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广东那场暴雨可真是倾城而降,从深圳、广州再到东莞、佛山,多个地方的降雨都刷新了多年来的纪录,不少泡水车也随之出现。许多车主新买的车辆,一夜之间被暴雨淹没,变成泡水车,心情可想而知。有些地下车库也遭到雨水倒灌,很多车辆都泡在了水里。
出差东莞,住了一晚酒店,一醒来就这样了。外面雷雨交加,屋里弥漫着花香鸟语,整个情况还挺平静,但没想到竟然喜提泡水车,车主表示挺无奈的。
车虽然进了水,但贷款还得还,这一年又白白辛苦了,网友感慨道。
这几年新能源车企一直在创新,强调的几个亮点就是智能化、动力响应快,还有行驶时的静谧感,以及用车的花费更省。但是嘛,缺点也是挺明显的,比如高速行驶时续航焦虑总跟着,不离不弃。反观油车,在这方面可是优势得很。
每到十一、五一这些假期,高速上都堵得慌,而油车车主加油、付完钱就差不多五分钟搞定,直接出发,比起在服务区排队充电的新能源车主,要快很多,直接更早到达目的地。
一到夏天的大暴雨季节,不管是新能源车主还是油车车主,大家都闷头不说话了。
新能源车和油车在整体架构上可大不一样。燃油车嘛,主要是以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这三大件为核心,发动机算是它们的核心部件。
燃油车的发动机进气口一般都在车身偏低的位置,比如在发动机舱的前面。要是遇到积水,水深一超过进气口的高度,水就会直接灌进去,把发动机熄火。普通的小轿车涉水的深度大概在20到40厘米左右,SUV的稍微高一点,但一般也不超过45厘米。
而且啊,发动机燃烧完的废气得通过排气管排到车外去。如果废气没有及时排出去,发动机里面的压力就可能变得过高,影响正常运转。所以,这排气管这个设计可是得得有,不能少。
所以,燃油车在涉水的时候,水不要超过进气口和排气口的高度,否则进水就会出现问题。要是进水到进气口,发动机缸里的混合气就会不对,点火一失败,车就熄火,严重的话还可能造成长期损坏。在那些涉水熄火的例子里,大概有70%的情况是因为水钻进了进气口。
再者说,排气管放得比较低,水一旦涨过排气管,车如果不幸熄火,试图重新发动,可能会给发动机带来严重的伤害。
所以啊,油车遇水不能太深,要不然就有危险。
跟传统车比起来,新能源车的结构不再主要靠发动机,而是以三电系统为核心,重中之重是电池包的保护。大多数主流的新能源车电池包防水等级都达到了IP68,说白了,就是能防浸、能潜水、能溅水,完全具备防水功能。
按照上海市纯电动汽车准入政策所依照的强制性DB31T634-2012标准进行测试,纯电动车在水深15cm的路段以30kmh以上速度行驶时,涉水时间为10分钟。如果水深涨到30cm,行驶速度超过5kmh,涉水总时间仍保持在10分钟。
关于漏电问题呢,一般也经过了非常严格的检测,比如说电池包被泡在1.5到30米深的水里边,浸泡24小时都不能漏水,这样才能算是合格。
而且啊,电动车的电池包防水透气的防爆阀也做得特别讲究。它的透气孔径在0.1到10微米之间,而雨水的孔径可是超过500微米,换句话说,暴雨天走水路的话,短时间内是不会出现进水漏电或者损坏的情况。
这么一说呢,跟传统燃油车比起来啊,新能源车的防水能力可比它强不少。
广东遇上大暴雨,带来了不少泡水车,新能源车在这方面还得践行更多的措施。
就是这样啊,要是碰上连续几天的大暴雨,那新能源车的那些优势基本上就没啥用了。看防水标准,这车的防水设计主要是为电池准备的,规定了深度和时间,都不能太深,也不能长时间泡水。
虽然电池包达到了基本的防水标准,但整车上还有上百个传感器、摄像头、雷达这些电子设备,都是挺值钱又挺娇贵的,一旦进水,可能会出现生锈、发霉啥的,也就间接影响到整车的寿命了。
连续几天暴雨淹没,如果车子一直泡在水里,大部分新能车都挺难抗住的。要是积水超过前后备箱盖的高度,雨水很可能会从前舱盖和后备箱盖之间的密封条渗进去,搞得车内的低压电器件进水短路。底盘电池组周围的总线长时间泡在水里,也就可能导致车辆的相关零部件出毛病,漏电的风险还是挺大的。
总的来说,新能源车的密封性不错,三电系统的防水性能也比传统车强一些,但涉水的深度还是有限的。毕竟,这类车配备了不少电子元件,比如车载系统、多点触控屏幕、智能互联和电控系统啥的,要是遇到水淹,导致无法启动也是难免的。同时,电池包长时间泡水,密封膜可能被污水腐蚀,这些潜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
