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突发!
平民战狼途锐,要谢幕了?
!
各位,没听错,就是那台曾被咱老百姓戏称“西装暴徒”的大众途锐!
有消息说,大众盘算着2026年把这款车给停了,更让人傻眼的是,压根没打算推出迭代车型!
这消息一出,汽车圈瞬间炸了,堪比深水炸弹!
先别急着缅怀青春,咱们得先掰扯清楚这事儿。
说起途锐,那可是大众SUV队伍里的老兵,地位那是杠杠的。
想当年,它跟辉腾并称“大众双骄”,一个在轿车界撑门面,一个在SUV市场开疆拓土。
辉腾先走一步,剩下途锐单打独斗,现在,难道也要步其后尘?
追溯历史,途锐得从2002年说起!
那年,世界杯踢得热火朝天,街上跑的还是老款桑塔纳居多。
途锐的登场,无疑给当时的大众注入一剂强心剂。
如今在售的是第三代,它和奥迪Q7、保时捷卡宴,实为同宗兄弟,皆出自大众集团的MLB Evo平台。
坊间因此戏称其为“小Q7”。
症结在于,途锐纵然血统高贵,技术扎实,可它挂的终究是大众的徽标!
要知道,在豪华SUV这个圈层,品牌溢价才是王道。
你开辆奔驰、宝马、奥迪,旁人看你的眼神都得变一变。
可你开途锐,就算配置可能比BBA更高,总感觉少了点味道。
这直接导致了途锐的销量一直半温不火,处境颇为微妙。
容我插一句,用车社必须实事求是地说,途锐的驾乘体验确实出色。
我曾有幸试驾一回,那感觉,一个字:绝!
先说外形,它不如卡宴那样张扬,却胜在线条流畅,比例匀称,属于那种内敛沉稳的类型。
尤其是前脸,镀铬饰条与LED头灯交相辉映,既显大气,又不失精巧。
再看内饰,用料也毫不含糊。
座椅采用上等皮革包裹,触感细腻柔顺,坐上去支撑性也好。
中控台设计简洁明了,各类功能键位排布规整,操作起来得心应手。
车内静谧性也值得称赞,关上车门,宛如置身独立空间,喧嚣尽被隔绝。
操控方面,更没得说。
途锐搭载一台V6引擎,动力储备充沛。
油门响应积极,加速过程丝滑,超车变道不在话下。
底盘调校也颇具水准,悬挂系统能够有效吸收路面震动,确保乘坐舒适性。
高速过弯时,车身姿态稳健,给人以十足信心。
然而,途锐的诸多优点,似乎并未能完全转化为市场佳绩。
这是为何?
我认为,除去品牌因素外,还受以下几点制约:
其一,定价。
途锐的售价不算低,甚至高于某些BBA的入门级产品。
对于那些看重品牌光环的消费者而言,他们更倾向于选择BBA,而非途锐。
其二,市场定位。
途锐的市场定位有些模糊,它不像卡宴那样专注于运动性能,也不像Q7那样强调乘坐舒适。
试图兼顾两者,却可能两头都不占优。
其三,外部竞争。
豪华SUV市场竞争空前激烈。
BBA自不必提,更有保时捷、路虎、雷克萨斯等虎视眈眈。
途锐想在群雄逐鹿中脱颖而出,难度可想而知。
当然,关于途锐停产的消息,大众官方尚未正式确认,因此我们还不能完全断定其真实性。
但早在2017年,途锐已从美国市场撤退,由Atlas(即国内的途昂)顶替。
从大众集团整体产品架构考量,途锐的处境的确有些尴尬。
上有保时捷、宾利等奢华品牌,下有大众旗下的其他SUV车型。
途锐身处夹层,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归根结底,商业竞争是残酷的。
无法适应市场,终将被市场淘汰。
途锐的潜在停产,或许正是市场法则作用的结果。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它的那份情怀。
它曾是“大众王”,给过我们许多记忆。
正如《道德经》所言:“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曾几何时,关于途锐的段子层出不穷。
“不怕奔驰宝马,就怕大众带字母”、“开途锐去相亲,姑娘以为是途观”……这些调侃,虽然略带戏谑,但也折射出途锐的尴尬境地。
倘若途锐真的就此告别,往后或许再难觅“扮猪吃老虎”的途锐了。
那些曾梦想着驾驶途锐去闯天涯的后生们,兴许只能在记忆中重温那份热血了。
那么,如果途锐真要停产,你会缅怀它吗?
你觉得导致途锐走到今天的原因是什么?
欢迎诸位在评论区留下高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