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码头,海风吹着300辆崭新电动车。
这些上汽大通的物流车正准备发往欧洲,成了国际物流巨头DHL的首批中国采购订单。
它们可不是小批量试水,而是帮上汽大通一跃成了DHL在欧洲采购量最大的中国品牌!
这只是眼下中国汽车涌向全球的一个缩影,像这样集体“出门”的场景,在国外港口越来越常见。
今年上半年的成绩单已经出炉,中国汽车出口足足卖了308.3万辆。
这个数字比去年又涨了10.4%,直接把欧美日韩那些老牌车厂甩在了身后。
最猛的是新能源车,一口气出口了106万辆。
相比去年,涨幅高达75.2%,难怪欧洲街头中国绿牌车越来越多了。
像奇瑞、零跑、岚图这些中国牌子,都在铆足了劲往外冲。
奇瑞今年上半年就卖出去了55万辆车到国外,平均每29秒就有一辆奇瑞车开出国门。
这数字也让它稳坐中国车企出口头把交椅。
奇瑞车甚至占到整个中国出口汽车的五分之一,五辆出口车里就有一辆贴着它的标。
新势力代表零跑借助国际伙伴Stellantis集团的力量,成功打入欧洲、中东、非洲30多个地方。
今年新势力出海销量的头名,妥妥被它拿下。
岚图汽车也没闲着,北欧、西欧的挪威、丹麦、荷兰等40国市场已经被它踏足。
眼下正瞄准中亚、中东还有拉丁美洲这些潜力无穷的地方加速布局。
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直接拍板预测了:下半年出口冲刺400万辆问题不大!
为啥这么肯定? 就按眼下10%的增长速度算,全年总出口量妥妥要破700万大关!
中国车不仅越卖越多,路子也越走越精明了。
以前单纯靠整车运出去卖,现在纷纷搞起了升级版玩法,“高质量出海”成了新标签。
看看上汽和奇瑞这些老大哥,已经在布局更深的本土化运作。
它们不只是卖车,更想把中国的技术标准和品牌形象扎扎实实种到国外土壤里。
为啥欧洲成了中国车企眼里的香饽饽?
关键就在欧盟自己定了个规矩:2035年起禁售新的燃油小车和小货车!
这可把欧洲物流巨头们逼急了,赶紧给自己车队换装“绿牌”。
DHL这种大佬都开始在全球范围狂扫新能源物流车,可靠又对味口的中国车自然成了香饽饽。
瞧瞧上汽大通旗下几款电动车战绩:EV30和EV90在挪威、西班牙、意大利电动车市场直接当老大。
在英国、意大利这些欧洲重地,销量稳稳排第二。
另一家走量王上汽通用五菱玩得更野,上半年就出口了12.56万辆,跑得比去年快17.1%。
104个国家都出现了它的身影,从南美到中东,再到非洲和东南亚,密密麻麻全是五菱的海外“根据地”。
今年初还签下了乌兹别克斯坦的大单,6月又把最新的全球车款E260S PLUS整车发往了巴西。
它们还在琢磨怎么和当地伙伴一起玩“拆零件运到国外组装(SKD/CKD)”的模式。
一家国际知名咨询公司艾睿铂在7月初发了报告,大胆预测了个未来数据:中国车将改写欧洲游戏规则。
报告说,到2030年,中国汽车制造商能在欧洲多造80万辆车。
这意味着欧洲本土车企可能不得不关掉一家半工厂,相当于砍掉40万产能。
中国车企正在用新的玩法和市场格局改变全球汽车行业。
报告特别指出到2030年,欧洲每卖出10辆车,就有1辆来自中国品牌!
目前中国车在欧洲的占有率也才4.5%,翻倍空间巨大!
中国车不仅卖产品收钱,更厉害的开始输送技术标准了。
上汽集团规划部的负责人最近透露,2025年进入全球化战略的3.0时代。
这代表什么? 代表着咱们的混动技术、固态电池甚至整车的“骨架”,都能输出给海外伙伴!
如今上汽在海外已经拥有超过600万用户,连续8年出口量在中国品牌中霸榜。
尤其它旗下的MG品牌在澳新市场抢占了超过7%的份额,硬生生挤进了欧洲新能源销量前十。
成为中国品牌在欧洲新能源市场的头一份!
不过在一片喜报中,大佬们提醒千万别犯糊涂。
奇瑞掌门人尹同跃直接点出:“一窝蜂扎堆出去”的“大跃进式出海”风险很大!
他的意见是,咱出去不是拼低价互掐,而是要在全球拉朋友建统一战线。
大家合作共赢才叫真正的高明,“文明出海”才是该追求的。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常务副会长付炳锋也忙活起来,坚决要防止国内打价格战的老毛病卷到国外去。
中汽协正在努力引导车企尊重当地文化法律,让大家有秩序地在海外长大变强。
国联证券的研究报告也给出建议:除了海运整车,更要在海外建厂造车。
营销网络铺密了,本地化产能落地了,才是长久立足之计,也能避免别人反倾销制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