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件如何分类?带你了解你不知道的汽车零部件!

汽车零部件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近年来中国汽配产品的出口持续高速增长,2023年汽配出口额同比大增74.3%2024年上半年出口额达到3246亿元人民币,几乎追平整车出口额。与此同时,全球汽车后市场线上销售规模在2024年已达到约2000亿美元,并预计以每年8%以上的速度持续扩张。这一系列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汽配卖家正投身跨境电商,将来自不同国家的汽车零部件销往全球各地。

然而,机遇伴随着挑战。汽配产品种类繁多、体系复杂,涉及成千上万种零部件。不同地区和平台对零部件的分类方式和命名各异,让跨境汽配卖家常常感到困惑:某个零件究竟属于哪个系统?它的原厂编码(OE码)是什么?不同国家的买家会用什么术语搜索这个零件?面对全球市场,卖家需要掌握汽车零部件的分类知识,才能准确描述产品、选择正确类目,并与客户有效沟通。下面,我们就从多个角度深入科普“汽车零件如何分类”,带大家了解那些不为人知的汽配知识.

汽车零件如何分类?带你了解你不知道的汽车零部件!-有驾

一辆轿车车身在总装生产线上,各类零部件来自全球供应链。跨境汽配卖家需要了解零件分类,以应对不同市场的需求。

汽车零部件的主要分类方式:汽车由成千上万的部件组成。为了便于理解和管理,人们常按不同角度对零部件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按功能系统划分、按材质/工艺划分,以及按装配部位/结构划分等。不同分类角度各有侧重,结合起来能全面揭示零件的属性。

按功能系统分类

从汽车的工作原理出发,可以按功能将零部件归属到不同的系统中。例如动力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悬挂系统、电气系统等。每个系统包含执行特定功能的一系列部件:

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及相关零件(燃油供给、排气、冷却等)以及传动装置,将燃料的能量转化为机械动力输出。发动机内部的活塞、曲轴、气门等零件共同合作产生动力;变速箱等传动部件将动力传递到车轮。

制动系统:包括制动钳、刹车片、刹车盘/鼓、制动总泵等,用于减速或停车,确保行车安全。

转向系统:包括方向盘、转向机、拉杆球头等,使驾驶者能够控制车辆行驶方向。

悬挂系统:包括减震器、弹簧、悬挂控制臂等,连接车轮和车身,吸收路面震动,提升乘坐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

电气系统:包括蓄电池、发电机、启动机,以及车载电子控制单元、各种传感器等,提供车辆电力并控制电子功能。

以上按功能划分的各系统彼此配合,保证汽车正常运作。例如,“底盘”是一个综合概念,通常包含悬挂、制动、转向、传动等多个子系统.了解功能系统分类有助于卖家快速定位零件所属范畴,比如刹车片显然属于制动系统,转向拉杆则归于转向系统。

按材质和制造工艺分类

从制造和材质角度,汽车零部件也可分为若干类型。常见的有金属件、塑料件、橡胶件、电子件等:

金属件:传统汽车相当一部分重量由金属构成,包括钢铁、铝合金等材料制成的零件。车身框架、发动机缸体、齿轮、制动盘等大多是金属件,具有高强度和耐热特性。

塑料件:现代汽车广泛使用工程塑料来减轻重量并降低成本。按体积计算,近年典型车型约50%的零件体积由塑料构成。塑料可模塑成各种形状,用于保险杠、仪表盘外壳、进气歧管甚至发动机罩盖等部件。塑料件质量轻、耐腐蚀,有助于提升燃油经济性。

汽车零件如何分类?带你了解你不知道的汽车零部件!-有驾

橡胶件:橡胶以其弹性和耐疲劳特性,被用于轮胎、密封件、减震垫、软管等需要反复形变的部件。值得一提的是,全球约75%的天然橡胶产量用于制造汽车轮胎。橡胶件在车辆行驶中提供减震密封等作用,如悬挂衬套可以缓冲振动,发动机悬置胶垫则兼具支撑和减振功能。

电子件:这类涵盖各类电子元器件和电路板模块,如车载电脑、传感器、控制芯片、继电器等。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提高,电子件在整车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例如ABS防抱死系统的控制单元、发动机ECU、雷达模块等都属于电子件。它们对工作环境(温度、干扰等)有特殊要求,制造工艺也区别于机械零件。

按材质分类可以帮助卖家从供应链和工艺角度理解产品。例如金属件多来自铸造、锻造或冲压工厂,塑料件则来自注塑工厂;在包装储运上,金属件往往更沉且怕锈蚀,电子件则需防静电保护。这些差异都是选品和销售时需要考虑的细节。

按装配部位或结构分类

按照汽车结构和装配位置,常将整车零部件划分为发动机件、底盘件、车身件、电器件等,也就是业内俗称的“四大类”:

发动机件:指发动机动力单元本身及附属部件,例如发动机总成内部的活塞、连杆、曲轴、气门,和外围的进排气歧管、燃油喷射装置等。这一类零件是汽车的“心脏”,直接关系到动力输出和燃油经济性。

底盘件:指与汽车行走和操控相关的部件,包括传动系、行驶系和制动系等。典型的如变速箱、传动轴、悬挂系统组件(减震器、控制臂等)、转向系统组件(转向机、转向节等)、制动系统组件(刹车盘、卡钳等)。底盘件关系到车辆的行驶稳定和操控性能,确保车辆在各种路面上安全平稳行驶。

车身件:指汽车车身结构和外观件,包括车架、车门、车顶、发动机盖、翼子板、保险杠、车窗玻璃以及内部的座椅、安全带、仪表板等。车身件构成车辆的骨架和造型,为驾乘人员提供空间和保护,在碰撞中起到吸能和防护作用。

电器件:指车辆上的电气、电控设备和附件,包括发电机、启动马达、蓄电池、车灯、音响导航系统、空调系统、各种传感器与电子控制单元等。电器件负责车辆的照明、信息娱乐、环境控制和智能驾驶等功能,是现代汽车技术含量较高的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分类并非彼此孤立。很多具体零件可以归属于多个分类维度。比如一个发动机控制模块(ECU),按功能属于动力/电控系统,按材质是电子件,按部位则算电器件。因此,卖家在理解分类时应灵活运用,多角度考虑零件属性。总体而言,“四大类”结构划分是国内汽配行业常用的分类方法它直观地反映零件安装的位置,对于仓储管理和采购分工很有帮助;而按功能系统分类则更贴近维修逻辑,方便技师和客户沟通故障;材质分类则辅助我们了解制造和质量特性。综合掌握这些分类方式,有助于跨境卖家全方位认识产品。

(典型乘用车车身主要外部零件示意图(英文标注)。可以看到VIOMALL系统中在售的例如:Bumper(保险杠)、Fender(翼子板/叶子板)、Hood(发动机盖)等车身件的位置分布。车身类零件构成车辆外形,并保护乘员安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