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下雨天开车,估计很多车友都一肚子话要说。
有人觉得——“只要踩松油门、下意识多加点小心”,稳稳把车开出去就没事。
可真要是这么“凭感觉”开车,运气好的也许只是被溅一身水,视线模糊一两秒。
运气稍微差点,不是剐蹭就是小打滑,严重点就是一头撞进保险公司的怀里。
这事,真不是危言耸听,毕竟每逢大雨,朋友圈和本地交通群里“事故预警”就跟刷屏似的蹦出来,难得有哪天能消停。
为什么大家都信奉“慢慢开准没事”,可事故还是频发呢?
眼瞅着新闻里一会儿是走错道糊涂冲进积水区的,一会儿又是刹不住车追尾的。
明明人心里都觉得“我行,我稳”,但每年下雨天的交通事故统计数据非但没少,反而蹭蹭上涨。
可能问题就出在那些“以为自己会开车”的自信,以及一堆被忽略的小细节上。
说真的,雨天,真不是单靠慢点儿就能平安无事的。
到底暗藏着多少坑呢,咱今天唠唠,保管你以后下雨开车不再那么迷糊。
先扒一扒那些最常见、但又最容易让人掉以轻心的“车主小动作”。
首先,大众操作NO.1——雨刮器,要不是直接开到最大挡横冲直撞,就是胶条老化干脆凑合“蒙混过关”。
路面上本来水汽弥漫,前挡再被刮一堆水迹遮得乱七八糟。
别说人的视线了,就连车头上的蚊子估计都一脸迷茫。
市面上那些喊着“360度无死角刮水干净”的雨刮器,真得不厌其烦地坚持半年换新,不然关键时刻,剩下的就是司机的“眼瞎体验”。
还有那个积水路段赶着加速冲过去,试图“漂移”过水坑的灵魂操作。
水溅起三尺高不说,旁边行人被淋得一脸懵,自己车轮还可能上演“水上芭蕾”。
运气再背点,发动机一个不小心喝了水,直接进维修站唱起了“凉凉”。
这个操作,堪称雨天车祸的标准开场白。
说到跟车距离,那按理讲雨天刹车距离会明显比晴天长一大截吧。
可瞧瞧马路上有人开车依旧“贴屁股”,活生生把本来能应对突发状况的机会,压缩成了极限反应赛跑。
谁快谁赢,不用多想肯定是命硬的。
车内起雾这事更离谱。
遇到玻璃一哈糊成白蒙蒙,简单粗暴的对策就是“手动擦猛蹭”,觉得雾气消散快得可以点根烟等一会儿。
但等你真听天由命,失去短暂几秒清晰视野的时候,万一撞个电线杆或者小轿车,都不好跟保险理赔员解释。
还有极具“摸奖气质”的操作,当着大雨直接变道超车。
见状就打灯并线,幻想自己F1车手再世。
可有时候侧后方那辆隐藏选手早就做好准备,结果砰,来了个剐蹭现场实录。
这些所谓小问题,看似无伤大雅,细品其实每一个都够你后悔很长时间。
问题清楚,怎么整才靠谱?
坊间号称“雨天行车黄金守则”其实说穿了就三个字——稳、慢、细。
但是,光喊口号没啥用,门道都体现在那些具体细节里。
大家都喜欢省事儿,但在下雨天省了麻烦,那就是给自己制造麻烦。
啰嗦归啰嗦,总结一下,雨天开车,你只要攥紧了这五条,打滑、剐蹭这些闯祸精分分钟离你远远的。
第一条,提前三分钟,拍打拍打,把自家车检个遍。
谁家没事上了年纪的老雨刮器、橡胶条蔫成啥样一看便知。
每半年换一次?谁真信啊,但谁真做了吃亏了么?
