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预料到钛7这价格会这么离谱——这个词用得挺重,但真叫人觉得奇怪。现场那一阵惊呼,当然也有点感受到大家的价格冲击。我一边想着,一边偷偷估算了下它的价值:
- 价格区间为17.98万到21.98万(估算/体感,不保证绝对准确)
- 以这个价格,钛7比之前的钛3、钛5都要更划算(但其实它大了不少,尺寸有点巨无霸的感觉)。
这款车刚出来,就把我脑袋里的两个标签点亮:一个是性价比极高,另一个是离谱的太着急。为何会觉得离谱?我想了想,可能是因为:
- 它的尺寸和配置,居然可以用优雅跨界来描述——比起上面提到的豹5,尺寸加了整整10%左右,(体感/样本少,不保证100%的准确)
- 价格变得低到我怀疑是不是极限策略。就像你在淘宝买东西,看到一件货配送23块运费都不贴心的衣服,结果它价格却比去年那涨了区区几百的一样,全场都觉得后背一凉。
而且加上那个百变空间的噱头——你看它的空间布局,似乎敢说能变万花筒一样,没准真可以变出几种不同的姿态。这个玩法让我想到——过去我也遇过几个车型,空间变换还能随意调节,但,真正做得到还真没几个。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相册,发现一张快门留了个角度:车内扶手箱里塞满了放大镜和折叠伞。这么一看,用户中是不是其实有挺多随时变通的人?
咦,这个价格让我忍不住想,方程豹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在打价格战?还是说,他们试图用超低的价格做一次市场包围?比比亚迪开始挖墙角理想,那钛7的战线,能不能一举攻破中低端市场?
讲个对比:我考虑过是不是在跟两个车的实操差别——一个是以越野性能为目标的豹5,另一个是偏城市家庭使用的钛7。你们注意到没?豹5越野能力,绝大部分越野爱好者都认为绝对得有,否则去不了自驾那片野性的天地。但是……实际上,钛7更偏市区,可能只要偶尔出去住几天、周末溜溜弯,空间和配置就够用了。
说到这,我是不是有点偏题?(这段先按下不表)
这两个差别挺明显,实际体感也挺不同。大家猜猜:那种更实在的SUV,更容易被买账?还是像钛7这种多面手,用空间、配置去赢?
我还问了个有趣的问题:你们觉得,钛7的生态联动,未来会不会支持更丰富的智能硬件?我心里暗自琢磨,OTA升级这个事儿,说白了,就像手机一样,要不断刷才能跟得上科技变幻。但现实是大部分车企,都不好意思把后续服务搞得太复杂——理由么,总觉得短期利润不够乐观。
我记得当时有人说:OTA支持新设备,得有时间和人力,成本很高。我心想:实际上,也就是少了点吃大亏的勇气吧?比亚迪这次给的生态一波流,也让我心里有点被震惊。
讲到生态,我还想到一件事:之前跟一位朋友聊天,他非说:买车其实主要是要看生活里最容易用到的细节。在拍照这件事上,有个影石360相机,居然还能联动自动识别车内环境,感觉就像是车里多了个偷窥者。
这让我想起,一次偶然的细节:我刚好看见一台宣传车的门缝里塞着一串钥匙,硬生生的卡住——说明,车企连个细节设计都没放在心上。那你觉得车家生态未来会不会变成一种盲点管理?即用档次来衡量功能层级?
说到这,心里有个疑问:这套生态设置,能不能持续迭代支持新设备?还是说只能管现款那一批?
此刻我突然想到——一个没有细想过的猜测:方程豹为了价格奇划算,是用成本压缩换来的?还是用未来大规模推广换来今日低价?(这点我不敢断定,只是一种感觉)
我还在琢磨:刚才跟一台修理工聊天,他说:大部分车主买车,不会太在意麻将一样的配置,只要开起舒服,便宜点心里就踏实。这观点挺有趣,也让我觉得——也许很多用户真正的需求,就是能用、够用、少折腾。
我还算了下,钛7平均百公里油耗,估算在8升左右(其实还得看配置和路况),这么一算,燃油成本大概是每百公里小额4块人民币。是否意味着:在全生命周期成本上,钛7也占点优势?
这点我就不敢太确定(毕竟是估算/体感多一些),但至少,它用的有限的华莱士和零件比,跟某些超奢华品牌比,还是节省不少。
想起一件事:我旁边的朋友说,买车学问的其实不只在于价格,还在于那个车能不能配得上你的生活。但我心里偷偷想:万一有人连生活都拼不过价格呢?
※
钛7的超低价格是真的让现场人惊了,甚至让我觉得:它在某些细节设计上,可能还在试水。车家生态会不会变成一块接受真假的试金石?
话说回来,下一款车,或许是隔壁的那个垃圾桶,都能变成移动的智能家……
(这段感觉有点扯远,但思路总归:细节才是留住人的关键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