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李想:从叛逆少年到18岁月入2万,24岁身家过亿

文/追梦人

理想汽车李想:从叛逆少年到18岁月入2万,24岁身家过亿-有驾

18岁月入2万,24岁身家过亿,43岁坐拥700亿财富——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的创业之路,是一部连续创业者的孤注一掷史。

“我早年不喜欢汽车。”李想在访谈中直言不讳。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对汽车原本不感兴趣的人,先后创办了中国最大的汽车垂直网站汽车之家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企业理想汽车。

在2025年的一场访谈中,这位44岁的企业家回忆起人生最惨的一刻:

2019年,理想汽车资金最困难的时候,他抱病见了150个投资人。

有一次,他刚下飞机就走不了路,只能在机场椅子躺了一个多小时,然后去接受投资人的“羞辱”。

理想汽车李想:从叛逆少年到18岁月入2万,24岁身家过亿-有驾

01

1981年,李想出生于河北石家庄。

他的父母是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的文艺青年,父亲在剧团当导演,母亲是老师。

这样的家庭背景却没能让他走上艺术道路。

小学三年级前,李想在沧州老家跟着姥姥姥爷生活。

二老是离休干部,特别正义,助人为乐,富有乐观精神,这些品质对李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回到石家庄父母身边后,李想却遭遇了校园暴力。

刚搬来加上一嘴沧州口音,同学把他脸都抓烂了。

“我脸上现在很多疤都是小学时候他们抓的,”李想后来回忆。

母亲告诉他:“你自己打回去。”

事实上,李想很会打架——他在沧州的孟村(八极拳发源地)长大,哥哥是个武师,他从小跟着练拳。

反抗后,他成了小区“孩子王”。

理想汽车李想:从叛逆少年到18岁月入2万,24岁身家过亿-有驾

02

李想的商业头脑很早就显露出来。

初中时,他发现了卖漫画书的商机。

市面上一块九的漫画书,批发市场只卖一块二,他就买来以一块五或者一块六卖给同学们。

父母在商业方面没什么天赋,但给了李想良好的教育环境。

初三毕业时,家里拿出近1/3的存款(约1万元),给他买了台电脑。

高中时期,李想开始写稿赚钱。

第一次投稿5000字,直接中稿赚了500块稿费——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到高一时候,他已经通过写稿和倒卖硬件月入2000多元。

1999年,18岁的李想月收入已经突破2万元,相当于当时他父母收入的10倍,也是一个普通公务员年薪的两三倍。

这样的收入水平,让他做出了一个震惊亲友的决定——放弃高考,直接创业。

理想汽车李想:从叛逆少年到18岁月入2万,24岁身家过亿-有驾

03

2000年,李想用积攒下的10万元创办“显卡之家”,后来的泡泡网。

他每天凌晨四点起床更新测评,白天跑市场,晚上写稿。

他的评测被市场验证,商家发现“李想推荐过的产品卖得更快”。

五年后,泡泡网年收入接近2000万元,利润过千万。

按照当时的互联网估值方法,24岁的李想账面财富超过亿元,成为中国互联网浪潮中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之一。

