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新能源车出新配置,续航提升,智能雷达升级

说起如今的国产新能源车市场,简直像是一场没有硝烟却充满八卦的宫斗剧。主角团不是贵妃娘娘们,而是一个个前脸越来越像奶酪、屁股越来越像高铁的SUV。你要是不小心买了2022款,现在甚至不敢上高速,怕回头被新升级的2024大魔王按在地上摩擦——你看人家,纯电续航多了三十公里,还会呼吸会转弯,关键连电池都拉长了。

先别激动,这次出场的,是据说能带我们冲进“新时代”的一台大家伙。名字和那些动不动就“未来”、“梦想”、“光速云端”的同行相比,倒是低调得很,只是叫自己“9L”,仿佛羞答答地递上了一张身份证。可人家亮出的配置可一点都不客气——65度大电池,800V高压平台,5C超快充。听上去,像一罐可乐被安上了火箭推进器,喝了能让你连夜从北京到广州,回头还顺便带点岭南特产。

不过,这年头要是不吹自己“同级唯一”,都不好意思在朋友圈发道别文字。你要是去问隔壁的“豪华旗舰”们,是不是也想要这样的电池,人家只会用鼻孔看你:谁还在乎电池多大啊,你以为这还是两年前的价格战?现在玩的是智能、自动驾驶还有激光雷达,不是拼电池容量,懂不懂?殊不知,车主们心里只有一个声音:再智能再激光,我还是怕半路趴窝啊。

说到智能,岚图上来一套华为最新的ADS Ultra四激光雷达智驾方案。广告词怎么写的?“让你闭着眼睛也能到天涯海角。”我的天,这语气,恨不得车主一脚油门下去,人已经跟车一起升天。你要是不看清,说不定还真以为人工智能现在天天在街口问你要不要来场冒险旅游。可惜,咱这老百姓眼里,四激光雷达最大的用途,就是下大雨时能多点信仰,碰上大白天路口,一边担心误刹车一边怀念人类司机的手动操作。

当然,身为新时代的“旗舰”,尺寸得对得起身份。车长五米二,轴距三米一、一通数据吓死老中介。再配上选装双色车身,铁打的行政范儿——路边邻居一看到你的大车,都会自动脑补你是互联网高管,只不过下车还没来得及拎出格子公文包,就被电瓶车大爷按喇叭催赶下一个红灯。毕竟,无论车有多大,路还是只有三米宽,大家还是得排队挤一挤。

你要说动力,人家也是电动发动机和油动发动机双修:“前后双电机,峰值功率110千瓦加150千瓦加230千瓦”。理论上,你只要不着急去环游世界,日常堵个车、偶尔撒个欢,还是绰绰有余。看到这里,内心的疑问又不禁冒出来:如此庞大的新物种,开起来到底费不费油?答案让你怀疑人生:“WLTC油耗最低0.34L/100km,最高不过0.4L。”敢情是做油箱标本了,开着它上下班,油站加油喇叭都不用拉响:全年都不见你来一次。

不过别高兴得太早。这油耗虽然低得不像话,可到了整备重量那张表,小问题就藏在细节里:规格高了,地板厚了,轮胎大了,快乐就跟着慢慢加重。从2760kg一路涨到2852kg,官方不给你随手加粒子,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帮忙练负重深蹲了。眼看着这车越来越像大熊猫加了铁疙瘩,上路一踩,生态保护区都能自动打卡成功。

按理说,国人一向讲究个“物美价廉”。可如今新能源汽车还更看重的是“物壮价豪气”。买车仿佛不是给日子添个伴,而是组个小型发电站,谁家的电池大、底盘高,谁就占了新时代SUV的流量热点。智能,也从早些年那点会导航走直线,瞬间进化成了雷达激光+自动泊车+全家福拍照位,连家里的猫都开始怀疑它不是车,是会跑的智能哄宠神器。

