

星河银、曦露紫这些小清新风配色指不定哪天直接变热门。

三四线城市成了新能源小红书,浙江、广东这些省份市占率已经恐怖到8%。

不得不说,这波下沉市场的操作,不光靠产品力硬打,更有点“农村包围城市”的味道。

那再说说未来隐患,真不是谁家的车企能“满级通关”。

首先产能和供应链的磨合压力逐渐凸显。

虽然目前月产能已经1.5万辆,但看着那飞涨的订单,宁德时代能不能一直供得上?还是个问号。

只能说好在零跑也没闲着,新工厂建设,年底有望翻倍到3万台,真到那时候也是靠“拼命堆产能”来应对市场热潮。

更大麻烦是软件。

现在“幽灵刹车”高发场景下,百公里还能冒0.3次,智驾算法优化速度得再提升才跟得上小鹏、华为步伐,不然容易被“科技粉丝”一顿弹幕群嘲。

再者品牌认知度还真是块短板。

三线及以下城市,售后网络覆盖率只有比亚迪的三分之一,这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补起来,小地方用户更看重服务能不能随叫随到。

零跑B01掀起10万级纯电轿车价格与科技双重热潮,城市通勤体验能否全面逆袭?-有驾

零跑也只能拼命上马“一城一体验中心”计划,补全售后。这种补网行动多做少说,毕竟有时候用户买的真不是车,是懒得折腾和心安。

说到底,B01这台车目前还真有点“降维打击”的意思。

零跑B01掀起10万级纯电轿车价格与科技双重热潮,城市通勤体验能否全面逆袭?-有驾

以10万级跳到20万级的配置水准,还能用“价格锤”砸竞争对手一脸,首月8千多销量不是吹的。

自动驾驶体验在日常基本够用,不做死磕,城市通勤、高速狂飙都稳扎稳打。

但B01距离极致驾驶自由还有几步要走。

OTA升级能不能按时兑现、产能是不是每月都能供得上,以及服务体系补齐的速度,决定了B01能不能长期霸榜。

技术跃升和商业落地,实际都在悬崖边摸索,稍有闪失都可能被后浪抄底。

用户是有机智的,一切就怕高开低走——前期光环褪去之后的市场考验才是真正的大考场!

这么看,零跑B01到底能不能成10万级纯电紧凑车的“搅局者之王”?现在下结论还嫌早。

不过,它确实给车圈上了一课:我可以又卷价格,又亮科技,还能把交付搞得风生水起。

但能不能站稳脚跟,还得拼产品进化速度、拼服务补短板,更得看市场韧劲儿。

毕竟竞争对手随时可能“反杀”,用户口味变得比翻书还快——车厂只能不停自我进化。

那你怎么看?

你觉得零跑B01这波操作,能把中国纯电轿车市场格局带偏吗?

欢迎留言,咱们一起唠唠真心话!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