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满意度真相:智能配置集体翻车,谁在交智商税?

#美女#

燃油车满意度真相:智能配置集体翻车,谁在交智商税?

最近中国质量协会那份燃油车满意度报告刷屏,说用户满意度创了历史新高。可你仔细看数据,会发现一个惊天讽刺:让车企吹上天的那些智能黑科技,恰恰是故障重灾区。

报告里白纸黑字写着,百辆新车故障次数排前十的,清一色是智能玩意儿。车内手势控制失灵、指纹识别罢工、面部识别认不出主人、智能助手像个聋子……这些花里胡哨的功能,故障率加起来占了72%。一边是传统三大件质量稳如老狗,一边是屏幕里的智能配置集体翻车。我忍不住想问:咱们买车到底图个啥?是图它风里雨里不抛锚,还是图它在车里给你整一堆半成品的K歌系统和手势控制?

这场景太眼熟了。就在报告发布没两天,小米SU7因为事故后车门打不开被官媒轮番点名,骂它“重营销轻安全”。你再回头看燃油车这个故障榜,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毛病——全行业都在拼命堆砌智能配置当卖点,结果用户体验烂得像段子。有车主吐槽:“买车时销售吹得天花乱坠,结果指纹解锁十次有八次失灵,最后还得掏钥匙。我这到底是买了台车,还是请了个祖宗?”

燃油车满意度真相:智能配置集体翻车,谁在交智商税?-有驾

更绝的是售后服务满意度还暴跌了2分。车机卡成PPT,去4S店升级个系统居然要收800块;抬头显示糊得像打了马赛克,技师两手一摊说“这设计就这样”。说白了,某些车企的算盘打得响:车卖给你之后,维修保养全是他们的提款机。

现在全行业都在吹智能化转型,可转型转得连基本功都不要了。传统车企学新势力堆屏幕,新势力学传统车企玩减配,最后消费者掏四五十万,买回来一辆智能配置基本靠猜、售后服务基本靠吵的“高科技产品”。当欧盟还在琢磨怎么抢中国电动车技术的时候,咱们自己的车企倒先在内卷中把用户体验卷成了牺牲品。

说到底,汽车终究是个交通工具。那些让车企自嗨的智能配置,在车主眼里可能还不如空调制冷来得实在。当所有车企都在比谁的屏幕多、谁的功能炫的时候,是不是该有人问一句:这些玩意儿,真的比一辆靠谱能开的车更重要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