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置绝不拿用户练手,奥迪这回硬气了?

“汽车不是快消品,奥迪绝不会拿用户练手”,一汽奥迪销售公司高管李凤刚的视频言论,直接引爆了车圈舆论;虽然这位一汽奥迪销售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没有点名任何品牌,但所有人都听懂了:就在不久前,小米YU7被爆出搭载了消费级的高通骁龙8 Gen 3芯片,而非行业主流的高通8155或8295车规级座舱芯片。

智能配置绝不拿用户练手,奥迪这回硬气了?-有驾

而且小米YU7并非个例,特斯拉的车机系统里藏着的,是AMD的消费级芯片,问界早期车型也用过华为的消费级芯片。甚至还有不少车型选择了高通骁龙625、665这类移动端芯片,并非车规级芯片。

智能配置绝不拿用户练手,奥迪这回硬气了?-有驾

而李凤刚的“炮轰”之所以引发行业共振,关键在于他戳破了消费级芯片与车规级芯片之间那道被忽视的鸿沟。想象一下:一部手机在零下20度的户外突然黑屏,你可能只是骂句脏话;但一辆以120公里时速行驶在高速上的汽车,若因芯片失灵导致屏幕死机或辅助驾驶功能失效呢?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智能配置绝不拿用户练手,奥迪这回硬气了?-有驾

要知道,车规级芯片需在-40℃至150℃的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而消费级芯片仅需满足0℃至70℃的“温室需求”。一辆夏日暴晒下的汽车,仪表台温度可达70℃以上,更别说引擎附近的芯片了:消费级芯片在此环境下如同“裸奔”。

智能配置绝不拿用户练手,奥迪这回硬气了?-有驾

与此同时,消费电子设计寿命通常为3-5年,而汽车作为大宗耐用消费品,生命周期往往跨越10到15年。也就是说,当你的爱车机械结构依然完好,座舱芯片却提前“寿终正寝”,那维修成本与使用体验当然好不到哪儿去。

智能配置绝不拿用户练手,奥迪这回硬气了?-有驾

更关键的是,消费级芯片允许的缺陷率高达500PPM(百万分之五百),而车规级芯片则严苛控制在1PPM以下,这是足足500倍的安全余量差距。并且这绝非数字游戏,而是关乎生命安全的红线。

面对这样的情况,奥迪确实有底气,毕竟全新奥迪E5 Sportback搭载的高通8295芯片是真正的车规级产品,从设计之初就遵循AEC-Q100认证及ISO 26262功能安全标准,采用了陶瓷基板+耐腐蚀合金,抗冷凝能力是消费级塑料封装的10倍,可以更好地应对盐雾、沙尘等侵蚀场景。同时奥迪选择的芯片组需经历1500小时盐雾测试、上千次温度循环加速老化实验,而消费级芯片同类测试仅需数小时。李凤刚就直言:“三年实车验证+百万公里路测”是奥迪技术上车的门槛。

智能配置绝不拿用户练手,奥迪这回硬气了?-有驾

不过也不必全盘否定新势力的探索。正是特斯拉大胆采用消费级芯片,倒逼车规芯片性能提升;正是小米的入场,加速了高通8295等车规芯片的成本下探。创新需要试错,但试错不该由用户的安全来买单。

智能配置绝不拿用户练手,奥迪这回硬气了?-有驾

结束语

李凤刚的“不练手”宣言,算是帮助揭开了消费级芯片的“老底”,也充分展现了奥迪的认真态度:汽车首先是辆“带芯片的汽车”。当某天你在零下20度的雪原上,发现中控屏比你的手机还精神;或者十年后老伙计的“大脑”依然清醒如初;那时你会懂,奥迪的“硬气”不是嗓门大,而是把用户当车主,而非终身制的“首席测试员”。毕竟,谁也不想在120迈狂奔时,帮车机系统debug(除错),对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