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近况,可谓风起云涌!
小米YU7,自亮相以来便话题不断,如今竟爆出二手车价高于新车一万多的怪象,这番操作,着实令人费解。
一、新车久候,二手车溢价?这笔买卖,颇有门道!
坦白讲,初闻此事,我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念头是:如今购车也能当作一项投资了?
新车发售,众人争相下单,好不容易抢到名额,却需苦等半年方能提车。
反观二手车市,直接加价一两万,当天便可将“准新车”收入囊中。
这购买的哪里是车辆,分明是宝贵的时间!
这番运作,可谓将“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古训演绎得淋漓尽致。
我特意浏览了二手车交易平台,果不其然,情况远超预期!
根据懂车帝的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在售的二手YU7已逾八十台!
且标价普遍介于三十五万至三十九万元之间。
要知道,这款新车的起售价不过三十余万!
这难道不是明目张胆地抬价销售吗?
我不禁思忖,这背后究竟有何玄机?
于是,我拨通了一位二手车商的电话。
这位老兄倒也坦诚,直言:“这辆钛银色MAX版本,选装了一些配置。我也是溢价收来的,到手价接近三十六万,现在卖三十七万,加价约一万元,利润空间也就如此。”听他这番话,这利润的获取,竟也需经过层层盘剥!
另一位车商则更为直白:“鎏金粉配色较为稀缺,我这台售价三十七万八千元,较原价高出一万六千元。”他毫不掩饰,直接亮出了加价幅度。
他还透露,现在预订,最快也得等到来年,那些不愿耗费漫长等待时间的买家,宁愿多掏腰包购买现车。
对他们而言,时间的价值远胜于金钱。
这款车,外形设计上,那行云流水般的线条,自车头延展至车尾,宛如一道跃动的光影,极富动感。
特别是那钛银色泽,在阳光映照下,闪耀着内敛而高级的金属光泽,宛如一颗精心雕琢的宝石,令人一见倾心。
至于内饰,MAX版本更是精益求精,甄选上等真皮包裹座椅,触感细腻柔滑,缝线工艺考究。
中控大屏布局合理,按键反馈力度适中。
这些细节之处,无不彰显着这款车的高端定位。
然而,即便品质再出色,购买二手车还需额外加价,未免有些令人难以接受。
二、幕后推手:从“转单”到“二次抬价”的利益链条
此事并非空穴来风,早在小米YU7开售之初,便已显露出端倪。
彼时,小米官方公布的销售数据,可谓石破天惊:三分钟内大定突破二十万台,一小时内突破二十八万九千台!
十八小时内,锁单量更是突破二十四万台!
这增长速度,简直令人瞠目结舌!
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令人望而却步的“提车周期”:标准版预计需等待五十三至五十六周,Pro版需等待四十八至五十一周,即便是MAX版,也需等待三十三至三十六周。
这岂不是意味着要苦等一年才能提车?
这无疑为那些意图从中牟利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我犹记得,当时网络上便有用户抱怨,称自己在抢购时遭遇系统故障,怀疑有人暗箱操作。
与此同时,二手交易平台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大量小米YU7的“转让订单”!
发布者们纷纷信誓旦旦地保证,可在年内,甚至一两个月内便可提车。
我当时便心生疑惑,这所谓的“转让订单”究竟是何方神圣?
于是,我便以潜在买家的身份,咨询了一位发布者。
对方表示,自己已成功锁定订单,预计年底便可提车,若想获得此名额?
没问题,除了支付五千元定金外,还需额外支付四千元的“转单费用”!
这简直是无本万利!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此人还告知我,届时提车需一同前往,现场变更购车人信息。
我随即追问,变更信息后,此车究竟应被视作新车还是二手车?
对方支支吾吾,未能给出明确答复。
随后,我查阅了小米官方的购车协议,方才恍然大悟。
协议中明确规定,车辆登记人仅限于原车主的父母、子女、配偶!
换言之,仅有直系亲属之间方可进行转让!
并且,在最新版本的《小米汽车购买协议》中,更是直接杜绝了此类操作——订单锁定后,车辆登记主体信息不得更改!
我立即致电小米汽车官方客服,客服人员明确表示,小米汽车官方不提供“转单”服务,亦无相关说法,购车人信息无法变更,仅可修改“上牌人”,但前提必须为直系亲属!
由此可见,实情是有人利用信息不对称以及消费者求车心切的心理,先行抢占订单,再以高价转让,甚至演变为“二次抬价”的模式。
这些所谓的“准新车”,其来源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业车商,在发布会当日便抢先预订首批现车,待车辆到手后,立即加价转售;另一类,则是二手车商从首批车主手中高价收购,再行加价出售。
这般层层加码,最终将二手小米YU7的价格推向了高位!
这简直是将“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商业逻辑发挥到了极致!
正如《孟子·梁惠王上》所言:“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三、是市场热捧,抑或逐利狂欢?
面对小米YU7的火爆态势,雷军自然是喜上眉梢,前不久还亲自为首批车主开启车门,那场面,可谓风光无限!
这款车从发布到交付,始终占据着舆论焦点。
然而,这种加价销售、黄牛横行、二手车价高于新车的现象,是否也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这究竟是小米汽车“饥饿营销”的巨大成功,还是说,在狂热的市场氛围下,有人借机大肆敛财的逐利狂欢?
从汽车专业角度来看,小米YU7在技术配置方面确有其独到之处。
例如,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表现尤为出色,众多车主反馈称,在长途驾驶时可有效缓解疲劳感,这无疑提升了驾驶体验。
此外,其空间设计也颇具匠心,以MAX版本为例,车内空间宽敞舒适,后备箱容积充裕,足以满足家庭郊游的储物需求,这种贴近生活场景的实用性,确实能够打动不少家庭用户。
然而,任何一款产品,其价值终究应由其自身的性能以及市场供需关系来决定,而非被某些非正常的市场行为所左右。
眼下这番景象,宛如一出戏剧,既有雷军亲自站台的“高光时刻”,亦有黄牛暗流涌动的“灰色地带”,更有普通消费者为求尽早提车而付出更高溢价的无奈。
这种“加钱转单”的操作,实则并非首次出现。
我记得,在小米SU7发布之际,便有人在交易平台发布信息,声称两周内即可提车,结果呢?
部分消费者上当受骗,最终落得钱财两空的悲惨境地,教训可谓惨痛至极!
因此,我想对那些急于提车的朋友们说一句:欲速则不达!
面对此类加价、转单的情况,务必擦亮双眼,多方求证,切莫被一时的“诱惑”冲昏头脑。
毕竟,我们购车是为了提升生活品质,为了享受驾驶乐趣,绝非为了成为他人牟利的工具!
归根结底,此事告诫我们,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市场瞬息万变的时代,保持一份理智与清醒,至关重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