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又搞了个“大动作”,把什么AI造AI汽车这套说法摆上了台面,弄了个限时17.38万起步的“银河M9”。这事刚一公布,大家伙都炸锅了,不少人说,这车可能是国内目前最AI的SUV。那我在想,这事到底有多大变化?汽车变AI,咱老百姓买车到底图个啥?AI究竟能不忽悠我们,把这买车用车的事儿弄得更省心还是更麻烦?
先问一句,大家有必要关心“AI造AI汽车”吗?过去二十年,造车的门槛就在不断升高,最早是发动机,后来拼底盘,再后来搞内饰、搞安全,再到现在比智能和软件。但说到底,谁给老百姓带来了更舒坦的日子,谁让用车不添堵,谁才真算牛。咱不买噱头,买体验。现在吉利整出个AI体系,我觉得首先得问一句,这AI到底是给咱解决啥难题?
有人调侃,说现在新车没几个不带AI,什么智能座舱、语音助手、自动驾驶,听起来都挺花哨。但你真要问,一年到头到底能用几次,那还真得掰着指头数。比方说,这次的吉利M9,宣传里说“飞米Auto 2 AI座舱系统”有60多项新功能,说实话,十年前老韩寒要是写段子,恐怕都敢拿这当笑话。咱坐进开车,最踏实的还是暖气热、刹车稳、导航不迷路,剩下的都是增添新鲜感,让朋友圈能发两条可炫耀的内容而已。
但这不能怪吉利噱头大,因为智能汽车走到今天,确实是到比拼AI生态和体系力的阶段了。没点本事你确实镇不住场子,尤其像吉利为代表的传统大厂,躺着吃老本是肯定不灵的。你看人家官方那套说辞,不是光造车,是五大中心、五大圈、五大技术还能发卫星——你说这玩意要是在十年前说出来,估计连出门坐公交车都不敢。可这会儿倒没人怀疑,技术积累、全球布局,咱们国产品牌终于可以自信点吹牛了。
这不,吉利硬是把什么星睿智算中心、AI大模型、几百亿公里实际驾驶数据、几十颗卫星打包做成了体系,说白了就是我不怕学,更不怕摔跤,有数据,我能“喂大”我的AI。喂大了AI,车子就变得灵光。想当年特斯拉老马斯克那点数据,还是咱中国如今副本的一个零头。拿这个说事,吉利还真有底气。
你再看这银河M9,号称什么都AI智能,功能里头最吸引人的是那个叫Eva的超拟人情感智能体。我寻思着,这玩意以后要是吵起来,车主说:“小吉小吉,今儿心情不好,给我唱首歌。”Eva能反问你:“老板,是不是工作不顺?要不带你兜十圈外环路透透气?”这对一部分天生孤独或者懒得和真人聊天的人,还真是贴心。未来咱们怕不是成了坐在升级版“老年陪伴机器人”里的移动孤独患者。科技让人更轻松,也可能让人更寂寞。
不过话也得说回来,智能驾驶和辅助驾驶才是真本事,这玩意是帮你省力、减压,万一还能保条命。M9这次主打的千里浩瀚H5方案,全国能用的“城市无图NOA”,意思是给了你一台比老司机都稳的电子司机。靠着卫星、算力、大模型、传感器一起上,理论上确实能把大多数中国路况都应对下来。自动泊车、自动绕开障碍,这些咱不多说,关键是你敢不敢松手让它干。人和机器的信任,其实是智能汽车最大的天堑。哪天真敢闭眼靠AI副驾过环路高架,普及算是成了。
再提提底盘和动力。说是AI数字底盘+豪华空气弹簧+CCD减震,听起来很唬人,其实和真正底盘大师的差距,是不是一个AI模型就能补齐?吉利为了拉高身价,把路特斯那套调校也嫁接进来了,这意思是我要去和BBA掰手腕。不过做买卖的终究只有一条铁律,手感和舒适谁都装不来。普通人试驾一圈就知道,瞎吹没用。所以吉利这次配足了配置,动力数据好看,零百4秒多,油耗也压下来,而且混动续航1500公里,这数字很友好,咱依然还得琢磨一句,日常你开着跟写在参数表上一样有用吗?
现在车圈吹智能,吹到头了可能又回到一辆好车该有的本分;那就是让你用得省心、开得舒心、新鲜感能持续下去。AI只是加成,而非噱头替代一切。可惜很多厂商只在乎前面两年攒噱头,后面软件不更新、体验逐步“掉队”,掏钱买单的人成了冤大头。这就像买部手机,前半年是AI机皇,两年没推送就成了“旧”旗舰。吉利说自己有体系,有团队、底子厚,从造车到造系统、造大脑、造星星,一条龙服务。这个愿景好听,真要把产品用心做好,才算了不起。
很多人关心价格,17万多买新能源六座SUV,配置堆到爆,AI黑科技全给你配齐,这价格确实诚意十足。细看六个配置,你会发现差距其实都藏在细节里,比如高速和城市自动驾驶到底行不行、座舱交互是不是流畅、底盘舒适能不能长时间不坑腰,低配够不够用、高配值不值钱。厂商最会玩的就是用参数堆梗,具体体验才是关键。科技这东西,最怕只给你个v1.0体验,一旦对方升级到3.0,你就体会什么叫被扔下车。
那AI给汽车做加法,我觉得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加得浮夸,把日子搞花哨,把原本简单的事复杂化;另一种,是加得潜移默化,让你根本感觉不到复杂,却实实在在过得更好了。前者是短暂的新鲜,后者是真正的进步。汽车这件事,是中国人第二大的消费,咱们不能只看表面新潮,还是要看用到五年以后,是继续给你带来便利还是变成“智能落后恐惧”。
说到底,技术怎么变,买车的算盘也变不了多少。大家还是会问,这车安全不安全、便利不便利、保值不保值,再就是毛病多不多,修起来贵不贵。吉利有体系,其实就意味着它造的不是一两辆“新潮货”,是要凭技术和产业链长期站山头。这次M9整合AI,是不是中国造车最聪明的那拨人,我相信还得等用户开三年说话。毕竟软件可以升级补丁,硬件底子、工程素养那玩意是兜不住的。
所以,下次再看到哪个车说自己AI到底有多牛,不妨反问一句:它到底解决谁的需求?它能不能长久地升级、优化?它是不是让所有年龄段的人都能无痛上手?别到头来变成了让一堆程序员和自媒体集体高潮的“工程机”,结果让用户下班堵在高架上死活喊不出AI动一动。
有懂技术的造车,有会吹牛的造车,但只有心里真装着用户的厂商,才配拿中国造车新时代的门票。这次银河M9能不能成为智能SUV新标杆?我觉得好戏才刚刚开始,看看三五年以后用AI造车的企业,到底谁能把热闹变成长情。新瓶装新酒,喝起来真不真,只有喝过的人心里才最清楚。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