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我试了试起源A07的座椅调节,发现它的通风和加热功能反应挺快。坐进去的那一刻,空气流动就能直接感受到。这个,我几次在试驾车上感受到,配置其实不算低了,但价格看似友好,到底是真便宜还是埋了点隐藏的利润?这个问题挺值得琢磨。
把价格放下来你会觉得,少点1万那样,基本就能多装点配置——比如更快的电池包、更好的音响或是辅助驾驶的高级包——但这次我觉得厂家利用这个优惠价策略确实吸引眼球。比起同价位的纯电或者增程车型,直观的感觉就是空间和续航优势明显。性价比是不是只看价格,还有品质和耐用性呢?
我在市场上乱逛,听到这个车我开的挺舒服的,空间大,续航够用这句话其实好多,当然也有充电快了点,但还是慢这种抱怨。你看,充电10分钟多跑个200公里——这数据估算其实不算太离谱(体感/样本少),但一想,市面上大部分充电桩难找,特别是高速公路上,便利性才更能决定是不是省心。
说到这个,我刚才翻了下笔记,A07两个版本的续航差距还挺明显。纯电730公里,感觉比大部分同价新能源车都要扎实。但实际使用中,很难完全照这个数据算,毕竟CLTC续航多半偏理想。我试过车的场景是:城市高峰期堵车时,续航可能会轻松少个15-20%。这让我怀疑,稳的吗?是不是还得看实际油耗和能耗怎么走。
反正,我试驾时发现,这车的转向感觉还挺灵敏的,路感也还算不错。挺喜欢中大型的空间,尤其是后排,带着家人出去,空间感厚实,但是不是高个子会觉得头部空间就有点紧?比起一些溜背造型的车型,当然今天的空气动力学我不敢全盘否定,毕竟0.22的风阻系数在这个价位,算不得差。
(这段先按下不表)我怎么说呢——其实这车的研发团队在空间布局上还是花挺多心思的。一方面,车身尺寸4905mm长,轴距2900mm,别看乍一看不觉得宽敞,但实际空间表现还是很足。比我认识的朋友开过的同价钱车型,比如某些日系中型SUV,要高点,但空间都没有这车那么横。这会不会成为未来新能源车的一个趋势?——车身设计要兼顾空气动力和空间,真是个取舍。
我是不是又跑偏了?(这我得优先修正)这车的问题主要还是智能部分——我不敢说软硬件都还ok,但有点稳定不好,像语音控制就觉得差点意思。就算搭载了高通8155芯片,但处理速度上似乎还没跟上这外观的雄心——你用个SUV来比它手里的旗舰旗舰,感觉差了点。
你会考虑购买这款车吗?其实我自己倒是挺喜欢它的,价格合理,续航硬核,配置还算齐全。唯一担心的还是日后维护和二手保值率——这是我常想的问题。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想了解一下,别人说长安核能技术其实还是挺看重的,但是真的能坚持住时间的考验吗?(不过这个猜测我没细想过,纯属心血来潮)
我记得销售说过:这个价格其实已经把中大型轿车的多项价值压得很低了。你平时从销售听到的话,真的有用才会记住。有人会想,你这么分析这些配置和价格,能看出什么?其实也就差不多,买车还是得看稳不稳、耐不耐用,这年头,车价涨得快,技术也变快。
说到这我刚才翻了下相册,发现内饰颜色特别多样。从纯黑到米色系,还有深蓝和灰色,都挺耐看。你觉得,外表漂亮能长久吸引人吗?我倒觉得实用比好看更重要,毕竟车用几年,终究还是得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这款长安启源A07的价格,给人的感觉就像吃了一块看似平常 实则用心的甜点。但你有没有觉得,价位背后暗藏的那些细节,可能比售价更重要?蒙在鼓里的你,会不会错过什么隐藏的陷阱?
嘿,你有没有在想:在追求续航和配置的我会不会忽略了车的用料和长久使用的舒适感?这车的线缝、做工,或者说它的芯,是不是能陪我跑更远?其实这才是个值得琢磨的问题。
(这句可能留白,给你点想象空间吧——你会不会对一台车的外壳更苛刻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