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终于也颠了。
或者说,开窍了。
看着一众新势力拿着屏幕当压缩毛巾一样,遇水就变大,一块变三块,三块变环绕,保时捷这位浓眉大眼的传统武林盟主,终于坐不住了。以前讲究的是机械质感,是人车合一,是纽北跑不过也要吹牛逼。现在呢?不装了,摊牌了,直接给你端上来一桌子发光玻璃盛宴,还美其名曰‘流动’。
流动个啥?我看是心态的流动,是从一代宗师,流动成了雷电法王杨永信,专业治疗各种“屏幕不足恐惧症”。
这个所谓的“Flow Display”,流动屏,听起来很玄学,像是某种道家心法,能让你在堵车的时候心如止水。但讲真,这玩意儿的核心,就是把原来直愣愣戳在那儿的屏幕,给你掰弯了。保时捷的工程师会拿出一万页PPT,用各种你看不懂的德语词汇告诉你,这个弧度经过了多少人体工学测试,能让你的手腕以最舒服的姿势完成“滑屏-点赞-切换”三连。
是是是,你说的都对。但作为一个中年人,我告诉你一个残酷的真相:它掰弯,不是为了你的手,是为了你的脑子。因为直的屏幕,像BYD,像特斯拉,也像你十年前买的山寨机。而弯的,曲面的,流动的,听起来就贵,就高级,就是一种“我不坑穷人”的赤裸裸宣言。我突然想起我那个旧的诺基亚,从五楼掉下去还能砸核桃,现在的车,这块琉璃瓦要是裂了,估计比换个发动机还贵。
更骚的操作是,他们搞了一个所谓“三层次交互”。听着像不像修仙小说的境界划分?筑基、金丹、元婴?第一层叫“一瞥层”,就是抬头显示和仪表盘,让你一眼知道自己是不是在超速。第二层“触控层”,就是那块弯了的巨大发光玻璃,负责导航、听歌、看小姐姐跳舞。第三层“触觉层”,他们居然保留了几个物理按键,用来调空调和音量。
你知道这说明什么吗?这说明保时捷骨子里知道,开车的时候戳屏幕,是一件多么反人类、多么危险、多么脑干缺失的事情。这几个按键,就是保时捷的良心,是它在疯狂内卷时代最后的倔强,也是它的免责声明。翻译一下就是:“屏幕给你整上了,因为市场喜欢,但真出了事儿,别说我没给你实体键让你盲操。”简直是典中典的左右互搏,自己给自己埋雷,又自己给自己配了个工兵铲。
所以,这套系统的本质,就是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主题叫《既要又要》。既要科技感拉满,让那些从理想蔚来车上看过来的人觉得“卧槽,保时捷也这么顶了”;又要保留一丝传统车企的“驾驶尊严”,好像在说“我们和那些妖艳贱货不一样,我们懂车”。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把保时捷比作雷电法王,杨永信老师可能要收我版权费了。
而那个副驾驶屏幕,更是重量级。说是为了让副驾不无聊,还能放视频,而且用了一种特殊的偏振层,驾驶员那边看过去是黑的,完全看不到。这设计,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这不就是物理级的“面壁计划”吗?
你以为这是为了安全?错了,大错特错。这是为了家庭和睦。这是一个移动的“婚姻关系遮羞布”。想象一下,你在五环上堵得怀疑人生,心态爆炸,旁边的老婆/老公在悠闲地看《甄嬛传》,岁月静好。没有这块屏幕,TA的无聊就会变成对你的指责;有了这块屏幕,TA的快乐就是你的世界和平。这哪是屏幕啊,这是任意门,是诺贝尔和平奖级别的发明。这他妈才叫豪华!
所以你看,这事的本质就浮现出来了。这不是什么技术革命,也不是什么设计妥协。这是一场盛大的“投诚”。保时捷,这个曾经靠机械和声浪统治信仰高地的顽固派,终于向新世界的规则低头了。
新世界的规则是什么?
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掀桌子式竞争。是“你不给屏幕,我就去买理想”。是那句被说烂了的“科技也是质感的一部分”。这话翻译过来就是,“钱都花了,你得让我感觉到花的值”。而屏幕,就是这个时代最简单、最粗暴、最直观的“价值感”体现。
加大,加大,再加大。弯的,弯的,必须弯的。
以前我们买奔驰,买的是那个三叉星徽带来的玄学光环,哪怕内饰异响,发动机漏油,但只要标在,信仰就在。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那种硅谷钢铁侠的范儿,车门关不上都能理解为是极简主义的一部分。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但保时捷不一样,它的信仰,一部分来自品牌,更大部分来自“驾驶”。可是在电动爹时代,在自动驾驶还没进化到能让你在车里打麻将的今天,所谓的“驾驶乐趣”正在被无限稀释。你的终极对手,不是赛道上的圈速,而是堵在三环上的无聊。
能打败无聊的,不是800V高压平台,而是副驾驶屏幕上正在播放的《庆余年2》。就问你怕不怕?
所以,保时捷Cayenne Electric的内饰,解决了屏幕争议吗?
没有。
它只是把争议的价格,抬到了一个你我都参与不起的高度。而这,本身就是答案。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