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吗?那个卖十来万车型、被人叫做“价格屠夫”的零跑,这回真的要卖30万的车了。
10月的上海滩,零跑玩了把大的。浦东美术馆外头,东方明珠和黄浦江做背景,连费翔这样的大明星都请来站台。这排场,跟以前那个埋头苦干、闷声发大财的零跑完全不是一个画风。创始人朱江明站在台上说了句挺有意思的话:“产品很豪华,价格不豪华。”听着是不是有点矛盾?这就是零跑D19想要打的牌——又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少吃草。
说实话,这事儿听起来挺悬的。一个品牌想往高端走,哪有那么容易?你看看市面上那些卖二三十万的车,哪个不是憋着劲儿砸钱做品牌形象?零跑这次敢这么玩,到底是有真本事,还是在赌一把?
咱们先说说这台D19到底是个什么来头。
零跑的高级副总裁曹力在发布会上说了句大实话:“堆料谁都会,问题是怎么把好东西用最高效的方式整合起来。”这话听着轻松,做起来可不简单。你想啊,现在新能源车市场,配置表上的参数谁不会往上堆?大屏幕、大电池、大算力,数字越大越好,这不是小学生都懂的道理吗?
D19确实堆料了,而且堆得挺狠。80多度的大电池,纯电能跑500多公里,还配了增程器。有人肯定要问了,都快充+大电池了,干嘛还要搞个增程?曹力的解释倒是很接地气——过年回家、假期长途自驾,虽然一年就那么几次,但为了覆盖99%的场景,这个增程器还是得留着。这逻辑听着有点像,买了个大房子就为了过年那几天能住得下所有亲戚。
配置方面就更不用说了。三电机矢量电驱、双8797芯片、空气悬挂、CDC减震……反正这个级别该有的,它都有。连轮毂都整了21英寸的饼式设计,据说是参考了迈巴赫和劳斯莱斯。车身长度超过5米2,轴距超过3米1,妥妥的大家伙。就连车漆都弄了五种复杂工艺的颜色,什么松谷绿、电光白的,听名字就知道不便宜。
听到这儿你可能会说,这不就是标准的堆料套路吗?没错,表面上看确实是这么回事。不过零跑想玩的,是另一套逻辑。
朱江明这人说话挺直白的。他说零跑D系列不是要追求暴利,也不是要搞什么豪华品牌那一套,而是要做“高端产品”。这两个概念听着差不多,其实差远了。豪华品牌卖的是溢价,是品牌价值;高端产品卖的是配置和技术,是实打实的东西。
零跑的底气在哪儿?三个字:自己做。据说他们65%的核心零部件都是自研自造的,从电池到芯片,从电机到软件,能自己干的绝不假手于人。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成本能压下来。平台化生产,零部件共享率高达88%,规模上去了,摊到每台车上的成本就低了。
你想想看,人家花2个亿研发一套系统,只能用在一个车型上,那成本得多高?零跑花同样的钱,能用在好几个车型上,这账就好算多了。这也是为什么朱江明敢说“同样配置情况下,我们价格肯定最有优势”。
今年前9个月,零跑卖了将近40万台车,9月份单月就干了6万多台,成了新势力销量第一。9月底的时候,零跑成了继理想之后,第二个卖出100万台车的新势力品牌。这个成绩单,确实给了他们往上走的资本。
不过话说回来,这事儿真没那么简单。
第一个问题就摆在眼前:消费者认不认这个账?
你想啊,一个做了这么多年十来万车型的品牌,突然跟你说“来,花30万买我这台车”,你心里会不会打鼓?这就像你常去的那家平价餐厅,突然开了个高端店,菜价翻了三倍,你会不会觉得有点不对劲?
品牌这东西,不是一天两天能建立起来的。那些卖二三十万的车,人家花了多少年时间、砸了多少钱做品牌形象?问界有华为加持,理想靠着奶爸车的定位站稳了脚跟,各有各的绝活儿。零跑拿什么跟他们比?光靠配置高、价格低吗?
再说了,花30万买车的人,真的只看性价比吗?这个价位的消费者,要的是什么?是面子,是体验,是服务。你给我堆一堆配置,参数表很好看,然后呢?开出去有没有面子?售后服务跟不跟得上?这些软性的东西,不是一堆芯片和电池能解决的。
这里头还有个尴尬的问题:买D19的车主和买B10的车主,去的是同一个4S店吧?一个花了30万,一个花了10万,享受的服务能一样吗?要是一样,花30万的心里能平衡吗?要是不一样,零跑有没有这个能力把服务体系给升级上去?
你看看其他品牌怎么玩的。比亚迪往上走,搞了腾势和仰望;吉利要冲高端,弄了领克和极氪。人家都是另起炉灶,开个新品牌,就是为了跟原来的品牌形象切割开来。零跑倒好,直接挂同一个logo,硬往上冲。这操作,勇气可嘉,风险也不小。
当然了,如果最终价格真的够狠,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虽然发布会上没公布售价,但坊间猜测大概在25到30万之间。假如零跑真的定个25万的价格,把那些30万级别的车型配置全给你,那确实还是有点诱惑力的。毕竟,市场上总有一批消费者,他们认配置不认牌子,只要东西好,价格合适,管你是谁。
不过这里头还有个悖论:价格定太低了,又会伤害品牌形象。大家会觉得,你看,零跑还是那个零跑,根本就不是高端品牌,只不过把车做大了、配置堆高了而已。这种情况下,想要真正实现品牌向上,就更难了。
说到底,零跑现在面临的,是所有想往上走的品牌都会遇到的问题:既要保持原有的性价比优势,又要建立高端的品牌形象,这两件事本身就是矛盾的。就像你不可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这个平衡点太难找了。
朱江明之前说过,要活下去,一年得卖100万台;要发展好,得卖200万台;要成为全球化车企,得奔着400万台去。现在零跑刚迈过100万台的门槛,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是继续守着10-20万的市场份额,还是冒险往上冲?显然,他们选择了后者。
这一步棋,走得好,零跑能打开新的天花板,真正进入主流车企的行列;走得不好,可能会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既伤害了原有品牌形象,又没能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
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D19究竟能不能打,还得看消费者用钱包投票。技术和配置可以堆砌,品牌形象却需要时间沉淀。零跑这次的冒险,到底是破局之举,还是一次冲动的尝试,咱们拭目以待。
你要是手里有30万预算买SUV,会考虑零跑D19吗?还是说,你会觉得这个品牌还是更适合卖十来万的车?欢迎留言说说你的看法,咱们一起聊聊这个话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