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电动车为何遇冷?旧标车成抢购热潮,消费者如何抉择?

电动自行车市场最近的“新旧车之争”成功抢占了消费者眼球。本该引领未来的电动车新国标,却在实施初期引发了抢购旧标车的风潮。上海的上牌点甚至排起了长队,大家争着买那些即将成为绝版的老式电动车。这是怎么一回事?难道大家真的是“老车情结”深入骨髓,还是另有隐情?

新国标电动车为何遇冷?旧标车成抢购热潮,消费者如何抉择?-有驾

新国标车的卖点很高端,比如严控限速、安全性能提升,还有更绿色环保的材料。这听起来很有未来感,但问题是,这些看似美好的改变,在一些消费者眼里却“不够实用”。例如,新国标车如果速度超过25公里/小时,电动机就自动停了。用网友的话来说,“这不就是个加了电瓶的自行车吗?”别说是赶班上班的上班族了,有时候吃顿晚饭回家都得骑得悠哉悠哉,真不习惯。再看看续航问题,跑30到40公里电量没了,这对那些一天骑二三十公里甚至更长距离的用户来说,简直就是灾难。回头再瞧瞧老国标车,人家充电一次跑60公里,还能“解锁”40公里/小时的速度,对得起“电动”俩字,谁不心动?

再说价格,现在许多经销商把旧标车列为“末代珍品”,为了去库存,疯狂降价,有的甚至亏本销售。这种“价格诱惑”让消费者心动。毕竟,“便宜又能跑快跑远”的车,钱包不痛,通勤效率还高,居家过日子谁不爱呢?何况新国标车的诱人宣传,暂时都停留在纸面上,厂家货源迟迟不上架,消费者去挑选时,兴冲冲进店可却发现符合标准的车型没几款。没有说服力,哪来购买力?

新国标电动车为何遇冷?旧标车成抢购热潮,消费者如何抉择?-有驾

当然,话也不能只说在旧标车这边。新国标车的初衷是为了提升电动车安全性与环保标准,限速、阻燃材料、防火技术和北斗定位等细节确实是满满的诚意。这些在保障消费者安全和减少交通事故方面有积极意义,但市场的现实得考虑。真正需要电动车的往往是上班族、送外卖的骑手,他们追求的是速度和续航。用新国标的25公里时速去跑单,或是常常路半途停电,时间和效率成了问题。政策的良心,从来不能脱离实际需求,否则只能是悬在空中的好经,念不中深受苦的消费者。

此外,还有些人对新国标车的出现持有疑虑。一些初期用户反馈新国标车速度太低,评价“骑起来比个普通自行车快不了多少”。作为过渡期中的新品,面对市场,厂家急需要拿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而不是让消费者“用情怀买单”。这次的“抢旧潮”,警示电动自行车行业必须在安全规范与实用性之间找到平衡点,否则市场只会在筛选中给出答案。

新国标电动车为何遇冷?旧标车成抢购热潮,消费者如何抉择?-有驾

消费者的选择从来都不是单一的,他们有着自己的“小算盘”实用、价格、功能,每项都不能少。单位和厂商背后的政策制定者或许也该思考一个问题,难道限速和安全就一定要以牺牲终端用户需求为代价吗?在标准之外,是不是还有提升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更多可能性?新国标车能否真正成为消费者心目中性的选择,不是单靠速度降下来、安全性上去就能一蹴而就的。

也许这告诉我们一个简单道理好东西再好,也得好用才行!你说呢?

新国标电动车为何遇冷?旧标车成抢购热潮,消费者如何抉择?-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