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红岛车展上,这台腾势Z9GT用3.8米转弯半径掉头,让旁边开宝马7系的车主站了十分钟没走

青岛红岛车展上,这台腾势Z9GT用3.8米转弯半径掉头,让旁边开宝马7系的车主站了十分钟没走

那个周六下午,展台前的测试区域围了三四十号人。工作人员把车开到画好的四车道标线上,方向盘左打满,车身开始旋转。整个过程里,右后轮的轨迹就贴着左前轮走过的痕迹,误差目测不到一个巴掌宽。

我旁边那哥们儿穿着件POLO衫,手里转着宝马车钥匙。看完第一遍,他没走,又看了第二遍。第三遍演示结束,他掏出手机拍了段视频,发到朋友圈配了句话:“这玩意儿要是早出两年,我家那个地下车库就不用每次倒三把了。”

陪我来的朋友凑过去搭话,聊了几句才知道,这位开的7系已经五年了,平时最头疼的就是小区那条只有4米宽的消防通道。他说他们那栋楼前年装了门禁杆,每次掉头都得来回折腾,有一回还蹭掉了侧裙的漆。

展台销售递过来一份参数表,上面写着转弯半径3.8米,比高尔夫还小。我朋友接过去扫了两眼:“这数据要是真的,那些老破小的住户估计得重新考虑换车方案了。”

后头那两台电机,各干各的活儿

青岛红岛车展上,这台腾势Z9GT用3.8米转弯半径掉头,让旁边开宝马7系的车主站了十分钟没走-有驾

工程师解释这套系统的时候,用了个挺直白的比方:前面那台电机管往前走,后面两台一左一右,掉头时候一个正转一个反转,车就围着中心点转圈了。听起来简单,但要让三台电机配合到这个精度,控制逻辑得写多少行代码,我是想象不出来的。

测试区域旁边摆了台透明底盘模型,能看到电机和传动轴的布局。有个穿冲锋衣的中年人蹲那儿研究了半天,起身跟朋友说:“这结构要是放十年前,光研发费用就得砸进去几个亿。现在电车把成本降下来了,这些功能才有可能量产。”

后轮转向也是个细节。低速挪车的时候,后轮跟前轮反着来,转弯半径就小了;上了高速,后轮跟前轮保持一个方向,车身稳定性会好一些。这套逻辑跟人走路其实有点像,步子小的时候重心摆动幅度大,迈大步的时候反而要保持直线。

我问销售这功能实用性怎么样,他指了指展馆外面的停车场:“您要是开过那种七拐八弯的地库,就知道这东西有多省心了。尤其是那种柱子多、车位窄的老商场,掉个头能少倒两次车,轮胎磨损都能省不少。”

智驾系统在停车场自己转了一圈

下午场有个代客泊车的演示。销售在展馆门口用手机点了下屏幕,车自己启动,慢悠悠开出停车位,经过一个环岛,上了地下车库的坡道。中间遇到个临时摆的隔离墩,车停了两秒,绕过去继续走,最后倒进指定车位,前后用了四分钟。

全程没人碰方向盘,车上也没坐人。围观的几个年轻人议论说,这要是放自家小区,下雨天就不用淋雨去取车了。有个戴眼镜的女生问,这系统要是遇到小孩子或者宠物能不能识别,销售说装了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理论上200米外的异形障碍物都能认出来。

青岛红岛车展上,这台腾势Z9GT用3.8米转弯半径掉头,让旁边开宝马7系的车主站了十分钟没走-有驾

这话我是半信半疑的。毕竟智驾系统这两年进步是挺快,但真要说完全放心让它自己开,我觉得还得看具体场景。不过话说回来,就停车场这种低速环境,出问题的概率应该不大。

展台另一侧摆了台充电桩模型,标着800V和300kW的字样。工程师说这车充电10分钟能跑400公里,我算了算,这速度差不多够从青岛开到济南了。电池包用的碳纤维外壳,重量比普通材料轻15%,听着挺玄乎,但具体耐不耐用,得等首批车主跑个两三年才知道。

