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常说,“人人都能开车,只要年满18岁就行”,可真的是这样吗?有没想过,为什么司机驾照要年年体检,为什么考驾照还有一堆花里胡哨的测试?其实,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开车,也不是所有人都配握住这方向盘。咱们身边是不是总能看到一些人,明明手里握着驾照,马路上却是个祸害?车技不行倒也罢,关键是他们连自己是不是应该开车,都没点掂量。今天我就抛个砖,琢磨琢磨:到底哪些人上路,真就是“活动的风险源”?
先说最有争议的——听力有问题的人。你想想,开车这事儿吧,眼睛盯着路,耳朵得听着后面、旁边的动静。这年头电动汽车越来越多,安静得连人都听不到,有点声响警示变得格外重要。有人天生听力就不行,或者耳朵出了状况,又不愿配助听器。上路的时候,后面有人按喇叭提醒,他愣是没反应,救护车来了也跟没看见似的,非得闹出祸端才后悔莫及。咱见过新闻里说的,那种硬着头皮考驾照、考过了乐呵呵上路,结果推车技术比开车技术溜得多的,有几个不是自己吓自己、自己坑自己?
再说一类人,心血管疾病患者。可别说你自己“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是不是心脏有点毛病这事儿,有时候连自己都不清楚。咱不说小毛病,有的高血压、心脏病,平时安安稳稳,一紧张一激动就发作。你要是走路发病,撑一撑还能找人帮忙。开车那就悬了,万一在高速上一激动、晕了,双手离了方向盘,造的祸可不是自家一亩三分地能解决了。说句不好听的,命可能搭上,别人无辜受伤更麻烦,这就不是自己事儿,是把风险变成了别人的损失。
还有一群人,总觉得自己手脚能干,其实动静比谁都慢——手脚协调能力奇差的人。驾校里这样的学员不少。车还没开明白,脚下的油门刹车就分不清,方向盘扳着一副要拉进地铁的力气。教练说了一百遍,动作还是跟电子琴似的弹错音。其实吧,这有的人就是天生反应慢、动作不协调,非要去挑战自己,结果是过关靠死记硬背,碰到复杂点的路况脑子就断片。这种人在马路上开车,你说能让人放心吗?单靠运气早晚出事,关键出了事还不懂自己哪儿错了,驶在路上,那不是给大家心里添堵嘛。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另一类人——注意力极易分散“多线程”的。开车本来就够耗神了,有些人偏偏不信邪,一边开车一边玩手机、照顾孩子、看护狗,甚至有人能把后排的小孩电脑作业辅导得头头是道。咱对这种“超能力”打个问号,关键是:马路不是自己家客厅,开车得专心。要不然,前面的急刹车你反应慢半拍,后面的喇叭吓你一激灵,整个车队都跟着你受累。更别说打电话、刷视频、吃东西,这些加一起,足够让你的手脚飘忽,最佳失误集锦随时上演。新闻上没少见那种因为一颗糖,追尾一串车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为了图一时的便宜事儿,搞到后面一堆人跟着遭殃。
最后一类就不用多说——法律明令禁止的那波人。没驾照的,驾照被吊销还死皮赖脸开车的,酒驾、毒驾后的“侥幸派”。说实话,这些人要么对法律没敬畏心,要么对自己没底线。新闻里每年车祸那么多,真正恶性事故往往是这群人在里面添乱。无证驾驶很潇洒吗?根本不是,路上的标志分不清,见交警脑门出汗,遇到急事只会慌了手脚,出了事警察抓了也怪不了别人。数据早都摆那儿了,这些事故里的黑锅,没驾照和酒驾是“大户”。
说到这儿,其实还有些特殊情况,比如严重的精神障碍、癫痫没控制住的,医学上其实都有明确限制,但生活里总有人蒙混过关。有人觉得自己“能考过科三就代表没问题”,真没想到那点考试套路跟真实路况差着十万八千里。咱开车为啥?不就是图个出门方便。可方便这俩字前头得加个条件,叫“安全为前提”。否则,对自己都是伤害,对别人更是不公平。
你有没有发现,咱好多时候考驾照,一门心思想着拿证,根本没多少人关注开车以后的责任感和敬畏感。方向盘拿到手,先考虑的是去哪炫耀、去哪堵车,很少真的想过:我是不是合适?我是不是“玩得起”这项技能?如果仅仅把开车当成日常操作的一种,本事高低当成面子事儿,那出了事谁兜底?家里的担心不算,马路上的陌生人也跟着你“赌博”,值得吗?
有时候咱老是以为“别人不会出事,我肯定没事”,可安全隐患就是这样藏在每一天的侥幸里。新闻上那些事故,今天是别人,明天可能就轮到自己。与其抱着侥幸上路,不如坦坦荡荡承认自己不适合,也别硬撑着图一时之快。打个比方,这叫“明知道自己胃不好,还非要吃辣,疼不疼只有自己知道”。有些东西你能坚持,有的真的不能强撑。
现在越来越多城市交通环境复杂,车多、人多、事儿多,大家都不容易。有些人真不适合开车,不是因为你差劲,只是咱得承认现实。不能光想着“有证就牛”,规矩得守,底线得有。必须清楚:拿驾照不是终点,也不是面子工程,而是责任的开始。安全和能力比那张小卡片重要太多。
说到底,开车上路,咱得想一想:我是不是符合标准?我值不值得家人、路人把安全托付在我身上?别到事后才后悔,也别拿自己和别人的生命做赌注。要真觉得自己不适合,有啥丢人的?公交地铁不香吗?滴滴打不到现在还有共享单车、代驾,不都能到地方?逞一时英雄不如踏实当个平常人,这道理谁都懂。
最后,我想问一句:你身边有没有那种明知道自己不太适合,还偏要开车的“勇士”?你觉得咱们社会要不要有更严格的筛查和退出机制?欢迎你留言聊聊,咱都是普通人,别光喊口号,自己心里也得先有杆秤。别让“硬考驾照”的勇气,变成路上所有人的风险。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