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车展开幕,新能源成主角,国产豪车气场十足

人生如车,一路颠簸,全靠老司机和副驾之间的默契。你以为是德国工艺,其实是国产组装;你以为拧一把方向盘就是诗和远方,其实是油价和路况互相扇耳光。2025成都国际车展如约而至,西部国际博览城又一次成了“钢铁侠的后花园”。这地方,平时举办点健身展,电饭锅展,到了车展就尤其有仪式感。大钢筋、水泥森林、遍地都是老少咸宜的钢铁大玩具,仿佛全球中产阶层的梦想都集合起来集体漂移一遍。

成都车展开幕,新能源成主角,国产豪车气场十足-有驾
成都车展开幕,新能源成主角,国产豪车气场十足-有驾

今年成都车展的主题叫“领潮而立,向新而行”,光看这口号,差点以为下一个时装周要开始了。领谁的潮?立什么新?我估摸着新到下巴没长齐的新能源车又要登场凹造型了。120个品牌扎堆,22万平方米铺开,真的很能体现西部人民的腰包和心气儿。现场各种美女站台、猛男摆拍、灯光闪烁,全民开演。国产的、进口的、半进口的,甚至还有“自命不凡但就是没人买”的,总有一款是你钱包配不上的梦想。

但话说回来,车展终究还是广大油腻中年男人的圣地。有人说去车展看车,有人说看车模,实际是人车合一,谁也别拆穿谁的台。要不然主办方永远不会放心大胆地请一波“斯文败类”站台,边撸头发边说“这台车特别适合你这种爱家型男”,让人心跳不止钱包止步。台上车模笑靥如花,台下观众凝视如黑洞——有人看到了性能参数,有人看到的是人身参数。到底是谁在消费谁,这事儿真不好下定论。

不过这届车展的主角,按剧本设定自然是新能源车。说新能源已经说腻了,大家都知道,再说汽油车不环保,会被站在展厅角落充电的“时代弄潮儿”用眼神轻蔑地瞟一眼。我记得小时候幻想未来汽车就是会飞的,到了现在,汽车没飞起来,倒是充电桩四处竖起,仿佛宇宙信号接收站。新能源车宣传词动辄“智能座舱”“L4辅助驾驶”,仿佛只要买了这车,连饭都可以让副驾操办。

成都车展开幕,新能源成主角,国产豪车气场十足-有驾
成都车展开幕,新能源成主角,国产豪车气场十足-有驾

可惜,许多新能源车到了东北过个冬天就原形毕露,电量掉得比18岁少年谈恋爱时的自信还快。南方汽车商说,这是使用方法不对。东北老铁说,你把我车冻在屋外一天,我心都凉了。最荒诞的,是新能源和智能驾驶动不动就要变革人类生活,把“开宝马住帝豪”变成“开电动车挤地铁”。而展厅里的销售小哥却可以一边拿着手机直播带货,一边吹“我们这款车,续航能带你从春熙路开到天安门”,说得仿佛半路不会趴窝一样。

国产品牌崛起很快,深圳那位咬着牙喊“技术为王”的比亚迪就有点像汽车圈的冯小刚——话多,作品多,争议也多,不过总有金句出圈。“敢为天下先”,说得坦荡荡,仿佛马上要带一众国产品牌勇闯宇宙赛道。郑州全地形赛车场开业,赛道上泥巴和沙砾齐飞,SUV冲上台阶、横冲直撞,企业文化和噱头齐头并进。你以为自己是买了辆代步车,实际上被洗脑成了F1职业赛车手。厂家的目的本来就不是让你多懂车,而是让你多分期。人生路不熟,贷款永相随。

成都车展开幕,新能源成主角,国产豪车气场十足-有驾

至于豪车展区,一向气场两米八,现场总有几位西装革履、打着领结的销售专家,配合得像周杰伦和方文山。你问宝马新七系有啥新技术,对方告诉你:“最大的技术突破,是我们对客户的诚意。”这话说得,差点让你怀疑买不起不是因为贵,而是因为自己不够诚意。旁边几个小年轻凑过去拍照合影,从发动机拍到尾灯,拍了十分钟回家发朋友圈:“今天在车展把保时捷摸了个遍,感觉人生圆满。”

说到价格,那叫一个美丽。官方建议零售价像大明湖的夏雨荷,从不出现于现实生活。展馆外面贴着红条幅:降价、现提、限量、加送三年保养,还来得及薅羊毛吗?一问才知道,优惠最终都藏在套路里,表面上像请你吃自助,最后让你交了年费还没吃饱。“油电同价”成了新的口号,油嫌贵,电嫌冷,你嫌穷,这才是三大共振。

人们扎堆去看车,究竟是爱车还是真需要一台体面工具,也许都有,也许都没有。有人说“买车是刚需”,也有人说“打车才是真正自由”。可打车软件每次推送新政策,司机和乘客都骂娘,“优惠到账,没一个用得上的”。谁还没点消费降级的幻觉?当年有人嘲笑买房是“被绑上战车”,买车更成为新型“自愿套牢”,开着车堵在二环路,听着电台调侃自己,这才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出行体验。

其实,车展本质是个大型围观活动。媒体人、汽车迷、厂商代表、临时租来的人气小姐姐,外加一大群后悔自己没早点坐地铁的吃瓜群众。展馆空调开得呼呼地响,大家冒着热气围着新款电动车研究“智驾系统”,仿佛昨晚睡觉没给自己OTA更新就白过了。家用轿车、豪华SUV、纯电轻卡、智能巴士,连无人驾驶环卫车都变成展品,预示着未来社会人人都是“被时代自动驾驶带进坑里”的人。

当然,车展也是爱的见证地。情侣同行,男的帮女友擦车标,女的用自拍杆比划“小红书同款”,如果有人看到前女友领着现男友绕着新款奔驰转一圈,八成那天晚上朋友圈要诗意一把:“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更有那种独行侠,拉着小推车套装相机,钻到展台底下拍底盘,仿佛下一秒就能发现什么天大的秘密——其实只是掰开盖板拍了两张灰尘照片。

无论如何,懂行的不懂行的,一年到头为了新车头疼的是钱包,不是座椅加不加热。讲真,以前买车拼的是动力和质量,如今拼的是情怀和噱头。而无论买不买,逛过一圈下来,所有人的“三观”都统一成了一句话:车,这玩意儿真不便宜;梦想,还是留着慢慢修吧。

今年的成都国际车展还没结束,各路段子铺天盖地,票圈晒照花样百出。有人凌晨三点等发布会直播,有人凌晨三点抢7-11鸡蛋。我一边数着键盘,一边想,车展热闹是他们的,冷空气和高铁才是我的。不妨学学那句顺口溜,春暖花开时再相聚,至于秋的金黄和冬的白雪,暂时没空参加。

最后提醒一句——如果你逛完车展哪辆都想买,建议先检查一下智商余额。毕竟,有钱能买车,有智慧能换腿。剩下的,交给命运,我们在二环堵车时见。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