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岚图FREE+的内饰曝光,网上炸开了锅。大家都在讨论那个所谓的"鸿蒙风格"座舱,三幅式方向盘、悬浮大屏、HUD抬头显示,看起来确实挺唬人的。可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花里胡哨的配置背后,藏着多少普通人的心酸?
我认识一个在4S店干了十年的销售老张。他说现在卖车越来越难了,不是车不好卖,是消费者越来越看不懂这些配置了。"以前卖车就看三大件,现在倒好,全在比谁家屏幕大、谁家系统花哨。"老张抽着烟,满脸无奈,"前两天来了个农民工兄弟,攒了半辈子钱想买辆车,结果被销售忽悠着看智能座舱演示,最后连车门把手在哪儿都没找着。"
这让我想起去年那个新闻。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教师买了辆智能电动车,结果因为不会用中控屏调节空调,大夏天差点中暑在车里。当时网上还有人嘲笑老人"跟不上时代",可问题是,这真的是老人的问题吗?
现在的汽车厂商都在玩什么把戏?把车机系统做得越来越复杂,把实体按键取消得越来越多,美其名曰"科技感""未来感"。可他们有没有想过,开车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安全!是实用!一个需要驾驶员低头找半天才能调节的空调按钮,再"智能"也是垃圾设计。
更可笑的是,这些所谓的"智能配置"真的智能吗?去年某品牌的车机系统被曝出会偷偷收集用户数据,还有品牌的车载语音助手会在车主不知情的情况下录音。我们花几十万买辆车,结果买回来个移动监控器?
我特别想问那些汽车设计师们:你们家里有没有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你们有没有想过,当你们把车越做越"智能"的时候,实际上是把多少普通用户挡在了门外?当你们在发布会上炫耀那些花哨功能时,有没有想过这些功能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几次?
看看岚图FREE+的配置单:1.5T增程器、215千瓦电机、2960mm轴距...这些才是老百姓真正关心的东西。可现在的宣传重点全在什么"鸿蒙座舱""人机交互",这不是本末倒置是什么?
汽车的本质是交通工具,不是电子产品。当我们的汽车厂商都在追逐所谓的"智能化"时,德国人还在坚持把实体按键做得更好用,日本人还在研究怎么让座椅更舒适。这差距,不是技术上的,是脑子里的。
我认识一个开了二十年出租车的老司机王师傅。他说:"现在的车啊,屏幕越来越大,质量越来越差。我那辆老捷达开了五十万公里没大修,现在的新车开个十万公里就开始到处响。"这话糙理不糙,道出了多少老司机的心声。
说到底,我们需要的不是有多少个屏幕的车,而是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车。与其把钱花在那些华而不实的"智能配置"上,不如多关注下电池安全、车身强度这些真正关乎性命的东西。
当汽车厂商都在比谁家屏幕大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问问:这到底是为了用户好,还是为了掏空用户钱包?这到底是技术进步,还是另一种形式的消费陷阱?
下次当你被销售忽悠着看那些酷炫的车机演示时,不妨问问他:这车刹车距离是多少?百公里油耗多少?维修保养贵不贵?毕竟,车是拿来开的,不是拿来玩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