南方大暴雨滂沱,提醒新能源车制造商们要当心啦。
这几年,南方春夏天里的暴雨越来越频繁,几乎每年都能看到不少泡水车出来,水里活下去和抗泡水能力,成了消费者非常关心的一个疼点。
跟油车比起来,新能源车的防水等级更给力,涉水越过的能力也更强,但目前这块做得还差点意思。
这是个不错的消息,新能源厂商在应对暴雨涉水驾驶难题上动了真格,带来了创新突破。
还算让人松了一口气的是,有些车企已经开始在这方面出手了。业内都知道,比亚迪仰望U8的一个大卖点就是能在水里开启“水上漂”模式,这要归功于它全系都配备的应急浮水功能,一旦检测到车辆可能漂浮,整车就会迅速进入密封防水状态:发动机会关掉,悬架升到最高点,车窗自动升起,空调的通风口也变成内循环……这样一来,车辆能在水上漂浮30分钟不沉,还能保持3kmh的速度前进,转向也特别灵活,轻轻松松就能带着主人摆脱险情。
之前甲亢哥抵达深圳时,试了一下“深圳特产”仰望U8在水中行驶的表现,还有人爆料说,仰望U8曾掉进冰窟窿,被水浸了一夜,第二天车辆里面竟然一点水都没有进。
说起来,仰望U8已经上市两年了,正好这技术能解决在暴雨天气里深水驾驶的难题——不光能保证电池的防水性能,还能让整个车都进入密封保护状态,防止低压电子器件进水短路啥的,也避免了电子零件受损的风险。
到现在为止,这项技术还没有被比亚迪推广到其他车型,也没有被其他厂家模仿开发出类似的方案。
不清楚原因到底是这技术本身成本太高、实施起来太难,还是说厂商觉得没有必要推动这种在关键时刻能发挥重大作用的技术。
不过,也能看得出,还是有一些厂商在这块拼劲十足。比如之前在央视新闻直播里,上汽荣威纯电D6请撒贝宁亲自上场,展示了一把防水能力,挺给力的。
在涉水防护这块,荣威D6用实测数据亮了:在水深达400mm的环境下,电池包还能稳稳地正常工作。而在央视直播里,荣威纯电D6更是成功突破了500mm的涉水深度,表现不俗。根据上汽方面的介绍,得益于他们的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车身密封性能大大提升,电池被“藏”在车架核心部位,扭转刚度也是翻倍级别,防水能力更强,表现挺硬核的。
而且,问界M8在设计上也考虑到雨天开车的安全问题,它能应对700mm的突发涉水情况,按一下“御水缓行模式”按钮,车辆就能调节动力和抬高底盘,减少发动机受水的风险,挺贴心的安排。
除此之外,问界新M8还配备了VPD远程挪车功能,车主只要动动手机APP,就能指挥车辆自动规划路线,离开危险区域。像在南方暴雨天的场景,比如地下车库被淹的情况下,有些小区业主自己站成“人墙”挡在出入口,效果嘛,肯定有限。要是能远程把车挪到地势更高的地方停着,那不就完美解决这个难题了嘛。
南方大暴雨,一下子提醒了新能源车制造商们,得多考虑一下天气极端情况啦。
每到夏天,广东总会迎来几场大暴雨,这就造成不少泡水的车辆。说到新能源车,因为它们的“三电”结构和智能配置更丰富,对防水的要求也更高一些。可要是真遇到特别厉害的暴雨,无论是新能源还是传统油车,都是望洋兴叹的份儿。这事儿也让厂商们意识到,得在这个方面下苦功夫,把防水层面做得更扎实点。
虽说油车和新能源车都配备了泡水专属车险,但要是真在开车过程中遇到涉水或者电池漏水,保险公司最多也就赔到70%。再加上其他电子零件被淹的风险,这其实成了车主挺头疼的问题。
南方夏季遇到暴雨积水,那基本没办法完全避免。复杂的路况加上家庭出行的需要,也推升了对更高防护等级设计的需求。
要想不变成泡水车,或者说在这种极端天气下不成为那少数特殊的,或许会直击不少中产阶级消费者心头的痛点。这也许是新能源车未来需要思考的创新方向。今年的暴雨,好像没有哪家车企或者车主能在防水技术上来个漂亮的展示,这真是有点遗憾啦。
每年南方一遇暴雨,泡水车就源源不断地涌入二手车市场,既让车主头疼,也让很多二手车买家望而却步。这个事儿也给新能源车企敲了个警钟,防水抗水的技术还大有潜力待挖。提醒车企们得在涉水通过性和防水性能上再深耕一下,这可是未来新能源车竞争中的一项关键硬指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