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业内已经有超过四款增程式车型配备了 80 度左右的大电池,零跑 D 系列、小米昆仑增程车等都在计划或研发中。宁德时代的 8 系高镍电池也因此“复活”,成为这些大电池的主要供应商。这意味着增程车的纯电续航已经可以突破 500 公里,和不少入门级纯电 SUV 不相上下。
不少车企在宣传时把多档 DHT(双离合混动)包装成高阶技术,甚至把它当作增程车的“升级版”。但从结构上看,DHT 的动力链比增程式更复杂:需要发动机、发电机、变速箱以及电机三者的协同工作,实际动力输出往往达不到纸面参数。而增程车通常只配备一台大功率电机,靠发动机给电池充电,结构更简洁,可靠性更高。
增程车唯一被指的缺点是高速能耗稍高,因为不能实现发动机直驱。但实际测算显示,这个差距最多只有 0.1–0.2 L/100 km,相当于每百公里多消耗不到 2 升油。在日常城市通勤里,增程车几乎可以全程纯电,油耗几乎为零。
多档 DHT 需要专门的变速箱和混动控制系统,导致车型难以与纯电平台共线开发。增程车则可以直接使用同一套纯电平台,只在后段加装增程发动机和相应的冷却系统,研发和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在竞争日趋激烈、车型更新频繁的今天,这种平台共享的优势尤为关键。
结构更复杂的 DHT 在实际使用中出现的变速箱故障、顿挫感以及保养成本都高于增程车。过去两年,已有多家媒体披露某品牌的多档 DHT 频繁出现变速箱故障,维修费用不菲。相比之下,增程车的故障主要集中在发动机和电池两块,整体可靠性更好。
增程车的大电池让纯电续航已经可以满足大多数日常出行需求,剩余里程不足时再启动增程发动机补能,既省油又省电。用户在高速上几乎感受不到动力中断,驾驶平顺性甚至超过了不少配备 DHT 的车型。而 DHT 的“无顿挫”体验往往是因为用户没有真正体验过纯电驱动的平顺感。
是时候把焦点从 DHT 转向增程大电池了
技术成熟度:增程式结构更简洁,可靠性更高。
续航表现:80 度大电池让纯电续航突破 500 公里,足以覆盖大多数使用场景。
成本与平台:与纯电平台共线,研发制造成本更具竞争力。
用户体验:高速能耗差距微小,平顺性和加油/充电便利性兼顾。
所以,别再给多档 DHT “强行挽尊”。增程车已经用 80 度大电池把自己从“过渡方案”升级为主流选择,未来的竞争焦点自然会向它倾斜。让我们把目光投向真正能让用户省油省电、又不失驾驶乐趣的增程大电池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