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相信不少朋友都在网上看到过一篇特别抓眼球的文章,标题大概是说“全新小鹏P7,颜值第一,在设计上花20亿?”。
文章里讲得有模有样,说小鹏汽车的创始人何小鹏在发布会上宣布,公司思路大转变,以前是技术最重要,现在是颜值最重要,甚至放话说,既然能在人工智能上一年花二十亿,为什么不能在设计上也砸二十亿?
文章还提到,新款车一出来,六分多钟订单就破了一万台。
这消息一出,很多人都觉得特激动,感觉那个一直埋头搞技术的小鹏,终于也学聪明了,要像小米汽车一样,靠着一张漂亮的“脸”来征服市场了。
但是,咱们先冷静一下,这事儿听着虽然很过瘾,可它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这背后是不是反映了咱们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发生的一些深刻变化?
今天咱们就来把这事儿聊个透彻。
首先,咱们得做个最基本的事实核对。
那篇传得很火的文章里说的“8月6日全新小鹏P7全球首秀”,经过我们仔细查找小鹏汽车的官方消息和各大汽车媒体的报道,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其实是一个误会。
小鹏汽车在近期并没有发布一款彻头彻尾的“全新P7”,何小鹏先生那番“豪掷20亿搞设计”的宣言,也找不到任何官方的出处。
目前市面上的小鹏P7,最新的型号是P7i,它属于中期的小改款,在性能和一些细节上做了升级,但并不是文章里描述的那种脱胎换骨的全新换代。
所以,文章的那个由头,基本上可以确定是编造出来的。
那问题就来了,既然是个假消息,为什么还能传得这么火,甚至让很多人都信了呢?
这恰恰是这件事最有意思的地方。
因为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现在所有关心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人心里共同的一个疑问,那就是:当技术越来越厉害,大家水平都差不多的情况下,下一场比赛,到底要比什么?
要理解这个,就得先说说小鹏汽车过去给大家留下的印象。
在很多人眼里,小鹏就像班里那个学习特好的“理工男”,你跟他聊智能驾驶、聊技术参数,他能跟你说得头头是道,两眼放光。
想当初,小鹏推出的高速智能导航辅助驾驶功能(NGP),在高速公路上能那么顺畅地自己变道、进出匝道,让很多人第一次真切地感觉到了自动驾驶离我们这么近。
可以说,小鹏就是靠着这一身硬邦邦的“技术肌肉”,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车市里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科技感”这三个字,几乎就是刻在小鹏骨子里的标签。
可是,市场是不断变化的。
当你的技术很厉害的时候,你的对手们也在拼命追赶。
慢慢地,你有的智能驾驶,别人也有了,而且做得也不赖;你有的800伏高压快充,别人也开始普及了。
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变得越来越短暂,过去那种“只有我有”的好日子很难再有了。
在 такой情况下,消费者在买车的时候,除了看技术,还会被什么东西吸引呢?
一个更直接、更能一下子就抓住人眼球的因素——设计和颜值,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这时候,就不得不提一个关键的“参照物”,那就是小米汽车。
雷军带着他的小米SU7一登场,简直是给所有埋头搞技术的车企上了一堂生动的市场课。
小米SU7的技术当然不差,有自己的东西,但它最火、最能引起大家讨论的,还是它的外形。
很多人开玩笑叫它“保时米”,这话听着虽然有点调侃的意思,但反过来想,能把一辆车的设计做到让大家联想到保时捷,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成功。
它清清楚楚地告诉市场:在一个“好看就是硬道理”的时代,一个漂亮的造型,能有多大的号召力。
消费者真的愿意为了让自己心动的设计,痛痛快快地掏钱。
面对小米这种打法,你说像小鹏这样的企业,心里会不会有压力?
我想,任何一个牌桌上的玩家,看到对手打出这样一张王牌,都会感到紧张。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那篇关于小鹏的假新闻能有那么大的市场。
因为它描绘的,正是大家心里觉得小鹏应该走的路:一个技术专家,在看到隔壁班的帅哥同学靠着长相就轻松赢得满堂喝彩之后,突然醒悟过来,决定自己也要好好打扮一下,把自己的魅力也完全展现出来。
虽然“花20亿搞设计”是假的,但那篇文章里描述的那些设计细节,却非常真实地反映了现在汽车设计的潮流,以及大家对于“高级感”的追求。
比如,文章里提到的“纯平无缝衔的发光LOGO”,这已经不单单是一个车标了,它代表的是一种仪式感。
想象一下,在漆黑的夜晚,你一按钥匙,车头那个精致的标志柔和地亮起来,那种科技感和尊贵感,是传统的亮闪闪的镀铬标牌给不了的。
再比如,“隐藏式毫米波雷达”,这追求的是一种极致的简洁。
以前的车,前脸上经常能看到一个个黑色的方块或圆片,那就是各种传感器,看着有点零碎。
而现在的趋势,就是把这些功能部件巧妙地藏进保险杠或者格栅的设计里,让车头看起来是一个完整、光滑的整体,像一件艺术品,而不是一台拼凑起来的机器。
还有那个“车身更长、车顶更矮”的溜背造型,说它“比帕梅等百万级轿跑更显舒展”,这背后是对车身姿态的极致追求。
为什么我们都觉得跑车好看?
就是因为它又宽又矮,有一种贴着地面蓄势待发的感觉。
小鹏P7本身的设计就已经很流畅了,如果未来的车型能在这个方向上做得更极致,彻底甩掉传统轿车那种有点笨重的感觉,营造出一种“宽体轿跑”的视觉冲击力,那肯定会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至于车漆,里面的学问就更大了。
文章提到用“劳斯莱斯、宾利同款”的油漆,还说清漆厚度达到多少微米。
这可不是瞎说的。
好的车漆,特别是那层透明的保护漆,如果做得够厚、够好,带来的效果就是让车身的颜色看起来特别深邃、有层次,光线照在上面不是简单地一反光就没了,而是有一种被“吸”进去再慢慢透出来的感觉,这就是大家常说的“高级感”和“镜面质感”。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都是用实打实的成本,来提升你看得见、摸得着的用户体验。
所以你看,虽然那篇文章的起因是假的,但它所描绘的这一切,无论是对设计理念的重视,还是对各种细节的苛求,恰恰是我们中国汽车品牌想要做得更好、走向高端的必经之路。
事实上,小slug也确实在改变,从后来的G6、X9,再到最新的MONA M03车型,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它的设计语言在一步步进化,变得更大胆、更有辨识度、也更成体系了。
那个虚构的采访回答里有句话说得特别好:“它应该是极致的科技理想主义者的梦想之车,是有口皆碑的极致时尚经典潮品。” 这句话其实点出了一个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与其造一辆人人都觉得还行、但谁也不觉得惊艳的“大众车”,不如就下定决心,造一辆能让一部分人爱到骨子里、哪怕另一部分人完全欣赏不来的“个性车”。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里,拥有忠实的粉丝,远比拥有泛泛的用户要重要得多。
这不仅仅是小鹏汽车的思考,也是所有正在努力向上的中国汽车品牌,共同在探索的未来之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