说回65千瓦大电池,这东西搁以前,电动车主得跪谢三生三世,毕竟能多开几十公里就是多一分底气。而到了今天,宣传话术已经进化为“同级唯一标配”,简直让人忍不住回忆起小时候小卖部门口的“正宗雪糕”,结果班上一半人都家里开雪糕厂。新时代的“唯一”,未必是真无二,只是大家没空跟你掐。毕竟每隔三个月,新能源汽车圈里总得有新一届“唯一”出道,把上个月的“最强王者”变成本月的“劣等生”。厂家不尴尬,老板才会尴尬,最终尴尬的还是消费者。

消费者要什么?一般来说,无非是买个能坐能跑、省心还不掉链子的通勤工具。可厂家的理想,却是把所有入门级消费者都当成未来科技城市的超级英雄——需要后轮转向,仿佛开一趟三环要漂移进地铁站。说到底,90%的买车人还是想好好上个班、周末逛个超市,不需要去《速度与激情》里客串龙套。可惜,厂家做科技产品,还是不忘给你来点梦想“加持”:“今天你开了我们旗舰,明天你就是新时代城市超人。”这鸡汤喝起来,跟丹参保心茶的药劲旗鼓相当。

还有个有趣的问题:这车干脆叫“泰山”,那是不是开起来能爬5000米高原,过草原赛道收拾个豹子?倒也未必,毕竟SUV的命运就注定在城市拥堵路口犹豫不决,偶遇一只流浪猫得刹住车研究性灵。就算配了超级电池、雷达激光,真碰上堵车大军,能派上用场的,可能还是车载咖啡机和全景天窗——毕竟傻站一个钟头,也能靠星空模式假装浪漫。

国产新能源车出新配置,续航提升,智能雷达升级-有驾

你可以说我们是见证了一段新能源汽车进化史的人——昨天还在为油价一块的波动伤脑筋,今天已经无感于油耗是零点几。昨天还在研究百公里加速七秒内算不算超跑,今天只关心自家车会不会自己拐弯躲小电驴。不知不觉,连汽车新闻都开始有了娱乐八卦的味道,看官们讨论谁家电池够大、谁家的智驾更牛,仿佛是比拼新年红包大小一样。上一秒争论纯电续航到底370够不够,下一秒大家又被“综合续航1400公里”晃得眼发花,突然觉得,买一辆SUV能跑得比高铁还远是种人设新潮流。

诚然,新车、新科技、新梦想,每一波都裹挟着厂家不安的野心和消费者莫名的焦虑。有人嗤之以鼻,说你这SUV再怎么旗舰、再怎么未来,最终不还是个交通工具?可厂方的小目标根本不是让你接送娃不迟到,而是让你在LLM(千万别以为是大模型,老司机都懂)和BMS(电池管理系统)这些名词里迷失自我,最后乖乖掏钱,顺带感到自己走在了时代浪尖上。

不过讲真,谁活得不累呢?新车发布会上,上一个吹700公里纯电续航的小哥还没出场下台,新的1400公里综合续航立马刷屏朋友圈,比高考状元还会蹭热度。大电池、快充头、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双色涂装,这些词串起来倒像人类进化的几个新阶段。其实买车的人,最多也就是晚上少被老婆骂两句,周末出个短门省点钱,至于什么“跨越新时代”,还是留给PPT上那个加班到十点的产品经理吧。

打住吧,说了半天,仿佛当个新时代的用户不用钱,只需要信仰。可信仰也涨价啊,65度电池别说旗舰SUV,搁我家电水壶里都烧不出这格局。想想还是老老实实踩着油门、琢磨怎么少花钱、多省心才是王道。造车的继续搞创新,买车的继续碎碎念,等哪天智能智驾真的让车主不用动手、油耗电耗都变负数,咱再信也不迟。

国产新能源车出新配置,续航提升,智能雷达升级-有驾

到那时,也许街上全是会说“新时代”的SUV,大到能横着堵路,自带陀螺仪转圈吓路人,而咱们普通人还得继续琢磨怎么抢个停车位。不过有句话没变——生活永远被旗舰碾压,但是钱包永远跟不上新时代。

国产新能源车出新配置,续航提升,智能雷达升级-有驾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