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续航310公里,看着市面上用续航拉升噱头的车不少,但深蓝S09这数据,配上5C超充,还是让我挺眼前一亮的。上周在4S店里,一个年轻爸妈带着两个娃,指着深蓝S09问销售:这车真的能跑这么远吗?我们偶尔也得跑长途。销售笑了笑:保守估计市区里300公里轻松没问题,充电快,孩子上车也方便。
我心里就嘀咕,300公里电续航,按照普通家庭通勤和周末出游的频率,算是挺够用的了。但这续航数据,我觉得厂家肯定略有理想化,实际用车肯定受路况、驾驶惯影响大,样本有限,得看长期表现。然后我想起银河M9,预售价比深蓝S09低那么点,续航230公里,两驱探索版的定位还挺朴实的,续航短了30%但价格差距几乎没多大,买它真的划算吗?
说到绿色科技,我在研发布局里听过,深蓝S09用的增程2.0平台,就像给电池加了件保暖衣,能把油电效率做到44.39%热效率,听起来就是发动机和电机打配合的舞蹈,动作精准、消耗小,换成生活比喻就是大厨做饭,精准掌控火候,每一度油都能发挥最大能量。相比之下银河M9靠的是插混方案,插混就有点像同时炒两锅菜,调控没那么细致,结果就是流畅性和效率不如深蓝。
当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厂家公布深蓝S09的最大第三排腿部空间有482mm,乘坐舒适度非常讲究,这对有娃家庭意味着什么?孩子不闹腾,老人也能坐得舒坦。相比之下银河M9三排腿部压抑,满员情况下一看就累。你们觉得,带老人出远门时,坐后排空间到底能影响多少出行心情?我自己试过一次邻居的类银河M9,三排坐人摸个头都挨顶,那次长途活生生憋出头疼。
先别急着认深蓝S09完美,我刚开始还觉得它接口多、多屏大就能一锤定音,结果用了一阵,发现鸿蒙生态真要做到无缝连接,这背后的软件和硬件深度整合可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复制的,供应链和研发团队得是通力合作,别光靠硬件炒概念。说白了,就像做一桌菜,不是光买了好食材就行,还得厨师配合,火候掌握精准,对吧?银河M9的Flyme系统虽然不差,但生态联动和便捷体验上明显弱了点。
话说深蓝S09的辅助驾驶系统,华为乾崑ADS 4配备192线激光雷达,这数目我也没细想过是多还是少,反正数字听着硬,一朋友修理工告诉我,这么多线雷达像给车装了电子眼睛,能感知路况细节,比银河M9的126线雷达配置更扎实。辅助驾驶能撑起什么样的安全感,你们心里有数吗?毕竟市面上不少辅助系统,功能堆出来,实际用时却断断续续,很烦人。
说来我还算幸运,之前试驾过深蓝S09后驱Max版,动力平顺且加速反应挺灵敏,百公里油耗官方给出的5.6L,我算了下市区实际可能漂浮在6L附近(样本有限,体感),但以大六座SUV来看,这油耗表现挺惊艳的。银河M9油改电的前驱布局,让人操控乐趣大打折扣,尤其是有过后驱车体验的我,回头去感受两者差异,就像跑道长短、鞋底软硬都不同,体验都变了味。
朋友圈里有人跟我吐槽过,说S09空间大但设计复杂,后期维护会不会麻烦?我没法给出明确答案,只能说汽磨损和电子系统升级总有坑。对比之下,银河M9简单点,倒有点省心的意思,但省心的代价是配置缩水,能不能真满足大空间SUV家庭需求,这点挺让人犹豫。
说到这里,我突然卡壳了,关于这两款车未来在市场的表现,我还真不好下定义,毕竟消费者偏好变化快,供应链波动和新能源政策影响也时刻存在(这段先按下不表)。但至少,深蓝S09借助华为智慧科技和增程系统,似乎给消费者画了一个40万级旗舰体验的豪华愿景。
重价换配置的买家有没有被忽悠?还是说哎,买车不就是配置越多越爽?你们觉得,买的时候是看硬件数字还是实操体验更重要呢?我自己总怀疑,这种比参数游戏,总容易被商家玩坏,多点真实试驾才能真心懂。
汽车买卖里同价不同命这句话,会不会越来越真?下次朋友来问车型,我该怎么跟他说:多点耐心试,别被花里胡哨的配置闪瞎眼,毕竟,车不就是给一家人坐得开心又不累嘛。对了,深蓝S09那个可以触控开启的超大副驾驶20英寸屏幕,用起来真有意思,滑动手感顺滑到贼贴心,这种细节做得满分的车还能有几个?怎么看待这些设计上的用心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