顺道把玻璃水加满,别图省事加自来水,堵喷头事小,万一那会儿前挡恶心了蹭不干净,危险大得多。
说真的,有条件的都去买那种专用玻璃水,感觉每次开完喷一喷,生活都精致不少。
轮胎更是马虎不得,不看花纹深不深,雨天遇到坑坑洼洼,一个急刹直接打滑,你可别埋怨地球引力。
检查胎压更重要,气儿多点少点都得注意,要是能比平常稍微降0.1到0.2个bar,接地面多了摩擦,抓地更牢。
最后别忘了擦干净侧窗和后视镜。
你以为一层细雨看得清楚,其实微微一挂水珠,死角立马增两圈。
觉得后视镜总挂水的,别鄙视那层小贴膜或者防水剂,那玩意有时候真是动手党的救星。
三分钟小检查,多跑几次下雨天你就知道,这属于一劳永逸的小投资。
第二条,决定生死的还是稳速稳距。
你慢点,行,但得合乎科学,不能是票友随便踩着油门点。
大雨就40以下,中雨别超过60,小雨才敢破百展示自己水平。
这个数据不是我编的,交警部门的数据、老司机攒的经验都这么说。
如果你不想当神车手在水面上漂移,规规矩矩在中间道跑,别走两边,那地方积水最深、危险最大。
跟车距离得猛拉开,多来个一倍的安全距离,尤其别在大卡车屁股后面撒欢。
水花四溅、人车全盲,那不是找刺激,是在跟小命玩俄罗斯轮盘。
超车也别赖着,不得已才快狠准,磨磨唧唧的超出去,分分钟被人按喇叭骂上热搜。
第三条,遇上积水别飘忽。
网上一堆段子,说谁勇闯天堑积水区,最后只剩下一腔热血和维修单。
眼看积水过大于半个胎别闯,根本看不到底,得老实走旁边绕局子。
哪怕有时候真得过,也得先看看前面的车辆怎么折腾。
别急躁,让已经趟过水的当“小白鼠”,自己跟着也安全点。
真要通过,速度要稳,慢点匀速过,别踩急刹或者来回拧方向盘,那种刺激的转头操作是给修理厂做广告用的。
通过后,记得点几下刹车,把水分烫掉点儿,有些人嫌麻烦结果刹车一直“叽歪”,最后一重踩直接没脾气,后果不巧估计得上一天课,还是当真人示范。
第四条,视线问题没商量。
玻璃起雾没两下,整个视线全得手动搜寻。
车里有除雾功能就别吝啬,暖风冷风呼呼开,分分钟还你一双明亮的眼睛。
别用T恤袖子“擦神功”,能外循环对吹就外循环。
灯光一到雨天秘籍立马升级,别动不动开远光,不是所有人都想跟你玩反射折射。
车灯开近光配示廓灯,顶急开雾灯,夜里过路碰上非机动、行人动作都得给自己留点余地,不要全靠“第六感”判断。
侧窗或者后视镜模糊了要敢开个小缝透气通风,车上有加热功能的赶紧打开,就是让你这时候用的。
安全不是靠“摸黑”,还是实打实给自己开条明道。
第五条,看似可有可无,实则保车安全的就是,走完雨没事赶紧查查自个车。
别懒得关心底盘,石子、坑洼留下不少隐患,蹲地一瞅有没有刮伤,不然时间久了生锈直接要命。
逮着空就看看门缝、后备箱进没进水,湿哒哒当场擦干,升点风干,不怕百密一疏。
引擎盖下也别偷懒,滤芯进水润了马上换,要不然进水发动机唱垃圾分类歌,不是所有人都头铁愿意修。
有条件就去洗个车,别让雨水、泥沙沉积,车漆一天一天变花,底盘被腐蚀,哭也找不回来了。
话说回来,雨天开车说到底,靠的是提前预判和细致入微。
开车三分技术,七分细心。
车辆检查、路况预判、控速控距,每个环节管住了,小毛病压根不敢找你麻烦。
万一真遇见了啥突发,按着这些整,你比大多数人都领先一步。
谁都说自己老司机,但真开过几次暴雨天,才知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说白了就怕平时图省力。
不少新手甚至老手,都会或多或少在雨天犯了上面提到的“经典错误”,不是说他们技术不行,而是细节处“懒一懒”。
慢慢改,小心留意,下一次碰上暴雨,也许你就是朋友圈那个发“都说下雨难开车,其实一切尽在掌控”自拍悠然的那个人。
你要问,这所有方法听着是不是太复杂?
其实真落到实处也就比平常多花你十分钟,但省去的,可能是花不完的钱,甚至是那点小命。
俗话说得好,小心驶得万年船,雨天驾车,仔细点儿,永远不会吃亏。
说不定哪天你就是别人羡慕的那个“雨天老司机”。
没什么丢人的,安全的日常才是真本事。
你有过雨天开车那些“险象环生”瞬间嘛?
亲测有效的雨天开车骚操作,也快拿出来呗。
留言区见分晓,看谁家经验最鬼才!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