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车主集体退车,4万选装件成废铁,雷军道歉后更乱套

2025年5月,小米SU7 Ultra车主在全国发起退车潮。300多人联合维权,要求退车赔钱。问题出在车前盖和马力参数上,车主说被虚假宣传骗了。

小米5月7日发声明道歉,但车主发现前盖根本没功能。宣传说能导流散热,实际连纸巾都吹不动。这个选装件要4.2万,结果和普通车一模一样。车主用鼓风机测试,纸巾根本没动,证明是摆设。

车主找律师要按消费者权益法退一赔三。小米说“信息表达不清晰”,但车主不接受。还有个问题,买车时宣传马力1548匹,实际要用赛道成绩解锁。车主花52万买车,结果还要去赛道刷圈速才能开全马力,感觉被耍了。

小米之前说前盖是赛道设计,雷军直播还强调结构改过。现在车主拆车发现根本没改,内部和普通车一样。车主觉得小米把他们当试验品,选装件还没做完就卖。

小米车主集体退车,4万选装件成废铁,雷军道歉后更乱套-有驾

车主要求退钱,小米先给2000积分打发,车主不干。后来小米承认马力被软件限制,但车主要看检测报告,小米却拿减重1.3公斤和5年保修当借口。车主说这些数据和散热导流没关系,小米明显在回避问题。

这事暴露小米宣传有问题。他们把没成熟的技术当卖点,用参数吸引人,实际功能没实现。比如碳纤维前盖本来没计划量产,因为用户想买才匆忙上,结果质量不行。

现在新能源车行业也有类似问题。有些车企把百公里加速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电池参数炒得像理财产品,但基础功能却糊弄人。车主开始怀疑那些“重新定义汽车”的话,到底有多少是真的创新。

小米这次处理也不对。先道歉轻描淡写,后来被逼急了才承认问题,但补偿方案太小气。车主需要第三方检测数据,小米就是不给,显得特别傲慢。

这事可能影响整个行业。如果企业只顾宣传不顾质量,消费者会失去信任。现在车主还在维权,小米面临更多诉讼。

澎湃新闻记者报道了这事,更多人开始关注汽车虚假宣传。车主们说以后买车得仔细看合同,不能光听广告。

小米SU7的问题不只是一个车型的问题,可能代表行业里的一些乱象。消费者现在更谨慎了,车企得好好想想怎么重建信任。

车主们还在等结果,小米也没完全解决。这事提醒大家,买车别光看参数和宣传,得实际测试。现在新能源车市场大,但问题也多,消费者得擦亮眼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