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H9的销量问题,似乎正在成为一场争议中的焦点。一个“挺吓人”的数据摆在眼前:今年3月,红旗H9仅卖出去770辆。而这是一辆指导价32.98万起的中大型轿车,跟奥迪A6L、凯迪拉克CT6这些品牌同级。按理说,它全系升级了变速箱,还配了四驱和空气悬架,产品力并不算差。但卖了770辆,这个成绩怎么说都算不上好看。尤其是对比一下,奥迪A6L同月销量超过了1.5万辆,差距直接拉成鸿沟。
但这件事真的就这么简单吗?红旗H9的销量问题,是不是看起来“挺吓人”,实际却没那么离谱?先别急着下结论,咱们拆开来看。
如果单看销量,这确实是个扎眼的数据。770辆,放在整个中大型车市场里,排在第22位,不仅和奥迪A6L、奔驰E级这些销量冠军完全不在一个量级,甚至连二线品牌的沃尔沃S90和凯迪拉克CT6都比不上。红旗的品牌力,跟这些豪华品牌的差距,本来也不算小;但问题是,从产品配置,到售价,它已经拉得很“有竞争力”了。2.0T车型升级到8AT,3.0T车型标配四驱和空气悬架,尤其是外观设计,它在国内市场的认可度不低,甚至有人觉得它比“德系三强”更符合国人对豪华的审美。结果销量仍然挂不上去,这就有点奇怪了。
先看看红旗H9的价格定位。32.98万起售,顶配车型接近50万,这个区间正好踩在奥迪A6L、沃尔沃S90和凯迪拉克CT6的脚边上。从产品配置来说,它并不算落后——比如四驱和空气悬架是3.0T车型的标配,而奥迪A6L的四驱车型都要落在40万以上才能选到。内饰用料也够豪华,双12.3英寸屏幕、BOSE音响、座椅通风加热这些功能全系标配。单从账面数据看,它的性价比甚至比豪华品牌要高。但豪华车市场,配置从来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再看销量背后的市场环境。中大型车市场从去年到今年,其实是在经历一轮“豪华化升级”。主流车型的销量集中在奥迪A6L、奔驰E级、宝马5系几大品牌,三家合计占据了接近70%的市场份额。这意味着其他车企的竞争空间极其有限,而红旗这样的国产品牌,虽然有国企背景、品牌调性加持,但在豪华车这个领域,和德系三强直接对话,难度还是挺大的。再加上疫情后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成熟品牌,红旗H9作为“豪华新势力”,本身就面临更大的挑战。它不是产品力不够强,是这个市场太“卷”了。
这时候咱们再拉开视野,看整个汽车行业的情况。红旗H9的销量不理想,是不是个例?其实类似的现象在今年并不少见。比如凯迪拉克CT6,价格区间和红旗H9非常接近,配置也有四驱加持,甚至品牌认知度更高,但它的销量其实也不算突出。3月,它卖了3899辆,看起来比红旗H9好,但放在整个中大型车市场里,也只排到第9位。而沃尔沃S90更惨,3月销量只有1873辆。问题不是红旗一家做不好,而是豪华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经固化,除了头部品牌,其他车企的生存空间都被压缩得很严重。
那红旗H9问题的根子到底在哪?如果拆开来看,它的问题可能有两个层面。一方面是品牌力的局限。红旗在国内有“国民车”的文化认知,但这种认知更偏向历史情感,和豪华车市场的需求匹配度并不高。消费者买豪华车,除了关注配置和性能,更关注品牌的全球影响力,而红旗在国际市场的布局还不够成熟,品牌力自然无法和奥迪、奔驰这样的老牌豪华品牌竞争。另一方面是产品定位。红旗H9的配置做得很“豪华”,甚至可以说有点过剩,像空气悬架这种功能,能打动的消费者可能是少数;但它却缺乏一些更贴近实际需求的配置,比如智能化驾舱这些,在中高端车主群体里越来越重要。它想做“大而全”,却忽略了市场需要的是“精准”。
那红旗到底是在“乱花钱”还是“抓机会”?其实,从它的战略来看,更像是在尝试突破。红旗H9的推出,是红旗品牌往“豪华化”转型的一个重要信号。它不仅升级了技术,还在设计、内饰体验上全面提升。从做法来看,红旗并不是在盲目扩张,而是试图用高定价、高配置的方式,建立自己的豪华车阵营。这种做法风险很高,但对品牌来说是必要的。它看起来销量不佳,但这很可能是一个“战略性亏损”的阶段——它并不是没活路,而是需要时间和市场认可,才有机会站稳脚跟。
所以红旗H9的销量问题,拆开来看,其实没那么吓人。它在产品力上有竞争力,品牌力上有历史支撑,问题更偏向市场格局的限制。它确实面临巨大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未来。要紧盯的,不是现在的销量,而是它能不能通过产品和品牌,逐步打开这个市场的缺口。对红旗来说,这是一场漫长的战役,而不是短期的胜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