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了天虹本田的败局,就看懂了今天所有车企的困境

九十年代的北方农村,没有智能手机,没有奶茶,甚至没有像样的公路,但有鄙视链。鄙视链的顶端,不是谁家儿子考上了大学,而是谁家院里停着一辆天虹TH90-B。

这玩意儿在当时,就是个移动的BUG,一个从未来穿越回来的压缩毛巾。它的核心,那台本田进口的发动机,简直就是修仙小说里大能给主角灌顶的真元,不讲道理,直接起飞。怠速的时候,你得把耳朵贴上去才能听见声音,安静得像个幽灵。我一个远房亲戚就有一辆,我小时候最大的娱乐就是看他拧钥匙,然后一脸懵逼地问:“着了么?”他总是高深莫测地一笑,仿佛掌握了宇宙的真理。这台发动机,就是他的道。

在那个国产摩托动不动就烧机油、链条跟拉面一样越跑越长的蛮荒时代,天虹TH90-B就像个外星科技。八万公里,链条链轮都不带换的,百公里1.6L的油耗,放现在都是个狠角色。这不叫交通工具,这叫信仰图腾。

但信仰,是要付出代价的。1995年,一万一千八。什么概念?在很多地方,这笔钱够付一套房子的首付了。你花一万多块,买的不是一辆摩托车,你是在向全村宣告:我不装了,摊牌了,我就是比你们过得好。隔壁的五羊本田WY125A,厦杏中华ZH125,虽然也姓“本田”或者看着像那么回事,但它们是凡人,是整车设计,是符合物理规律的产物。而天虹TH90-B,是个缝合怪。

讲真,这玩意儿简直就是个缝合怪!尊达普的车架,配上一个显得空空荡荡的本田CD90发动机。整个车身比例极其诡异,就像一个肌肉猛男安了个少女的脑袋,三体人看了都觉得逻辑不能自洽。发动机是神,身子骨是凡胎。但恰恰是这种不协调,反而成了一种玄学。买它的人根本不在乎什么协调不协调,他们要的就是那个“神”一样的发动机。这就好比你买奔驰,你买的是那个三叉星徽标带来的精神马杀鸡,而不是那套漏油的变速箱。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聊什么刹车失灵、做工粗糙,他会觉得你在亵渎神明。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天虹TH90-B的成功,是一次完美的降维打击。它让天津本田一夜之间“悟了”,或者说,是“颠了”。他们觉得自己掌握了财富密码,以为只要抱着本田发动机这条大腿,就能一直赢下去。赢,赢,赢,然后就输光了。

他们推出了太子车天虹TH100,弯梁车TH90T,开始了一把子整活。坏了菜了,时代变了。

当下的汽车市场,不,是所有市场,都不是存量竞争,而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不存在体面和共赢,只有“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掀桌子式竞争。天津本田当年遇到的,就是这种修罗场。台湾省的发动机厂大举登陆,国内的产业链一夜之间搭了起来,满地都是“心脏”。你那个进口的、金贵的本田发动机,突然就不再是唯一的真神了。最好的防守是什么?不是建更高的墙,而是直接把整个战场给爆了。

消费者也变了。他们的口味被养刁了,开始嫌弃100cc以下的小排量是“娘们骑的”,是买菜专用。他们要的是125cc起步的“大排量”,要有劲,要有面子。讲真,我小时候就特别不理解,为啥有人花那么多钱买个看起来这么别扭的车。后来我长大了,开上了特斯拉,我突然就懂了。有些东西,你不能用道理去解释。但市场,最终只认道理。

读懂了天虹本田的败局,就看懂了今天所有车企的困境-有驾

我们来复盘一下天津本田这波典中典的操作。他们推出的太子车TH100,排量小的可怜,在一个要么没文化、要么就得玩大排量的太子车市场里,它就像一个在重量级拳赛上场的羽量级选手,纯属搞笑。原型车本田麦格纳50在日本都卖不动,你凭什么觉得换个标就能在中国大杀四方?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至于弯梁车,本来就是小众里的战斗机,而且旁边还站着个大阳110这种全套本田技术、根正苗红的“雷电法王”。你一个半路出家的缝合怪,凭什么跟人家打?就凭你曾经阔过?这操作简直是自杀!

读懂了天虹本田的败局,就看懂了今天所有车企的困境-有驾

天虹TH90的巨大成功,成了一个甜蜜的诅咒。它让天津本田形成了路径依赖的诅咒,让他们以为成功是可以复制粘贴的。他们死死地抱着“小排量+本田心”的旧地图,却没发现整个世界的大陆板块都已经漂移了。更要命的是,后期的产品质量还开始拉胯。这就像一个曾经考过满分的学霸,后来开始天天上课睡觉,还指望靠着以前的笔记继续当第一。

写到这儿,我突然发现,我好像把天津本田说得太惨了。但没办法,商业就是这样,一步错,步步错,最后直接给你抬走,连声再见都没有。它不是死于竞品的强大,而是死于自己的傲慢和愚蠢。

读懂了天虹本田的败局,就看懂了今天所有车企的困境-有驾

所以,你看今天的新能源车圈,是不是味道特别熟悉?

所有车企的营销、技术发布、价格战,本质上都是一场大型、荒诞且充满“表演性”的行为艺术。大家都在整各种花里胡哨的技术名词,什么“全域800V”、“智能座舱天花板”、“无图城市NOA”,听着都像是修仙渡劫的法术。

但你必须明白一个反技术崇拜的民粹真理:决定自动驾驶成败的,根本不在于特斯拉的FSD,而在于中国马路上神出鬼没的“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你算力再高,激光雷达再多,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的技术再牛逼,也算不出人性的随机性。

价格战更是如此。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后来者就是连桌子上的蜡和蜡烛都没放过。大家不是在竞争,是在发疯,在自爆。要么成仙,要么成盒。这种“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打法,就是当年摩托车市场血腥泥潭的终极复刻。

天津本田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它告诉我们,一个产品,哪怕再成功,也只是时代的一粒沙。风停了,沙就落了。它告诉我们,最大的敌人,永远是过去的自己。你最成功的经验,往往就是你未来最深的坑。

所以说,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不是什么狗屁的适应市场,也不是什么持续创新。真正的秘诀是,在你最辉煌、最如日中天的时候,赶紧把公司卖个好价钱,然后拿着钱去开个奶茶店。

读懂了天虹本田的败局,就看懂了今天所有车企的困境-有驾

这,才是真正的得道飞升。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