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圈这池子水,最近被搅得有点浑。
不是啥资本大鳄的鲸吞蚕食,而是奇瑞和吉利这两家,上演了一出颇具地方特色的“口水仗”。
原以为商战嘛,都是《纸牌屋》那种不动声色的权谋,结果呢,奇瑞一高管直接在社交媒体上放炮,怼吉利新车是“扶不上墙的阿斗”。
好嘛,这下热闹了,这位仁兄直接被“挂靴”了。
这事儿不大,但琢磨起来,滋味儿挺足。
先给大家伙儿捋顺溜了。
奇瑞一营销主管,姚飞,在自家车主群里,对着吉利银河星耀8就是一顿输出,用词嘛,也挺接地气,什么“烂车”、“后排局促”、“音响是聋子的福音”。
这事儿传到了吉利高层耳朵里,杨学良那边直接找奇瑞“理论”去了。
奇瑞反应倒也麻溜,直接把姚飞给“缴械”了。
这事儿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姚飞现在销声匿迹了,群解散了,账号也锁了,估摸着心里也憋着一股气。
但问题来了,这事儿真就只是个别人“嘴瓢”吗?
或者说,这种“吐槽式营销”背后,是不是埋着更深的雷?
有看客觉得,这事儿见怪不怪了,商场如战场,竞争对手彼此看不顺眼,那是常态。
况且,姚飞是在相对私密的社群里“开麦”,又不是在发布会上激情演讲,算是一种私下抱怨。
但问题恰恰在于,他的身份是奇瑞的“旗手”,一举一动都关联着企业的脸面。
这种攻讦式的言论,很容易被解读为奇瑞对吉利的宣战,甚至是对整个行业发起“嘴炮”攻击。
另一些人则认为,这事儿折射出当下汽车行业的焦灼感。
近几年,新能源车横空出世,自主品牌都在铆足了劲儿往前冲,生怕被时代的车轮碾压。
吉利和奇瑞都是老资历的车企,压力可想而知。
吉利那边,银河系列一路高歌猛进,眼看就要破百万销量了。
反观奇瑞,出口数据虽说一直亮眼,但最近也遭遇了“逆风局”。
在这种情势下,高管可能有点“破防”,想借着贬低对手来鼓舞自家士气。
说到底,这事儿绕不开一个“卷”字。
现在的汽车行业,内卷程度简直令人发指,价格卷、技术卷、营销也卷。
吉利银河星耀8上市,直接把价格下探到11万多,这让其他车企怎么接招?
奇瑞风云A9也箭在弦上,定位又和吉利银河星耀8高度重合,短兵相接是必然的。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奇瑞掌舵人尹同跃一直倡导“非恶性竞争”,强调“用技术实力说话”。
可现实却是,大家都在忙着“价格跳水”、制造噱头,真正静下心来钻研技术的,反而显得格格不入。
尹同跃还曾“炮轰”某些新势力车企,说他们成立没几年就推出一堆车型,这事儿他觉得“蹊跷”,技术根基不稳就敢量产,风险系数太高。
从数据来看,奇瑞的出口业务近期表现有些“乏力”。
早些年靠着俄罗斯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如今俄罗斯那边政策变天,销量应声而落。
欧盟那边又祭出反补贴大旗,星途品牌也受到波及。
奇瑞要想守住“出海一哥”的名号,就得另辟蹊径才行。
当我们习惯性地把问题归咎于“竞争白热化”时,是否忽略了这种“口嗨”背后,折射出的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
车企高管更应该把精力放在精进产品力、提升用户体验上,而不是盯着竞争对手的短板不放。
姚飞这事儿,以“下课”告终,算是某种意义上的“握手言和”。
吉利那边也展现了“大厂风范”,表示“此事已过”。
但这起事件也给所有车企敲响了警钟:商战可以有,但姿态不能low。
真正能赢得市场认可的,永远是过硬的技术和良好的口碑,而不是靠“口吐莲花”。
新车发布后,鹿死谁手,现在下定论还为时尚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