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补退场销量暴跌 新能源车价崩盘 国产车最高降45%成重灾区

最近这阵子,只要稍微关心点汽车市场的朋友,估计心里都挺纳闷的,这新能源车的价格到底是怎么了?

就好像一夜之间,商量好了一起“跳楼大甩卖”一样。

尤其是前段时间懂车帝发布的七月份降价信息,那张榜单看得人是心惊肉跳。

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超过五十款纯电动车降价超过百分之十,有的车甚至直接打了对折还不止。

国补退场销量暴跌 新能源车价崩盘 国产车最高降45%成重灾区-有驾

咱们引以为傲的国产新能源车,在这场风暴里成了降价最狠的区域,很多之前卖得红红火火的明星车型,现在都用一种近乎“骨折”的价格在市场上叫卖。

这到底是天上掉馅饼,还是市场背后藏着什么我们普通人不知道的大变故?

这车,现在到底是该买还是该等?

今天咱们就站在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视角,把这事儿里里外外掰扯清楚。

咱们先看看这价格到底降得有多夸张。

榜单上最吓人的一个,是上汽的荣威i6 MAX EV,降价幅度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四十五。

这是什么概念?

打个比方,如果这车原来卖二十万,现在差不多十一二万就能提走,省下来的钱足够再买一辆不错的代步小车了。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促销,简直就是在清仓处理。

还有像蔚来旗下的新品牌乐道,它的首款车L60刚上市没多久,热度还没过呢,转眼就宣布降价八万六,这让第一批车主情何以堪。

就连一直走高端路线的红旗,旗下的E-QM5也放下了架子,优惠了四万块钱。

国补退场销量暴跌 新能源车价崩盘 国产车最高降45%成重灾区-有驾

这些车可不是什么卖不动的边缘产品,它们在过去都曾经是销量榜上的常客,是很多人购车的首选之一。

现在为了能把车卖出去,只能用这种“割肉”的方式来吸引客户。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往下降价榜单下面看,几乎是一片“绿油油”的降价海洋。

比如曾经被视为国产智能轿跑标杆的小鹏P7,一下子就便宜了六万五。

智己LS6,上市时凭借出色的性能和配置火了一把,现在也给出了接近百分之二十的优惠。

长安启源A07和吉利银河E8,这两款车型的降幅也都在百分之十八到二十这个区间,相当于直接打了八折。

就连新能源市场的领头羊比亚迪,也无法在这场浪潮中独善其身。

旗下的宋PLUS EV降了两万七,而像海豚、元Pro这些本身价格就很亲民的入门车型,也给出了一万六左右的优惠。

可以说,从十几万的家用车到三四十万的中高端车,几乎所有的主流车型都加入了降价大军。

现在去逛4S店,你会发现销售人员的口头禅已经从“这款车性能多好”变成了“这款车现在优惠多大”。

国补退场销量暴跌 新能源车价崩盘 国产车最高降45%成重灾区-有驾

那么,好端端的市场,为什么会突然之间变得这么惨烈呢?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不复杂,最直接的导火索就是国家施行多年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国补”,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咱们得明白,以前我们买新能源车,看到的那个价格,其实是经过国家补贴之后的价格。

国家为了推广新能源,会直接从财政里拿出一笔钱帮你付掉一部分车款,这笔钱少则几千,多则上万,对消费者来说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现在这笔钱没了,买车就得完完全全靠自己掏腰包了。

消费者一算账,发现同样的车,现在要比以前多花不少钱,购买的积极性自然就大大降低了。

这就引发了第二个,也是更深层次的问题:供大于求。

前几年,在国家补贴政策的强力刺激下,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可以说是热火朝天,大大小小的资本和企业都往这个赛道里挤,生产线一条接一条地建,产能被迅速放大。

这就好比一个大食堂,本来预计有一百个人吃饭,于是准备了一百五十份饭菜。

结果现在吃饭的人突然只来了五十个,那剩下的一百份饭菜怎么办?

只能降价处理,不然就全砸在手里了。

国补退场销量暴跌 新能源车价崩盘 国产车最高降45%成重灾区-有驾

现在汽车市场就是这个情况,厂家生产了太多的车,但市场上的消费者却没那么多了。

大量的库存车堆在经销商的仓库里,一天天贬值,还要支付高昂的仓储和资金成本,经销商们都快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了。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很多4S店门口挂着“清仓甩卖”、“厂家直销”的横幅,这真不是在搞噱头,是他们真的急了。

面对这种情况,汽车厂家唯一的选择就是降价。

因为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竞争已经不是为了多赚点利润,而是为了能活下去。

汽车是个规模化生产的行业,生产线一旦停下来,每天的亏损都是天文数字。

为了保住市场份额,为了让工厂能够继续运转,为了帮经销商清理库存,降价成了唯一的“续命丹”。

这就形成了一种连锁反应,你家降三万,那我家为了抢客户就得降三万五,隔壁老王一看,干脆降四万。

大家都在进行一场“胆小鬼游戏”,看谁先撑不住,结果就是价格一路走低,整个市场陷入了恶性的价格战之中。

这种局面让准备买车的消费者陷入了纠结。

按理说,降价是好事,能省钱。

国补退场销量暴跌 新能源车价崩盘 国产车最高降45%成重灾区-有驾

但问题是,你永远不知道今天的价格是不是明天的“高点”。

今天你可能刚为自己抢到了一个“史低价”而沾沾自喜,结果第二天睡醒,发现同款车又降了五千,心里那种“买亏了”的感觉别提多难受了。

所以,很多人干脆就变成了“等等党”,持币观望,心态也从“我该买哪款车”变成了“我倒要看看你们还能降多少”。

这种“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反过来又加剧了市场的冷清,形成了一个死循环。

不过,从一个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这场惨烈的价格战,对我们中国的汽车工业来说,未必是件坏事。

这其实是一场市场自发的“压力测试”,也是一次行业的大洗牌。

它就像大浪淘沙,会把那些过去几年里,纯粹依靠补贴、没有核心技术、产品力不足的品牌给彻底淘汰出局。

新闻里也提到,现在电池的成本并没有大幅下降,很多车企都是在“赔本赚吆喝”,用自己的利润甚至亏损来补贴车价。

这种烧钱的游戏,小品牌是玩不久的。

可以预见,在未来几个月到一年的时间里,一些我们熟悉或不熟悉的汽车品牌可能会悄无声息地消失。

而那些能够在这场血战中存活下来的企业,比如像比亚迪这样掌握了三电核心技术、拥有强大垂直整合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的企业,将会变得更加强大。

这场阵痛,实际上是在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挤掉泡沫,让它从一个“政策驱动”的孩童,成长为一个真正依靠技术和市场实力说话的“成年人”。

当硝烟散去,留在场上的,才是真正有实力代表中国去和世界巨头竞争的精兵强将。

所以,眼前的混乱和降价潮,或许正是中国汽车工业迈向更高质量发展前必须经历的蜕变之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