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通用“真龙”系统登场,增程汽车技术之争迎来全新拐点

买车,是门大学问。

有时候,真比高考还烧脑。

眼见这两年增程车突然火得一塌糊涂,朋友圈一半在围观,一半在各路社区留着问:到底能不能买?

你说纯电吧,充电桩总让人没安全感,隔三差五还得琢磨去哪续命。

话说回来,油车年年有新款,但路上的雾霾和油价,一起劝退了多少打工人?

难不成增程“救世主”真能一举两得?

可是,增程到底靠不靠谱,谁家技术硬,谁又是草台班子,其实谁也说不太明白。

这么多年,市面上的增程车先是被人吹成神话,再被骂成“落后科技”,冤枉的大有人在。

直到最近,有个人突然拍桌子:8月7号,上汽通用杀进来了!

“真龙”系统,甩出来直接把整个“增程圈”搅得跟烧开水一样。

大家纷纷问:这波能不能让车市停下来喘口气?还是又一出神操作?

得,说好的乱世,总得有个大佬站出来整顿风气。

回望过去四年,增程车销量蹭蹭猛涨,直接翻了七倍不带喘的。

新势力阵营里,理想、问界成了网红配置,个个喊着能缓解“续航焦虑”,用得多香。

可懂行的一听就乐——这一切全靠“增程技术”兜底。

有人夸得天花乱坠,说省心省事;有人直接泼冷水,讽刺怎么还在“脱裤子放屁”?

理想不是错,技术也没毛病,但事实就是,高速憋久了小心心梗——

电池一半没电,发动机开工那声响,堪比村口拖拉机加特技音效。

为什么新势力的增程容易“掉链子”?

说穿了,底子太薄。

好多厂家为了赶上新能源这波热潮,直接照搬供应商的发动机,连匹配都懒得细调,说白了拼装一套糊弄事。

结果没电的时候,功率直接腰斩,驾驶体验立刻原形毕露。

车表看着花里胡哨,真开起来,油门一踩反而心里没底。

用网络段子说,新势力是把家电和大屏LED玩明白了,动力总成呢,还得慢慢补课。

现在通用来了一记重拳,这就有得看了。

上汽通用“真龙”系统登场,增程汽车技术之争迎来全新拐点-有驾

这波“真龙”系统,说实话,从名字到参数,统统透露出一句话:我们不是玩票的,咱要正经干票大的!

直接装到至境L7上,一开口就宣称“重新定义增程”。

普通人一听,怕是先被唬一跳:纯电顶到302公里——啥概念,市面上主流增程纯电跑200多都费劲,这一家伙直接拉满。

看整体续航,标到了1400公里,听上去就像充一次电能从上海一路飙到北京还够个副驾驶喝奶茶。

再看官方报的油耗——亏电情况下百公里5.2升,这就有点意思。

之前那些给市场打广告的,动不动宣传百公里0.5升,听个乐就行,你真敢信?

用脚想都知道城市路和高速的油耗差别不是一星半点。

这回通用趾高气扬报出来的数据,要的就是个真实。

说发动机更有看头。

通用自己开发了1.5T,热效率吹破天,说是超过40%。

这其实是目前混合动力里面非常能打的参数。

老一辈汽油机还跟不上呢,现在专门设计只拿来发电,用力全用到点上,不分心跑别的。

配上7.8C的电池输出能力,什么意思?

