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换车的笑了,4项国标实施!车主再也不担心电动车自燃了

前几天,我刚送走了一位想换电车的老哥。你知道他为啥非要等到5月才下手吗?不是为了等什么优惠,而是因为他吃过亏!他家楼下就曾经烧过一辆电动车,那场面啊,火球直窜三层楼高,黑烟滚滚,整个小区鸡飞狗跳。从那以后,他见到充电桩都绕道走。直到最近,他听说5月份将有4项新国标实施,终于打算重新考虑电车了。

说实话,电车的颜值这些年是真提升了。前两天我试驾了台比亚迪海豚,那线条圆润得像个泡泡糖,但不失力量感。再看新一代的特斯拉Model 3,比起上一代那鲶鱼脸,这回总算是"整容"成功了。轮毂的设计也更讲究了,不再是过去那种看着就像塑料餐盘一样的轮毂,现在的造型多变,与整车设计融为一体。

5月份换车的笑了,4项国标实施!车主再也不担心电动车自燃了-有驾

内饰方面,电动车可算是甩油车八条街。没了那堆机械结构,空间真不是一般的大。坐进广汽埃安的新车,脚伸直都碰不到前面,仿佛住进了豪宅的客厅。但我必须吐槽一下,为啥这些设计师都迷恋把所有功能塞进中控屏?冬天戴着手套调个空调温度,得点三四下才行,真特么反人类!记得有次我在零下十度的东北试驾某款电车,光是调个座椅加热,差点把手指冻僵。

现在说回这4项国标。最值得关注的是《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这回可不是小修小补,而是真刀真枪地提高了安全门槛。过去的标准只要求电池在着火前5分钟报警,现在直接升级到"不起火、不爆炸"。还新增了电池底部撞击测试和快充循环安全测试。这意味着什么?简单说,就是你的爱车在遭遇意外撞击或者长期快充后,电池都不能有自燃风险

5月份换车的笑了,4项国标实施!车主再也不担心电动车自燃了-有驾

我在赛道当教练那会儿,见过不少赛车因为底盘撞击起火的场面。电动车的电池包就在底盘位置,一旦遭遇剧烈撞击,如果保护不够,真的会变成"移动火炬"。新国标的底部撞击测试,就是针对这个痛点来的。我原本以为这只是噱头,结果看了测试视频,确实让人安心不少。

实测数据也很给力:符合新国标的电池包,在经过300次快充循环后的外部短路测试中,温度峰值比旧标准低了约40℃,从原来的140℃左右降到了100℃以内。这个温度差看似不大,实际上已经从"必然起火"降到了"基本安全"的范围。

5月份换车的笑了,4项国标实施!车主再也不担心电动车自燃了-有驾

路试感受方面,我最近体验了搭载新型磷酸铁锂电池的几款车型,加速表现与三元锂基本持平:0-100km/h加速多在7秒左右,只比同级别三元锂车型慢0.3-0.5秒,但安全性提升明显。刹车距离方面,100-0km/h的制动距离普遍控制在38-40米之间,比起老款缩短了2-3米。

使用上,有几个小技巧告诉大家:一是别迷信"充电宝"模式,经常把电量耗到10%以下再充电,反而会加速电池衰减;二是快充虽然方便,但建议平时以慢充为主,电池寿命能延长20%以上;三是夏天停车尽量避开烈日暴晒,实在不行,至少把车停在阴凉处休息半小时再充电。

对比同级别的几款燃油车,新国标下的电动车虽然成本可能上升5%-8%,但综合算下来,总拥有成本还是有优势的。尤其是对家用第二辆车来说,接送孩子、买菜逛超市,这类城市短途使用场景,电动车的实用性和经济性都甩油车一大截。当然,如果你是经常跑长途的,或者居住在冬季极寒地区,可能还是燃油车更适合你。

老实说,以前我对电动车是有偏见的,总觉得电池技术不成熟,就是个半成品。但这些年的发展和新国标的实施,确实让我慢慢改变看法。现在给我老丈人买车,我也会推荐他考虑一款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车了。你们觉得呢?5月入手电动车,是不是真的更安心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