但李想没有停下脚步。

2005年,他力排众议进军汽车垂直媒体领域,创办汽车之家。

他看中了三个机遇:个人对汽车的热爱、中国汽车市场的爆发期以及当时汽车网站的竞争力较弱。

理想汽车李想:从叛逆少年到18岁月入2万,24岁身家过亿-有驾

04

汽车之家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公司遭遇严重财务危机。

李想回忆:“公司小股东想把我和另一位创始人赶出公司”。

最危险的一次,三个小股东在中关村找了个茶馆开会,以引入高管导致公司经营恶化为由,想将李想和联合创始人樊铮踢出公司。

当时李想和樊铮加一起持股比例达到70%,但由于公司没钱了,李想卡里只剩5万(刚借出100万给三人中的一人买房),情况十分危急。

最终是一位天使投资人一拍桌子,质问谁出的主意,说这种行为放古代是要被“满门抄斩”的,才阻止了这场“逼宫”。

随后澳洲电讯注资7600万美元,但李想团队失去了汽车之家55%的股权。

2013年12月11日,汽车之家成功登陆纽交所,市值最高突破100亿美元。

年仅32岁的李想实现了第二次创业成功。

理想汽车李想:从叛逆少年到18岁月入2万,24岁身家过亿-有驾

05

2015年,李想辞去汽车之家总裁职务,转身造车。

他成立的新公司最初叫“车和家”,后改名理想汽车。

理想汽车押注的技术路径是“增程式电动车”,即既能充电又能加油,以解决当时纯电动汽车用户的里程焦虑。

李想选择增程技术路线,是因为看到了“一个机会”和“两个问题”。

一个机会是二胎放开后很多人需要六座SUV,但当时市场上六座SUV都很贵。

两个问题则是纯电动车的续航问题和价格问题。

创业过程充满艰辛。

2019年,理想汽车遭遇至暗时刻。

李想坦言:“有一段时间银行卡余额只剩5万,甚至清零”。

如果没有后来的投资,理想可能就此倒下。

关键时刻,美团创始人王兴和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成为拯救李想的“白衣骑士”。

王兴不仅个人投资,还推动美团多轮注资,累计投资理想汽车超过11亿美元

有了资金支持,理想在2020年登上纳斯达克,2021年在香港二次上市。

李想的财富也再次暴涨。

理想汽车李想:从叛逆少年到18岁月入2万,24岁身家过亿-有驾

06

在个人生活方面,李想有着独特的家庭观念。

在近期播出的《罗永浩的十字路口》访谈节目中,他深情表示:“我需要她远超她需要我”。

他坦言,家中的大小事务几乎全由妻子王冉主导,而自己的收入也悉数交给了她管理。

这种财务安排体现了对妻子的绝对信任。

李想解释说,这种需求的不对称源于妻子渴望证明自己在他生命中的重要性,而事实上,她也确实以独特的方式支持着他的事业。

妻子虽然日常忙于家务管理,但对汽车行业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常常能为他提供宝贵的行业信息和不同视角的建议。

理想汽车李想:从叛逆少年到18岁月入2万,24岁身家过亿-有驾

李想还分享了一个有趣的细节:在决定与妻子共度余生之前,他像对待企业招股书一样,对妻子进行了详尽的“背景调查”,向她的亲朋好友多方打听。

当妻子得知此事后,李想坦诚地解释:“经过这番了解,我将对你毫无保留地信任”。

如今,他们已携手走过多个春秋,共同养育了五个孩子,构成了一个温馨和睦的大家庭。

理想汽车李想:从叛逆少年到18岁月入2万,24岁身家过亿-有驾

07

截至2025年,理想汽车已经走过了近10年的发展历程。

作为最具竞争力的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企业之一,理想汽车在过去十年中经历了从0到1和从1到10两个阶段。

2022年理想L9的诞生是这两个阶段的分界线。

2015-2021年为从0到1初创期,理想推出了理想ONE,并受到用户青睐。

2022年至今为从1到10成长期,增程与纯电汽车双线发力。

2024年10月,理想达成百万辆交付,成为中国首家达成这一成绩的新势力车企。

2024年,全年累计交付量突破50万辆,创造豪华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最快实现50万辆年销量的行业纪录。

但理想汽车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季度营收302亿元,同比下降4.5%;净利润11亿元,同比下降0.4%5

更重要的是,2025年8月的交付量仅为28529辆,相比2024年8月的48122辆,减少约40%。

理想汽车目前面临两场恶仗:

一是5门6座SUV市场上,前有乐道L90,后有特斯拉Model Y L;二是在纯电市场,理想作为新人,需要面对早已在此盘踞的比亚迪、奇瑞、吉利等巨头。

理想汽车李想:从叛逆少年到18岁月入2万,24岁身家过亿-有驾

08

面对挑战,李想有三条应对策略5

首先是调整价格策略,暂时放弃对高毛利率的执着,用更低的价格去换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理想可以考虑将L6价格降低至20万以下,同时将纯电车型i6也定到20万以下。

其次是创始人营销,李想需要更多地抛头露面,为理想代言。

在今天的中国,造车已经不仅仅是技术和产品的竞争,更是创始人个人魅力和品牌叙事能力的竞争。

最后是更新产品标签,从过去强调“功能上的舒适”,转向强调“感知上的科技与豪华”。

理想需要创造出“人无我有”的视觉冲击力和提供“过度满足”的仪式感。

在长期战略上,理想应该聚焦于两个方向:一是拉长产品战线,实现多元化布局;二是重塑智能驾驶的价值沟通,构建用户信任壁垒。

理想汽车李想:从叛逆少年到18岁月入2万,24岁身家过亿-有驾

09

回顾李想的创业历程,从18岁月入2万,到24岁身家过亿,再到43岁坐拥700亿财富,他的成功并非偶然。

首先是敢于放弃路径依赖——高考、学历、稳定职业这些社会共识对他来说都不重要,他选择了另一条路。

其次是踩中时代红利——他抓住了PC互联网的流量红利,抓住了汽车行业的线上信息化,又押中新能源车浪潮。

再次是强烈的实战能力——他不是靠学历,也不是靠资本起步,而是靠内容生产、商业判断和运营效率。

最后是复盘能力——他愿意承认错误并调整,公开承认过去的自私与低情商,不讳言2019年的至暗时刻。

正如李想本人所说:“不要成为别人的判断题,要成为自己的选择题”。

别人眼里他的人生轨迹是一个“对或错”的判断题,但对他自己而言,这些都是选择题——答案不是对错,而是敢不敢。

理想汽车李想:从叛逆少年到18岁月入2万,24岁身家过亿-有驾

2025年,李想携妻子现身常州观看苏超赛事。

镜头下的李想妻子时尚优雅,身材高挑,气质出众。

这一幕仿佛是他生活的隐喻:商业战场上的激烈竞争与家庭生活的温馨支持相得益彰。

从河北老家的校园暴力受害者,到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军人物;从18岁月入2万的少年天才,到44岁管理着千亿企业的商业领袖——李想的人生经历了多次蜕变,但唯一不变的是他不断选择、不断突破的精神。

如今,理想汽车正处在新的十字路口,而李想——这位曾经的自诩“不喜欢汽车”的人——已经为中国汽车产业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追梦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