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封神了!

蔚来,封神了!-有驾

很多人觉得蔚来搞蔚来、乐道、萤火虫三个品牌,就是跟其他车企一样,无非是高端、中端、低端全覆盖,走量赚钱而已。

但说实话,这种看法太表面了。

啊绵观察下来,蔚来的多品牌根本不是 “各自为战”,而是一套精准的生态协同组合拳。

先看定位,蔚来品牌守住 30 万以上高端市场,乐道瞄准 20-30 万主流区间,萤火虫主攻高端智能小车,看似覆盖不同价位,实则都围绕着「可充可换可升级」的核心技术路线。

这就意味着,三个品牌能共享换电网络、研发平台、供应链体系,不用重复投入,这才是最关键的。

就拿换电站来说,截至 2024 年蔚来已经有近 3000 座换电站,高速换电网络打通 9 纵 9 横,连通超 700 座城市,乐道和萤火虫用户直接就能用,这种基建优势,其他车企就算想模仿,没个五六年根本追不上。

蔚来,封神了!-有驾

再看产品节奏,乐道 L60 先打开局面,L90 紧接着爆火,萤火虫明年 4 月交付首款车型,每个品牌都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和市场目标,没有出现内耗。

对比有些车企搞多品牌,要么定位重叠互相抢单,要么技术路线不统一、最后分散精力啥也没做好,蔚来这波操作是教科书级别的。

啊绵猜测,等到三个品牌全面发力,蔚来的用户群体只会越来越广,而且换电网络的规模效应会更明显,充电、换电的便利性还能再上一个台阶。

此外,多品牌战略让蔚来的抗风险能力大大提升。

以前只靠蔚来品牌时,一旦某款车型销量不佳,整体业绩就会受影响。

现在乐道已经能月销过万,成为重要的增长引擎,就算未来某款产品表现波动,其他品牌也能补上来。

这种 “东方不亮西方亮” 的格局,才是车企长期发展的关键,毕竟汽车行业竞争这么激烈,单一品牌的抗风险能力实在太弱了。

蔚来,封神了!-有驾

换电技术:从补能方式,变成行业规则的 “制定者”

说到蔚来,就绕不开换电。

很多人觉得换电只是个补能方式,比充电快一点而已,但啊绵想说,蔚来早就把换电玩成了行业规则的制定者,这才是它最核心的护城河。

先看用户体验,3 分钟换电确实比充电快,但这只是表面优势。

更深层的是,换电解决了电动车的两大痛点:续航焦虑和电池衰减。

用户不用担心里程不够,也不用怕几年后电池性能下降,不想用了还能通过 BaaS 方案换电池,购车门槛也降低了。

这种体验,是纯充电车型和增程车型都给不了的。

就拿增程车型来说,虽然也能纯电行驶,但长途还是得加油,而且没有换电的灵活性,用车成本也比纯电高不少。

李斌说在新疆自驾,增程车主也得排队充电,油电成本差 1000 多块,这话一点不假,纯电 + 换电的优势在长途出行时体现得淋漓尽致。

蔚来,封神了!-有驾

再看行业影响,以前换电只是蔚来的 “独门绝技”,现在宁德时代都高调入局换电赛道,换电联盟越来越大,说明换电已经从边缘游戏变成了补能主流。

而蔚来作为最早布局换电的车企,已经积累了十年经验,换电站数量、换电技术成熟度、用户数据都遥遥领先。

这就意味着,未来换电行业的标准很可能由蔚来主导,其他车企想加入换电阵营,大概率得跟着蔚来的规则走。

这种先发优势,可不是靠短期投入就能追上的。

啊绵还注意到,蔚来的换电网络还在持续扩张,“加电县县通” 计划已经提上日程,未来就算是偏远地区,也能享受到便捷的换电服务。

这种基建投入,看似花钱多,但长期来看,会形成强大的品牌壁垒。

用户一旦习惯了换电的便利,再换车时很难选择没有换电服务的品牌,这就是蔚来的用户粘性所在。

盈利目标:不是靠销量堆出来,是效率革命的 “必然结果”

李斌说蔚来四季度要实现盈亏平衡,很多人觉得这是在画饼,毕竟蔚来亏了这么多年,怎么突然就有信心盈利了?

