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挺轰动的,那就是三菱汽车宣布,要彻底结束在中国的发动机业务了。
具体来说,就是它跟沈阳航天三菱这家合作了二十多年的老伙伴散伙了。
这消息听着可能有点遥远,但对于不少关注汽车,尤其是喜欢皮卡的朋友来说,这事儿可不小。
很多人都在问,三菱发动机这一走,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以后买汽油皮卡要更贵了?
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这事儿的来龙去脉给好好聊清楚。
首先,咱们得知道这个沈阳航天三菱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在咱们国家汽车工业刚起步那会儿,很多自主品牌车企,像是长城、奇瑞、比亚迪等等,当时造车最大的难题就是发动机。
车身壳子好办,但那颗能跳动的“心脏”可不好造。
就在这个时候,航天三菱出现了,它带来的发动机技术成熟、质量稳定,关键是价格还合适。
这就好比一个刚学做饭的人,自己和面揉面太费劲,直接买现成的面团,回来就能做成包子馒头。
当年的国产车企就是这样,用上了航天三菱的发动机,比如那款大名鼎鼎的4G63,一下子解决了大问题,让很多车型能够顺利生产上市。
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航天三菱为我们自主品牌的成长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占据了国产车发动机市场不小的份额。
但是,时代是在变化的。
以前的学生们现在都长大了,自己也学会了造发动机,而且技术越来越好,甚至在很多方面都超过了当年的老师。
反观三菱自己,在中国卖车的业务却一天不如一天。
大家可能还记得广汽三菱这个牌子,前些年还挺火,像欧蓝德这款车也卖得不错。
可是在新能源汽车浪潮席卷而来的时候,广汽三菱的反应实在是太慢了。
别的车企都在拼命研发电动车、混动车,它却好几年都拿不出一款像样的新产品。
最后实在没办法了,搞出来一款叫阿图柯的电动车,结果大家一看,这不就是把广汽埃安的一款车换了个三菱的标吗?
这么没诚意的做法,消费者自然不买账。
销量惨淡,工厂停工,最后广汽三菱的整车业务彻底退出了中国市场,整个工厂据说只卖了象征性的一块钱。
主业都干不下去了,给主业配套生产发动机的航天三菱,自然也就失去了最重要的客户和存在的意义。
所以,这次终止发动机业务,并不是一个突然的决定,而是三菱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之后,一个必然的结果。
那么,三菱发动机走了,对我们普通人最直接的影响是什么呢?
主要就是集中在皮卡这个领域。
虽然现在很多轿车和SUV都用上了自主研发的发动机,但在一些讲究皮实耐用、成本控制的工具型皮卡上,航天三菱的发动机因为技术成熟、价格便宜,依然是很多车企的首选。
这里面受影响最大的,可能就是长城皮卡里的风骏5了。
这款车可以说是皮卡界的“神车”,卖了很多年,销量一直很好,就是因为它便宜又耐用。
而它的汽油版车型,用的就是航天三菱的发动机。
现在发动机厂没了,长城要么得赶紧给它找个新的“心脏”,要么这款经典的汽油皮卡就可能面临停产。
这对长城皮卡的整体销量来说,肯定是个不小的冲击。
还有郑州日产,它前不久刚推出一款全新的皮卡,叫锐骐7,其中的汽油版车型,也是搭载了航天三菱的发动机。
一款新车刚上市,供应链就断了,这得多尴尬。
原本定好的十三万多的价格,是建立在原有供应链成本上的,现在如果要换发动机,成本很可能会上升,那车价会不会跟着涨,就很难说了。
除了这两家,还有像黄海、中兴、江淮等品牌旗下的一些汽油皮卡,都或多或少地在使用航天三菱的发动机,覆盖了八万到十五万这个主流的价位区间。
据了解,航天三菱剩下的发动机库存可能只够用几个月,留给这些车企的时间确实不多了。
所以,短期内,汽油皮卡市场可能会出现一些波动,一些车型价格上涨或者供应紧张,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不过,咱们也用不着过分担心。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三菱的退出,虽然给一些企业带来了麻烦,但从长远来看,对我们中国的汽车工业来说,未必是件坏事。
这反而是一个加速产业升级、实现技术自主的绝佳机会。
首先我们要明白,在中国的皮卡市场,真正唱主角的其实是柴油皮卡。
因为皮卡主要还是用来拉货干活的,柴油机扭矩大、有劲儿,还省油,更符合工具车的定位。
汽油皮卡的市场份额相对小一些,更多是满足一些既要兼顾家用,又想周末出去玩乐的消费者的需求。
而恰恰是这个“玩乐”市场,正是新能源技术大展拳脚的地方。
你看我们国内的汽车企业反应多快。
三菱还在为退出中国市场做收尾工作的时候,我们的新能源皮卡已经遍地开花了。
吉利旗下的雷达品牌,从一开始就没打算造燃油车,直接就是纯电动和增程式混动。
长城作为皮卡行业的领头羊,更是推出了技术非常先进的山海炮Hi4-T插电混动版,既能用电跑,又能用油跑,动力强劲还没里程焦虑,直接就把皮卡带入了高端化、智能化的新时代。
郑州日产也紧跟潮流,推出了自己的混动皮卡。
这些新能源皮卡,用电的成本比用油低得多,开起来又安静又平顺,加速还快,对于那些不怎么需要重载,更看重驾驶体验和使用经济性的用户来说,吸引力比传统的汽油皮卡大得多。
三菱发动机的退出,就像是推了一把,会加速这个市场从汽油向新能源的转变。
更重要的一点是,航天三菱走了,它留下的这片市场空白,对于我们本土的发动机制造企业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像蜂巢易创、东安动力这些国内优秀的企业,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去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为那些暂时还需要汽油发动机的车企提供替代方案。
这不仅能促进我们自己发动机技术的发展,还能让我们国家的汽车产业链变得更加完整和安全,不再受制于人。
所以总的来看,三菱发动机业务的终结,是一个时代的落幕,它标志着那个我们依靠外国技术“造车”的阶段已经彻底成为过去。
短期内,汽油皮卡市场可能会有些许阵痛,但长期来看,这会倒逼整个行业加速向新能源转型,也会给我们自己的零部件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未来,我们将看到更多技术先进、品类丰富、由我们自己掌握核心技术的国产皮卡,这对我们消费者来说,最终是一件大好事。
这场变革的大潮已经来临,那些能够顺应潮流、积极创新的中国企业,必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