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压得很沉,像极了财政报表里那一大串负号。造车新势力的办公室,热闹依旧,键盘和电话轮番轰鸣。李斌的背影依旧优雅,倘若不是会议桌上那一摞未读财报,你能错认他是在思考一部科幻电影后半段的反转。窗外的新车灯影,像潮水一样漫过蜿蜒的环路,但没人敢确切保证,下一秒是否会涨潮,或者骤然退去。
很多人问,蔚来汽车第四季度真能盈利吗?这个问题跟问“秃头程序员熬夜能不能改掉Bug”一样,怎么看都充满哲学性——和那么一点无奈。
说到蔚来看家亏损,行内外的人都认得这张脸了。去年财报,68.9亿、49.95亿,像是往锅里扔的两颗定时炸弹。即便你对数字脱敏,看着也不比刑侦现场温柔太多。如果你去往蔚来CG设计部门逛一圈,发现他们P图的时候手都比财务报表上的数字更稳。别问谁能解开这个扣,实事求是说,这么大的窟窿,扔进一个《刑法》也填不满。
销量如何?新势力圈讲究“品牌矩阵”——蔚来、乐道、萤火虫三兄弟脚踏实地造着,结果加一起也比不过隔壁小米SU7一个人单挑。你以为三人成虎,实际上是三个老虎生病了,合体也没有实质性的咆哮。中国车市的羊毛不好薅,“新品牌”更像是推销员手里的彩色传单,看着热闹,实际能到手的客户寥寥。
这时候李斌做了什么?目标定了——第四季度必须盈利。你要说理想、问界、小鹏这些后来者不讲武德,那是不懂行业规则;真要懂了,亏损也只能暂时装在心里,当作“战略隐形眼镜”,毕竟上市公司懂得要先把外表做好。李斌不是小白,他知道单说销量追赶隔壁,是自讨没趣,还不如把最终目标锁定在盈利,哪怕只是财务报表上的一串转折号。
这个“盈利”目标其实不算太“野”。别误会,不是容易实现,而是相较于销量翻番、市场份额倍增,这玩意至少能在财务报表加个注脚,显得没那么虚幻。我见过太多公司拿景气指数吹牛,最后进了殡仪馆还在嘴硬说:“我们是准备下个季度盈利的。”你品品,这行就是这样,一黑一白,一半是行业风口,一半是致命烈风。
跳回蔚来的新打法,肉眼可见:降价。全年新上市的乐道L90和新ES8,直接把“高端”标签贴在了北京三环的夜市边上,价格亲民得让路边摊摊主都觉得心里有底气。曾几何时,蔚来主打的是“高端体验”,提车仪式跟嫁女一样隆重。现在,冷静下来,发现还是“销量是硬道理”,门槛一降,用户就踊跃。
这招挺实在。乐道L90上市两月销量破万,新ES8上了不到一个月,2803辆,写了蔚来ES8三年单月新高。你要说这就是“转型升级”的效果,其实只是“够接地气”的战术回归。说得通俗点,毕竟薅不到羊毛,那就蹲下来撸兔毛,赚点现金流也不丢脸。
目前第三季度的财务数据还没出来,但以第一、二季度的亏损额度推断,蔚来在剩下这两口子季度里,想要把窟窿补平,不仅要卖车,还得秉持那套熟悉的“经营降本策略”——裁员、减支、砍冗余、提升用户转化,等等。如果车圈也讲“破案”,你很容易看出背后逻辑——盈利路径就是定价亲民+稳销量+降开支。要是真能把第四季度做出盈余,那也是“中国式新势力”管理样本里的一桩奇案。
当然,没人会真的把“盈利目标”归于财务科的Excel公式。一个季度的盈利,对蔚来整个多年亏损的“厚账”来说,不过是一支缝衣针,你得花很多年去缝补,才够穿过这场车市寒冬。李斌的“野心”拿出来说,更多像是一次“自证清白”——不是我不行,是周期、环境、技术,都在敲打着新势力的脑壳。行业里的每个人都明白,盈利只能证明活着,不能证明牛逼。
车市的现实,比悬疑现场还要复杂。新势力间的竞争不再单靠谁家刀更快,市场偏好、消费观念、技术定位、资本胃口,都在推着车企上下翻滚。乐道L90的“上市即热销”,也许只是短暂的明星效应,要真长成耐打的品牌,还得等上几个季度的市场考验。高端和亲民之间的分野,是一次血淋淋的切割术,割下的是“品牌梦想”,缝上的才是车企的生存皮肤。
老实说,做侦查的时候,总觉得案子越复杂,越得冷静,不能被现场气氛绕进去。造车也一样,再多用户点赞、再多新品牌铺设,最后还是看月底那张报表。蔚来能不能四季度盈利,说到底,是概率问题。或许有惊喜,但99次的明天都不必太乐观,毕竟行业不相信眼泪,只认现钱。
“商业世界里最难破的案子,往往不是扑朔迷离的作案手法,而是主观期待与残酷现实之间的落差。”李斌的野心,是不是珠穆朗玛峰,这台账本自己最清楚。剩下的,只能交给时间和市场,看它们愿不愿意给蔚来一个“破案”的机会。
你觉得蔚来汽车第四季度能盈利吗?盈利之后,又能否形成持久性的良性循环?还是只能做短暂的财务美颜?坐在这场变革的大剧院里,谁又愿意做最后的“兜底人”?如果你有盘算,有故事,不妨留下一两句,或许下一个悬疑,就在你的一声唏嘘里生成。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