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双品牌”大动作,车展看得我直呼好家伙
今年上海车展那天,我还在朋友圈刷着各种新车谍照,突然就被奥迪的展台给吸引住了。说真的,以前逛车展嘛,无非就是看看各家摆的新花样,但这次奥迪是真有点不一样。两个LOGO一起亮相——一个是经典“四环”,另一个是全新的“AUDI”字母标。这场面,不知道的还以为两家公司要打架,其实人家这是“好事成双”。
那天跟一哥们儿溜达过去,他第一句就吐槽:“哎,这么多年第一次见四环和AUDI字母标同框,是不是要分帮派了?”我乐了,说你别瞎想,人家这叫双品牌战略,有油有电、有老有新,一锅端。
五款新车型扎堆登场,燃油、纯电全都有
说到重头戏,那肯定是五款全新量产车型:A5L、Q5L、A6L e-tron,还有A5L Sportback和E5 Sportback。你别看名字像绕口令,其实背后门道可多着呢。有燃油平台PPC,也有纯电平台PPE,再加上智能数字化的平台,全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我表弟最近刚考完驾照,看完直播直接问:“哥,你觉得那个A6L e-tron咋样?听说还是一汽和奥迪合作搞出来的。”其实这个A6L e-tron挺能打,它用的是最新PPE豪华纯电动平台,而且工厂都已经准备好了,就等批量生产上线。感觉以后买新能源BBA也不用再纠结进口国产啥的,本地造本地卖,妥妥儿的大势所趋。
插个小段子。我邻居大叔以前死忠燃油党,每次楼下碰见都是“开电动车哪行啊?没灵魂!”结果他前几天偷偷去试驾了一把E5 Sportback,回来支支吾吾跟我讲,“哎呦,这动力真不是盖的,比咱那老Q5快多了,还安静。”嘴上不服心里香,这种转变其实挺典型,现在谁还敢小瞧新能源?
三大平台齐发力,各显神通
回过头来细琢磨下这三大平台:PPC负责豪华燃油系列,比如咱熟悉的一汽奥迪出品;PPE则主攻高端纯电市场;还有个智能数字化的平台,就是让那些追求科技感的小伙伴爽到飞起。我自己对这些技术名词没那么敏感,但身边搞IT的小舅子特激动,“模块化开发成本低,还能保证性能安全统一标准,这是工业4.0水平!”
去年修我的老Q5的时候,还跟修理师傅聊过。他说现在好多零部件都通用起来,一出问题维修效率比原来高不少。“以前坏个灯泡恨不得全国找配件,现在基本一站式解决。”节省时间就是省钱,对吧?
E5 Sportback,中德合璧玩创新
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E5 Sportback。这货完全就是中德联合研发出来的新物种,不光继承了传统审美,还加进中国本土数字生态系统。啥意思?简单点讲,就是既保留高级感,又特别懂国人的互联网习惯,用起来顺手。“美美与共”,听着像诗,其实落地很接地气。
记得前年带爸妈去4S店看车,他们对那些屏幕功能根本无感,只关心座椅软不软。但现在年轻人选车第一反应都是问“语音助手灵吗”“手机互联方便吗”。所以AUDI这个新品牌走科技路线,也算摸准脉门儿啦。
跑题一下哈,说到创新,我想到小时候写作文总爱抄课文,被老师抓包后只能硬憋原创内容,那滋味太难受。不过现在倒觉得,只要思路活络一点,多尝试、多融合,总能蹦出些意外惊喜——正如这次中德团队合作,各自拿手绝活拧成一股绳,新东西才能冒出来。不废话啦,再拉回主题!
用户需求升级,产品矩阵必须花样百出
宋斐明(项目CEO)专门提过,中国市场变化速度比国外快太多。不夸张地讲,从设计风格到交互体验,到处都是年轻人的影子。“传统保守”的套路早就不好使,大伙更喜欢表达自我的产品。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既传承又突破、又潮又稳的新组合拳,让每个人都能挑到合适自己的菜盘子。
举个例子,上个月参加同学聚会,有位女生刚换了辆轿跑,她直言:“我要的不只是牌子,更想要独特造型和好玩的智能配置。”现场七嘴八舌讨论半天,有人喜欢经典稳重,有人偏爱运动时尚,都盯着不同点。而如今五款新品正好覆盖从商务精英到Z世代潮咖,全方位满足各种胃口。有网友留言笑称:“选择困难症患者终于可以放心纠结,因为怎么选都不会错。”
双向奔赴,两边资源拉满协作爆棚
其实这么强大的阵容离不开合作伙伴给力。一汽+上汽+德国总部三方联手,可以调动行业顶级资源。从生产制造,到渠道销售,再到售后服务,都形成闭环。这种1+1>2效果真不是吹牛皮,是靠长期磨合才练成的默契搭档。据说19台展车齐刷刷亮相现场,把观众晃得眼睛花乱转,小红书博主拍视频连连点赞,“奢华与科技并存,好看到犯规!”
再插一句生活碎碎念。有一次陪朋友提二手奥迪,他一路担心售后麻烦。结果到了店里发现服务流程超顺畅,各项检测报告透明清晰。他忍不住嘀咕一句:“怪不得大家信赖大厂牌,人家的体系确实扎实。
全球标准、本土策略,中国故事中国节奏
据宋斐明透露,下阶段重点会放在市场推广层面,由中国团队主导沟通策略,让更多消费者听懂并接受AUDI这个全新人设。他总结一句话特别戳我——“全球标准,在地策略”。什么意思呢?就是坚持国际品质,同时尊重地方特色,用大家最熟悉的话术把复杂理念讲透彻。这年头,要赢客户芳心光靠广告可远远不够,要让他们真切体会得到贴心周道才行呀!
最后闲扯两句。我妹吐槽她男友买东西永远只认外国货,我劝她别较劲,现在很多跨国企业早已实现深度本土化,该接地气还是接地气,不然咋混下去嘛!这一波“双品牌战略”,也是主动拥抱变化,与时俱进呗~
写在最后:今年上海车展上的奥迪,可谓诚意满满,把自己压箱底宝贝一次性摊开晒太阳。从技术路线,到产品布局,从团队协作,到营销打法,每一步棋走得滴水不漏。如果你最近也考虑换辆兼顾颜值与实力的新座驾,会优先pick哪款呢?有没有被哪个LOGO或者配置狠狠拿捏住,说出来让我猜猜你是哪类老司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