但啊绵仔细分析下来,蔚来的盈利目标,根本不是靠销量简单堆砌,而是背后一系列效率革命的必然结果。

首先是研发效率的提升,蔚来推行的 CBU 机制太关键了。

简单说,就是把公司拆成一个个独立的经营单元,每个单元都要算投资回报率,研发项目也要排优先级,不该花的钱一分都不浪费。

以前车企研发都是 “大水漫灌”,不管项目有没有前景,先投入再说,最后很多钱都打了水漂。

蔚来现在要求每个研发项目都要算 ROI,这就逼着团队提高效率,用最少的钱做最多的事。

李斌说以前季度研发费用 30 多亿,现在能控制在 20-25 亿,还能实现同样的效果,这就是效率提升的体现。

其次是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下降

随着销量提升,蔚来在供应链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强,能拿到更低的零部件采购价格。

就拿乐道 L90 来说,搭载的 340KW 高性能油冷后电机只有 79 公斤,比主流后电驱轻不少,看似研发时投入大,但规模化生产后,成本会大幅下降。

而且随着销量增长,分摊到每辆车的研发成本、营销成本也会降低,毛利率自然会提升。

李斌预测四季度毛利率能到 16%-17%,这可不是凭空说的,是有实实在在的成本控制和规模效应支撑的。

还有产品结构的优化,新一代 ES8 作为高端车型,定价更高,利润空间更大,它的销量占比提升,也会带动整体盈利能力的增强。

再加上蔚来在服务、能源业务上的收入增长,多元化的收入结构会让盈利更稳健。

啊绵觉得,蔚来四季度实现盈亏平衡的概率很大,一旦盈利达成,市场对蔚来的看法会彻底改变,品牌势能也会再上一个台阶。

纯电替代增程:不是技术噱头,是用户体验的 “不可逆迭代”

现在车圈还有个争议,就是纯电和增程到底谁更靠谱。

很多人觉得增程没有续航焦虑,更适合家庭用户,但蔚来用实际行动证明,纯电替代增程是必然趋势,这不是技术噱头,而是用户体验的不可逆迭代。

先看用户需求的变化,理想 2024 年用车报告显示,接近 65% 的用户行驶里程由纯电驱动,这说明大多数用户日常用车还是以纯电为主,增程的 “油” 只是偶尔备用。

但增程车型有个天生的缺点,就是有燃油系统,会占用车内空间,而且车身更重,驾驶体验不如纯电。

蔚来的纯电车型,因为没有燃油系统,能释放出更大的车内空间,比如乐道 L90 有 5145mm 的车长和 3110mm 的轴距,第三排空间很宽敞,还有 240L 的前备舱,家庭出行 “6 人 10 箱无压力”,这种空间优势是增程车型比不了的。

再看补能设施的完善,以前纯电的痛点是充电慢、充电桩少,但现在蔚来的换电网络已经很成熟,全国近 3000 座换电站,高速换电网络连通全国主要城市,补能比加油还方便。

而且随着充电桩越来越普及,充电慢的问题也在逐渐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增程的优势越来越小,纯电的体验优势却越来越明显。

就像以前的功能机和智能机,刚开始有人觉得功能机续航长、操作简单,但随着智能机体验越来越好,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功能机最终还是被淘汰了,纯电和增程的关系也是如此。

啊绵还发现,很多增程车企已经开始转向纯电,问界狂建高速充电站,广汽推出星源增程技术的同时也发力超充,这说明行业内已经达成共识,纯电才是未来的方向。

蔚来早早押注纯电,现在已经抢占了先机,随着纯电大三排市场的爆发,蔚来的优势会越来越大。

封神背后:是长期主义的 “胜利”

说了这么多,啊绵觉得蔚来能走到今天,能被大家喊 “封神”,最核心的原因是长期主义。

在其他车企都在追求短期销量、赚快钱的时候,蔚来坚持投入研发,坚持建换电网络,坚持纯电技术路线,就算亏了这么多年也没有放弃。

十年前,蔚来提出 “可充可换可升级” 的技术路线时,很多人觉得不切实际,认为换电站投入大、回报慢。

但现在来看,正是因为这十年的坚持,蔚来才建立起了别人无法复制的护城河。

换电网络、研发技术、用户口碑,这些都不是短期能实现的,需要长期的投入和积累。

就像股市里的投资,很多人追求短期涨跌,追涨杀跌,最后亏得一塌糊涂。

而真正赚钱的,都是那些坚持长期主义,相信行业趋势,耐心等待的投资者。

蔚来的发展,和长期主义投资的逻辑很像,都是不计一时得失,专注于长期价值,最后才能厚积薄发。

现在的蔚来,已经迎来了拐点,销量增长、盈利可期、多品牌战略见效、换电生态完善,这些都让它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

但啊绵觉得,蔚来的 “封神” 之路才刚刚开始,随着萤火虫品牌的推出,换电网络的进一步扩张,以及全球市场的布局,蔚来未来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作为中国车企的代表,蔚来的成功不仅是自身的胜利,也证明了中国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以前提起高端汽车,大家想到的都是老外品牌,但现在蔚来已经在 30 万以上纯电市场占据了超过 40% 的份额,让中国品牌在高端市场有了一席之地。

这背后,是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是中国科技创新的进步,也是中国企业走向全球的底气。

啊绵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像蔚来这样的中国车企,在全球市场上发光发热,让中国汽车品牌被世界认可。

而蔚来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不管是做企业还是做投资,坚持长期主义,专注于价值创造,最终都会得到回报。

蔚来,这波封神,实至名归!

声明: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