上汽通用“真龙”系统登场,增程汽车技术之争迎来全新拐点-有驾

就是不论你电还剩多少,油门踩下去,都有劲——没了“电力不足,爬不动”的窘境。

上汽通用“真龙”系统登场,增程汽车技术之争迎来全新拐点-有驾

亏电和满电的零百加速只差0.1秒,这就像健身房肌肉哥和小鲜肉同场比拼,差异小得惊人。

高速上再插个队,就是轻轻松松,发动机介入连声音都听不到。

以前一听发动机嗡嗡作响就是增程车的通病,现在这毛病基本消失。

别小看这种升级。

以前同场比拼都在比谁的沙发更宽敞、谁家的大屏幕更晃眼。

但技术底子一摆在台面上,发动机热效率、电池管理、亏电性能这种肉眼看不见的门槛立刻拉开差距。

上汽通用“真龙”系统登场,增程汽车技术之争迎来全新拐点-有驾

新势力过去主打的是“软体验”,现在大厂横插一杠,开始卷“硬技术”了。

说到这,通用其实并不是新手。

沃蓝达当年就是他们家的招牌——十几年前就在搞增程,安全性拉满,什么15亿公里无自燃。

这一套老底子,理想、问界这些新秀根本扛不住。

为什么一家老车厂突然发力,行业风向说变就变?

新势力们拼死拼活开发市场,教育用户什么叫“增程”,眼看着收获了一堆真爱粉、品牌忠诚度,突然被大厂一个反身重击,多少有点“为他人做嫁衣”的苦涩。

不过话说回来,这也是行业规律:前浪未走,后浪先来,大厂永远慢一拍,但一出手就是要直接扼住喉咙。

技术没补齐之前,谁敢随便叫板通用的发动机研发?

谁家敢扔出安全纪录跟沃蓝达耍对比?

增程这门技术,看起来简单,真要做好真的靠技术含量。

门槛其实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最难的地方在于“体验与性能调校”。

实话讲,新势力用故事包装产品,大厂用数据和历史背书底气,市场教育好之后,还是得靠真本事说话。

你说现在想买车,光看配置和花里胡哨的营销显然不够。

就像玩RPG游戏,不光看武器样子,还得看隐藏属性,发动机、电池、电控谁家的、怎么玩的,细节拉到极致,才能拼门面。

故事讲得再动听,真上高速没电了拉不动,还是丈母娘一句话:“买的啥破玩意!”

但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其实是乐见这样的“军备竞赛”打起来的。

市场内卷,向上比拼,总比糊弄事强。

骗子品牌混不下去了,才是真正的福音。

谁说不是?

说到底,这波混战的终结,靠的永远是技术实打实。

软硬兼施,体验与性能都得拉满,品牌口碑和安全纪录也不能丢。

一旦大厂都玩起了系统级的优化,小作坊靠主机厂拼凑糊口的日子就难了。

消费者心里也敞亮——

谁做事认真,谁扯皮,开开试试,横竖都骗不了三五年后那张维修单。

上汽通用“真龙”系统登场,增程汽车技术之争迎来全新拐点-有驾

“真龙”的出现,更多的是给行情定了个标准。

以后想买增程,谁家发动机,谁调的程序,都要亮出来。

上汽通用“真龙”系统登场,增程汽车技术之争迎来全新拐点-有驾

爱吹大牛的销量小白开始谨慎,行业透明度也高了。

资本市场看得懂,消费者更是看得明白。

现在买车,是拼技术,不是拼段子。

家用车市场往往扎堆创新,可标准没立起来就全靠各说各话。

等一家大佬站台,整个行业很快就被拉回理性,秀一把“技术即正义”。

你再看网上的讨论板块,不少老车主都说,终于不用选得头晕眼花了,真本事摆上台面,谁都没借口混。

只能说,这一波,消费者终于等到属于自己的“技术盛宴”。

有钱的冲旗舰,手头紧的等普及。

你瞅瞅,这不比花几万块就图个大沙发、冰箱电视强?

写到这儿还有点想感慨——

车企竞争内卷才促成行业升级,市场最后是留给真正有实力的。

下一个风口,也许又是哪家黑马异军突起;但只要有这样的大厂搅局,大家手里的钱包都不会冤枉花。

那你准备好pick哪一款了吗?

要拼软体验,还是卷硬技术,你怎么选?

评论聊聊,等你说话!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