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每隔一段时间,汽车圈总要热闹一次?这次轮到2025慕尼黑车展了。新鲜出炉的梅赛德斯-AMG GT XX Concept,光是名字就透着一股未来感,配上那一身橙色,拉到哪儿都抢眼。可问题来了:现在大家都争着拼“科幻感”、“新能源”,到底谁是真正的“王者”,谁又只是跟风?又或者,这种所谓的“概念车”是不是就是个大号的“艺术品”,有看没买?
先说外观,确实很飘。圆弧形前格栅、直瀑式点缀、环形灯带,你要是不仔细盯两眼,都分不清哪里是进气,哪里是灯。前舱盖上还专门搞了几个出风口,像大号吹风机装在车头,其实就是为了提升点运动感和风阻表现。讲真,现在厂商都爱玩“像不像功夫”的设计语言,怎么看都是为了让你多拍几张照片发朋友圈。你说,这车真的敢开上街吗?日常用得着那么多花哨细节吗?
车身侧面更绝了,流畅到像江南皮革厂的广告词,再加上低风阻轮圈,分分钟给你造成一种“我很快”的错觉。尾部直接把车头的大嘴设计拉到后面,配上六个圆尾灯和一大块碳纤维扩散器,你说是赛车还是贴地飞行器?风阻系数做到0.198,这数据说出来不怕吓着其他品牌吗?可惜,大多数人开的还都是家用SUV,真正能把风阻系数当做选车标准的,估计只在朋友圈里。
说到内饰,现在厂商都流行“科技感”,必备全液晶仪表、悬浮中控屏,一体式连屏搞得像电竞选手的装备。方向盘是个“蝴蝶造型”,上面还加了旋钮、物理按键,确实挺炫。但你拿实际场景想想,开车的时候真的有心情转着圈圈捏旋钮?还是直接摁个按钮来的快。内饰用橙色点缀,跟外观呼应,这种明暗搭配确实会让你多看两眼,但用久了会不会像学校食堂的塑料餐盘一样腻歪?
动力,才是这车的最大亮点。三台轴向磁通电机,总功率1340匹,要怼天怼地怼空气,因为马力比很多超跑还猛,最高时速360km/h,已经快赶上民航飞机起飞速度了。电池组也不一般,用的是美国那家科技公司生产的圆柱锂离子电池,快充功能一下子能加400公里续航,五分钟搞定,这速度比你排队买奶茶都快。可问题又来了,这种数据,是给谁用?普通人一年能有几次开到300多公里时速?哪家高速能让你起飞?会不会最后全成了“性能冗余”,用来秀肌肉但收不到实际效果?
厂商的逻辑,是不是在“秀”科技,秀完了让你无脑崇拜,实际呢,城市驾驶、偶尔上高速,真正用得着的往往不是马力、不是风阻,而是舒适和实用。你说是吧?可是这些概念车,偏偏就要戒掉所有务实,只把“未来汽车该有的样子”端出来。可我们是不是应该想一想,什么样的汽车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如今大家买车越来越像买手机,更高配置、更炫技术、更饱眼福。可是开车的那一刻,最多也就是接打电话、导航、刷个音乐。多出的马力、多出的风阻优化,其实用不上。厂商有没有问过用户真正关心的是什么?
当然,这些概念车,也不是没用。它们像“汽车圈里的潮流推手”,不断试水各种新技术、新造型,然后等大众慢慢接受,最终才会真正铺开到量产车里。比如轴向磁通电机,也许未来会铺到家用车上,让电车续航更猛、动力更强。但现在,你说你真的需要上千马力的电动家轿吗?还是说,这些新能源黑科技更像是在为汽车品牌做“名片”,让你觉得“有实力、有创新”,至于买不买,反而变成了次要问题。
还有一点值得想想,这些高性能电动车,省不省资源、环保不环保?你看那一堆动力总成、电池快充、碳纤维扩散器,全是产成本高、造价贵的玩意儿。一台车上用这么多资源,“烧掉”多少碳排放就不言而喻了。品牌拼个你死我活,科技全堆在顶级款上,最后大部分普通车还是走性价比,主打拼“够用”。我们是不是也该问问自己:汽车的未来,是不是应该以“人人可用”、“人人易用”为目标,而不是永远站在秀场中央收割眼球?
车展很多时候是品牌的炫技舞台。但你有没有发现,每次看到这些未来感十足的概念车,总会有种“命中注定错过”的失落。你知道这个造型一时半会儿不会出现在你家楼下的停车场,即使你很想开,但大概率只能在车展边缘凑个热闹。问题是,汽车到底能不能既让普通人享受科技红利,又不是一味地为发烧友和收藏家服务?现在的新车变得越来越像高级玩具,你真的愿意为这些“玩具”买单吗?
用超高性能、大马力、超快续航,都还只是技术方向上的狂奔。你有没有发现,很多家用车主更关心的是低温续航、舒适性、安全性、空间表现?你家里多半不是要开去赛车场,而是要能应付上下班、周末全家郊游、偶尔回趟老家。而梅赛德斯-AMG GT XX Concept这种“性能暴走”,到底是“意义重大”,还是“自嗨”,也许真的可以想一想。
当然,汽车行业有自己的规则。概念车不拼,不行;品牌不创新,也不行;但平衡谁买得起、谁用得上,才是最大难题。现在人人都说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智能才是主流,可是价格压不下来、技术用不大众化,再新颖也只是看个热闹。你有没有觉得,现在车展里的许多车型更像是在为科技公司打广告,为设计师撑场面,真正开到马路上的,还是那批熟悉的传统品牌和经典造型。
你有没有问过自己,汽车该有多少“接地气”?是不是“电机永远要更快,屏幕永远要更大”?如果一切都只剩下性能和外观,那人性化、家用友好、实用性是不是正在被品牌边缘化?未来的汽车会不会变成“炫技终端”,而丢掉温暖和人性?
梅赛德斯-AMG GT XX Concept这样的车无疑很酷,是一场科技盛宴。但我要说的是,酷可以很重要,但可用才是王道。你有没有想过,当你真的能用上这些技术、这些速度、这些快充,你会不会发现,汽车行业早已脱离了曾经的“代步工具”,变成了所有人追逐的“移动超能量球”?而我们,真的都适合追着这颗球跑吗?
或许每一次概念车亮相,我们都更应该关注:技术的进步能给普通人带来了什么?让我们买得起,开得了,修得起,是不是比“看得爽”来得更重要?因为汽车最终是为多数人服务的,不是为少数人装逼的,只有这样,车展上的那些未来感,才不会只是秀场上的一场烟火。你怎么看?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