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在路上,看到路边杆子上各式各样的摄像头,心里总会不自觉地咯噔一下,方向盘握得更紧了,脚下也下意识地想去踩刹车。
这些“电子眼”长得千奇百怪,有的像个圆球,有的像个方盒子,它们到底都是干什么用的?
是不是每一个都在盯着我们的车,稍不留神就会收到一张罚单?
相信这是很多司机朋友们共同的疑问。
其实,这些摄像头就像不同岗位的执勤人员,各有各的分工和职责。
今天,咱们就用最直白的话,把这些路边的“天眼”给您掰扯清楚,了解了它们的“脾气”和“工作范围”,以后开车上路,心里自然就踏实多了。
咱们先说说最常见,也最容易让司机朋友们“中招”的一种——那种白色的球型摄像头。
这种摄像头通常被安装在城市里明令禁止停车的路段,比如消防通道、公交车站、医院和学校门口,还有高速公路的应急车道或者收费站广场这些地方。
它之所以设计成一个球体,就是因为它能实现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地旋转,监控范围非常广。
而且它的变焦能力特别强,有资料显示,它可以在两百米开外,就清晰地锁定你的车牌号码,甚至能把车里的一些细节都拍得清清楚楚。
它的主要工作,就是抓拍违章停车。
很多城市都设定了一个默认的临时停靠时间,一般是三分钟左右。
只要您的车在它的监控范围内停放超过了这个时限,它就会自动抓拍,并将照片作为证据上传到交通管理系统。
有的司机会有侥幸心理,觉得我人没下车,只是临时靠边打个电话或者等人,应该不算违停吧?
但在这种摄像头的判定标准里,只要车辆在禁停区域内处于静止状态,并且超过了规定时间,无论驾驶员是否在车内,都构成违章事实。
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新一代的白色球体摄像头功能更加强大,除了抓违停,还能识别并抓拍逆向行驶、在非机动车道行驶、违规上下乘客等多种交通违法行为。
所以,当您在路上看到这种白色圆球时,就要多留个心眼,如果不是万不得已,尽量不要在它的“地盘”里长时间停留。
看完了让人有点紧张的白色球体,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兄弟”,黑色的球型摄像头。
这种黑色的圆球在城市里分布得更广,几乎遍布大街小巷、十字路口、商场门口和居民小区周围。
很多司机朋友,尤其是新手,看到它也会下意识地紧张,以为这也是拍违章的。
其实大可不必,您可以把心放回肚子里。
这种黑色球体摄像头,是我们国家著名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也就是大家常听说的“天网工程”的一部分。
它的主要职责是维护社会治安,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监控公共区域的安全状况,记录人流车流信息。
它的“工作重点”是预防和打击犯罪,为公安机关侦破案件提供关键的视频线索,它并不负责抓拍交通违章。
举个很实际的例子,如果您的车在路边停放时被别的车剐蹭了,对方却直接开走了,周围又没有目击者,这时候,警方就可以通过调取附近的黑色球体摄像头录像,来追踪肇事车辆,帮您挽回损失。
从这个角度看,它不仅不会给您带来罚单,反而是我们遵纪守法市民的“守护神”。
我们国家能够拥有今天这样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些遍布城乡、默默守护的“天眼”,它们的存在极大地威慑了犯罪分子,提升了我们所有人的安全感。
接下来,咱们把视线转向车速更快的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上。
在这些路段的龙门架上或者路边立柱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一种白色的长方体盒子,旁边通常还配有一个黑色的、看起来不太起眼的小方块。
这套组合就是专门抓拍超速的“利器”。
那个白色盒子是高清摄像机,而旁边那个黑色的小方块,才是真正的核心部件——测速雷达。
很多司机朋友有个误区,以为晚上开车时看到前方闪了一下光,就是被测速了。
实际上,闪光灯只是在光线不足时用来补光的,真正发出指令的是那个默默工作的雷达。
它的工作原理非常精准:雷达模块会持续不断地向路面发射电波,来探测每一辆经过的车辆的瞬时速度。
一旦发现有车辆的速度超过了该路段的法定限速值,雷达就会立刻给旁边的摄像头发出信号。
摄像头在接到指令后,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连续拍摄两张照片,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这两张照片会清晰地记录下您的车辆、车牌号码、违法地点、违法时间以及您当时的实时车速。
由于现在使用的都是高清摄像头,连驾驶位上司机的面部特征都能拍得一清二楚,这也杜绝了找人“顶包”代扣分的可能。
这里也给大家分享一个老司机都知道的经验:在夜间行车时,如果看到前方的测速设备只对你闪了一下光,通常不用太担心,这很可能是设备在进行常规的车辆信息采集;但如果它对着你的车“啪啪”连闪两下,那就要有心理准备了,这基本就意味着你因为超速被抓拍了。
最后,我们来到城市交通最复杂、也是交通规则最集中的地方——十字路口。
在这里执勤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电子警察”。
它们通常也是白色的长方体摄像头,安装在红绿灯的横杆上,旁边还会配有几个方形的、面积比较大的LED补光灯,也就是闪光灯。
这种摄像头的功能非常全面,堪称路口的“全能捕手”。
它的首要任务是抓拍闯红灯行为。
它的触发机制很智能,在路口的停车线前后都埋设有地感线圈。
当信号灯变为红灯后,只要有车辆的前轮越过了停止线,地感线圈就会被触发,摄像头会拍下第一张照片;如果车辆没有停下,继续行驶到路口中央,会触发第二次拍照;当车辆完全驶过对面路口时,第三张照片就完成了取证。
这三张照片连在一起,就构成了闯红灯的完整证据。
除了闯红灯,这位“电子警察”还明察秋毫,能抓拍其他多种违规行为,比如不按导向车道行驶(在直行道左转)、实线变道、压白色或黄色实线、占用非机动车道或公交专用道、逆向行驶等等。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在很多城市里更先进的“电子警察”,甚至具备了图像识别功能,可以自动检测出驾驶员在开车时有没有接打电话、低头看手机,以及主副驾驶的乘客有没有按规定系好安全带。
所以,在通过路口时,一定要严格遵守交通信号和地面标线,任何小动作都可能被它记录在案。
说到底,这些形形色色的摄像头,其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罚款,而是为了约束交通参与者的行为,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有数据显示,在重点路段增设违停抓拍设备后,因违停导致的二次事故发生率能显著下降。
与其费尽心思去研究如何躲避抓拍,不如把交通安全法规真正记在心里,并落实在每一次出行中。
只要我们做到按规定速度行驶、遵守信号灯和道路标线、不乱停乱放、系好安全带,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那么无论路上的“天眼”技术如何先进、分布如何密集,我们都能坦然、安心地行驶在每一条路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