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车市的平静湖面被一连串的召回公告砸得水花四溅。
要说这8月,汽车圈可真不太平,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一纸公告,直接让近50万辆乘用车回炉重造。
这数字,环比7月暴增了80倍,简直是“火箭式”增长,让人不禁想问,这是咋了?
难道汽车也赶上“末班车”,集体“摆烂”了?
要说这召回,德系、日系绝对是“难兄难弟”,合计占比超过九成,几乎垄断了整个召回榜单。
丰田以236630辆的召回数量“勇夺桂冠”,占比高达47.40%;宝马紧随其后,召回230503辆,占比46.17%。
这两家加起来,几乎占据了召回总量的全部江山。
剩下那点份额,意大利的阿尔法·罗密欧和法拉利勉强分了一杯羹,美系的Jeep也象征性地露了个脸,其他的品牌,只能在角落里默默无闻。
问题出在哪儿?
电气系统和新能源车专用装置成了“背锅侠”。
丰田的“黑屏门”事件,直接导致230476辆汽车被召回。
想象一下,开着车,仪表盘突然黑了,时速、警告灯啥都看不见,这感觉,跟盲人摸象也差不多,搁谁身上不慌?
官方解释是“组合仪表的控制程序设定不当”,说白了就是软件BUG。
解决办法也很简单粗暴:免费升级软件。
宝马也好不到哪儿去,229106辆新能源汽车因为“绝缘故障的监测机制问题”被召回。
官方的说法很专业,但翻译成人话就是:电池可能随时“罢工”,导致车辆失去动力。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高速路上突然没电,那可真成了“人在囧途”了。
解决办法同样是升级软件,看来,如今的汽车,没个好用的软件,还真不行。
阿尔法·罗密欧也没闲着,22870辆进口车因为“发动机控制模块内的燃油蒸发泄露故障代码在故障修复后无法被清除”而被召回。
简单说,就是排放不达标,有污染环境的风险。
厂家承诺免费刷新发动机控制模块软件,算是亡羊补牢。
黑猫投诉这次发布的报告,也给消费者提了个醒,买车之前,多看看投诉数据,了解一下潜在的风险,总归不是坏事。
当然,召回并不意味着车企就一定“不行”,相反,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也算是负责任的表现。
只不过,消费者花了真金白银,谁也不想买个“三天两头”出问题的车。
话说回来,这次召回事件也暴露了一些行业问题。
电气系统和新能源车专用装置频频出问题,说明汽车智能化、电动化转型过程中,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软件BUG、电池安全问题,这些都是悬在车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稍有不慎,就会引来“血雨腥风”。
作为消费者,咱们也得擦亮眼睛,别光看广告吹得天花乱坠,多了解一些真实的车主反馈,才能避免踩坑。
毕竟,买车不是买“大玩具”,而是关系到出行安全的“大件儿”。
谁也不想买个“祖宗”回家供着,对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