电子后视镜这事儿,争议挺大

车展上讨论最多的,反而是那对电子后视镜。传统的玻璃镜子被两块屏幕替代了,摄像头装在车门外侧,画面投到A柱上的显示屏。销售说夜间可视距离能提升三倍,风阻系数也能降一些。

但有人就不买账。一个穿西装的大哥指着屏幕说,这玩意儿要是在强光下反光看不清怎么办?销售解释说涂了防眩光涂层,大哥摆摆手:“涂层有用的话,手机贴膜厂早就倒闭了。”

旁边几个人笑了起来。我倒是觉得这担心不算多余,毕竟传统后视镜用了这么多年,突然换成电子屏幕,适应期肯定得有。就跟当年从机械手刹换到电子手刹一样,刚开始都觉得别扭,用久了也就习惯了。

青岛红岛车展上,这台腾势Z9GT用3.8米转弯半径掉头,让旁边开宝马7系的车主站了十分钟没走-有驾

车机系统倒是没什么槽点。展台的演示车装了个15.6英寸的中控屏,销售坐副驾说“打开座椅按摩”,主驾说“导航到五四广场”,两个指令都识别对了。这套系统用的高通8295芯片,跟问界、小鹏那些车是同款,流畅度应该没问题。

竞品那边也不闲着

走到隔壁展台,极氪001 FR也在演示掉头功能。不过他们的逻辑不太一样,靠单侧车轮制动来实现小半径转弯。效果是能达到,但轮胎磨损会比较明显。销售承认这个问题,但强调他们的系统成本更低,后期维护也简单。

特斯拉的展台在另一侧,Model S Plaid停在那儿,车顶贴着“三电机”的标签。我过去转了一圈,发现他们的三电机主要用在加速上,扭矩矢量分配这块好像没怎么宣传。问销售为什么不做类似的掉头功能,对方说技术路线不一样,然后岔开了话题。

比亚迪、岚图、零跑那些品牌,多少都展示了双电机或者扭矩分配的技术。这说明整个行业都在往这个方向走,只是各家的实现方式和调校风格不一样。就像早年的涡轮增压技术,最开始是豪华品牌在用,后来慢慢就普及到家用车了。

40万这个价格,不是谁都能接受

聊到定价,销售说起步价42.98万,顶配要50多万。我朋友听完撇了撇嘴:“这钱都能买台奥迪A6 e-tron了。”销售笑着说,您要是对比保时捷Taycan,那咱们这个价格就不算贵了。

青岛红岛车展上,这台腾势Z9GT用3.8米转弯半径掉头,让旁边开宝马7系的车主站了十分钟没走-有驾

车展首日订单137台,这数字听着不少,但放在整个市场里也就那么回事儿。毕竟40万往上的车,买的人本来就不多,还得是那种既想要性能又在乎智能化的客户。

展台另一边摆了份调查问卷,上面显示订车的人里75%是35到45岁的男性,职业以科技行业和企业主为主。选购动机排前三的分别是:三电机技术、华为智驾系统、猎装车外形。这数据多少能说明点问题,这车的目标客户不是大众市场,而是那批愿意为技术和设计买单的人。

离开展台的时候,那个开7系的哥们儿还在跟销售聊。我听到他问了句:“这车要是出个两驱的入门版,价格能降到多少?”销售说暂时没这个计划,但技术下放是迟早的事儿。

走出展馆,朋友问我怎么看这台车。我想了想说,技术确实有点意思,但到底值不值这个价,得看你自己的需求。要是天天开老城区窄路,那3.8米的转弯半径或许能帮上忙;要是平时就跑高速,那这些功能的使用频率可能不高。

开车这事儿,归根到底还是工具。再花哨的技术,最后也得落到好不好用这三个字上。至于Z9GT这套方案算不算真本事,时间会给答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