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年,大家可能都感觉到了,咱们中国的汽车行业发展得特别快,尤其是在新能源车这个领域,可以说是有点让人眼花缭乱。
以前我们总觉得,国产车能在国内市场上站稳脚跟,和那些合资品牌掰掰手腕就很了不起了。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咱们的汽车品牌不仅在国内打得火热,还开始把目光投向了海外,甚至直接去到了世界汽车工业的心脏地带——德国,去那里展示自己的实力。
就在前不久的慕尼黑国际车展上,零跑汽车就干了这么一件大事,他们不仅带去了一款全新的车型叫Lafa5,公司的创始人朱江明还和媒体们进行了一次非常坦诚的交流,详细地聊了聊他们是怎么打算在海外市场大展拳脚的,以及他们未来的规划。
这件事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大家也很好奇,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中国品牌,零跑汽车到底有什么底气,敢跑到奔驰、宝马的老家去叫板?
他们手里究竟握着什么样的牌,能支撑起这么大的雄心壮志?
要想在欧洲卖车,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这不像我们平时网购,下单了快递就能送过去。
朱江明自己也说,这件事他们足足准备了三年。
首先最大的一个门槛,就是欧盟的认证标准。
欧洲对汽车的要求非常严格,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严苛的标准之一,从车辆的安全性,比如碰撞测试,到环保要求,再到各种各样的技术细节,都有一套非常复杂的规定。
任何一项不达标,你的车就别想在欧洲的马路上合法行驶。
所以,零跑汽车这三年里,花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完成这些认证工作。
这就像一个学生要去参加一场要求极高的考试,必须把每一门功课都学得扎扎实实才行。
除了拿到“准考证”,他们还要做大量的本地化工作。
因为不同国家的消费者,用车习惯和喜好是完全不一样的。
你不能想当然地以为,在中国卖得好的车,直接搬到欧洲就能受欢迎。
所以,零跑的团队一直在收集欧洲用户的需求,对车辆的软件和硬件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产品能够真正适应当地的市场。
那么,零跑具体打算怎么开拓海外市场呢?
朱江明把他们的策略总结为两个关键点:一是产品要过硬,二是销售渠道要铺开。
在产品方面,他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叫做“下饺子”。
意思就是说,不能只靠一两款车型单打独斗,而是要形成一个完整的产品系列,像下饺子一样,接二连三地快速推出新车,让消费者有足够多的选择。
根据他们的计划,光是明年一年,就准备在海外市场投放六到七款新产品。
这个速度是非常惊人的,也体现了他们对海外市场的重视。
而且这些产品也不是随便乱投的,他们针对欧洲市场更偏爱小型车的特点,主要推出了A、B、C三个系列,主打日常代步。
这种体系化的产品规划,让他们在海外市场的布局显得更有章法。
光有好的产品还不够,怎么让欧洲的消费者买得到、看得到你的车,才是更大的挑战。
毕竟作为一个新品牌,人家对你一无所知。
这时候,零跑的一个重要合作伙伴——Stellantis集团,就发挥了关键作用。
Stellantis集团可能很多人没听过,但它旗下的汽车品牌大家肯定都熟悉,比如标致、雪铁龙、Jeep等等,是全球数一数二的汽车巨头。
零跑通过和他们合作,一下子就解决了最头疼的销售网络问题。
朱江明提到一个数字,零跑在国内发展了好几年,门店数量还不到一千家,但借助Stellantis集团的资源,他们在海外一下子就拥有了超过1700家销售网点。
这就像一个新开的饭馆,一夜之间就在全国各大城市的黄金地段都开了分店,顾客想找不到都难。
有了这么多的实体店,消费者就可以很方便地去看车、试驾,亲身体验零跑的产品,这对一个新品牌的推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他们坚持自己深入到每个市场去做品牌和推广,而不是简单地找个代理商就当甩手掌柜,这种踏踏实实的做法,也表明了他们是真心想在海外市场长期发展的。
这次在慕尼黑车展上亮相的新车Lafa5,就是零跑这套出海策略的一个具体体现。
这款车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全球市场的需求,尤其是在细节上很懂得迎合欧洲消费者的喜好。
比如说,在欧洲,很多人更喜欢织物材质的座椅,觉得更舒适环保,但这个配置在国内可能就会被认为是廉价。
Lafa5就特意为欧洲市场准备了织物座椅的版本。
再比如,欧洲人开车普遍比较快,更喜欢那种操控感强、底盘硬朗的感觉,Lafa5的欧洲版本就在底盘调校上专门做了优化,让它开起来更有运动感。
这些看似微小的调整,其实背后是大量深入的市场调研,体现了对当地用户的尊重。
同时,Lafa5也发挥了中国新能源品牌的传统优势,那就是智能化和电动化技术。
而且,虽然它看起来是一辆紧凑型的运动轿车,但得益于纯电平台的优势,它的内部空间非常宽敞,据说比很多中型轿车还要好。
这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竞争力,它既有欧洲车擅长的操控和质感,又有中国车领先的智能科技和空间表现。
当然,零跑对未来的挑战也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
朱江明坦言,现在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了,用“像牛毛一样多”来形容竞品一点也不夸张。
在这样的环境下,任何一家企业想要生存下去,都必须拿出有绝对竞争力的产品。
他认为,一个汽车企业要想有未来,就必须走向全球化,不能只守着国内这一块市场。
所以他们定下了一个长远的目标,希望未来零跑汽车的销量能做到国内和海外各占一半,甚至海外的销量能够超过国内。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计划到2026年,能够实现每个月销售十万辆车的成绩。
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目标,需要品牌影响力、产品口碑以及更丰富的产品线来共同支撑。
面对国内市场上愈演愈烈的“价格战”,朱江明也表现得很理性,他觉得企业终究是要盈利才能生存和发展的,单纯的低价竞争不可持续,最终市场会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让价格和价值回归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