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开幕的2025慕尼黑车展上,全新一代宝马iX3正式亮相并曝光欧洲售价。据悉,iX3 50 xDrive版本基础售价为68900欧元(约57.81万元人民币),而展车经过选配后总价高达84850欧元(约71.19万元人民币)。
新车基于宝马全新“新世代”平台打造,搭载800伏高压平台、第六代电驱技术,WLTP续航达805公里,国产版本预计2026年上市,CLTC续航将超过900公里。这一价格曝光后,瞬间引发国内消费者热议:国产后还能否保持“宝马溢价”?
说真的,当我看到全新iX3在欧洲选装后要71万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宝马是不是对“电动化时代”有什么误解?
虽然我们都知道,进口车加上关税、选配,价格肯定会比国产后高不少。但71万这个数字,还是狠狠刺痛了消费者的神经。
要知道,现款国产iX3指导价也才40万出头,终端优惠后甚至35万就能落地。而新一代车型直接价格翻倍,这波操作属实让人看不懂。
不过冷静下来看,全新iX3的产品力确实提升巨大。它不再是那台“油改电”的过渡产品,而是基于纯电平台打造的真·电动车。
805公里WLTP续航、800V高压平台、10分钟补能400公里、345千瓦双电机……这些数据放在今天依然能打,甚至看齐国内一线新势力。
内饰更是彻底革新,用上了全景iDrive座舱、平行六边形中控屏、视平线全景显示,还有生成式AI大语言模型融入智能助理。科技感终于追上了时代,甚至开始反超。
但问题是,2026年国产上市时,市场还会给它留多少机会?
现款iX3今年7月只卖了312辆,这个数字甚至不如某些新势力一周的销量。而全新iX3如果要维持高端定位,国产后定价大概率会在40万以上。
这个区间,已经挤满了特斯拉Model Y高性能版、蔚来ES6、理想L6、问界M5 EV乃至即将上市的奥迪Q6L e-tron。
更不用说,到了2026年,国产电动车的技术又会进步到什么程度。或许到那时,900公里续航、800V平台已经不是稀罕配置,而华为ADS、小鹏XNGP等智驾系统可能已经普及到30万以下车型。宝马如果还想靠品牌溢价和“操控情怀”来说服消费者,恐怕难度不小。
当然,宝马也做了一些本土化努力。比如与Momenta合作研发适配中国路况的辅助驾驶,对底盘进行专属调校,智能化体验也有所提升。但这些举措是否足够让消费者愿意多花十几万为品牌买单,仍要画上一个问号。
我个人认为,全新iX3是一台好车,但它来得太晚了。如果在2023年推出,或许还能靠技术优势站稳脚跟。
但到了2026年,国产电动车很可能已经进入“技术过剩”和“价格战”并存阶段,宝马如果还坚持高定价策略,恐怕会重蹈现款车型“叫好不叫座”的覆辙。
其实从宝马的定价策略也能看出其纠结:既想保持豪华品牌调性,又不愿彻底放弃市场。但这种“两头不靠”的定位,反而可能让用户转向更极致的品牌。
要么选性价比高的国产电动,要么加钱上保时捷、奔驰EQE。
说到底,消费者不是不愿意为宝马买单,而是不愿意为“过时的产品理念”和“虚高的品牌溢价”买单。
总而言之,全新宝马iX3的技术升级值得肯定,但欧洲高达71万的定价也暴露了传统豪华品牌转型的困境:成本高、定价难、市场卷。
如果国产后定价合理(比如35万起),或许还能靠品牌光环和续航优势吸引部分传统宝马粉丝;如果坚持高端定位(40万+),则很可能被更懂中国市场的国产新势力教做人。
最终问题来了:你觉得全新宝马iX3国产后卖多少钱才合适?你会为了一台900公里续航的宝马电动车,放弃同价位的蔚来、理想或问界吗?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