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秘书长最近出来说话了,说经销商弟兄们过得很难,大面积亏损,资金链嘎嘣脆,需要金融纾困,需要爱与和平。
我听完就觉得哪里不对劲,这感觉就像什么呢,就像一个快被淹死的人,岸上的人不扔救生圈,而是递过来一本《游泳姿势大全》,还带二维码扫码付费的那种。
讲真,4S店这门生意,搞到今天这个地步,真的是消费不振四个字能解释的吗?
不,这不是病,这是命。
所有人都知道问题的根源在哪,但所有人都在假装看不见屋里那头粉色的大象。根源就是厂家,就是主机厂那帮为了PPT和股价,已经彻底杀疯了的“商业奇才”。
他们的逻辑特别简单粗暴,堪比三体人。我不管市场能不能消化,我不管你经销商的仓库有多大,我这个季度的批发销量数据,必须是最好看的。就像健身房教练,不管你今天状态好不好,三百公斤的杠铃,你必须给我举起来,举不起来就是你意志力薄弱。
于是,每个4S店都成了一个数据的中转站,一个物理形态的“数据堰塞湖”。那些停在库里的新车,它们不是交通工具,它们是主机厂KPI的实体化身,是压在经销商头上的五指山。
为了在下一批“五指山”压下来之前喘口气,你唯一的选择就是甩卖。什么叫价格战?那都是好听的说法。这不叫战争,这叫自爆。直接价格倒挂,进价五万,我卖四万八,含泪赚你两千的吆喝钱。你以为老板在卖车?不,他在给主机厂的财报烧香磕头。
如果说以前的市场竞争,是大家在一个餐厅里抢蛋糕。小米这样的搅局者是直接把整个蛋糕端走了。那现在的主机厂和经销商的关系是什么?是餐厅老板告诉你,今天这桌饭钱你必须付,但菜一个都不给你上,你还得笑着说老板大气。最好的反抗手段是什么?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
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这就是掀桌子式竞争法则的精髓。要么一起修仙飞升,要么抱团下地府喝汤。
所以,给经销商搞金融支持,听起来很美,实际上是头疼医脚,脚疼直接给你来个截肢。你给它输再多的血,也架不住动脉天天搁那儿呲血玩儿。问题的核心,是得把那个天天拿刀捅动脉的疯子给按住。
再说说所谓的“消费不振”。
这个词特别玄学,跟“量子波动”一样,什么都能往里装。
讲真,作为我一个中年人,我看现在的新能源车,我心里也发毛。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产品迭代了,这是技术上的闪电战。你今天刚提了一辆带“高级智能座舱”的车,感觉自己就是秋名山车神藤原拓海。结果三个月后,隔壁新款直接给你整了个“任意门”出来,你的高级座舱瞬间就成了诺基亚。
这不是买车,这是买3C产品,还是战斗力疯狂通货膨胀的玄幻小说里的那种。今天你手里的神器是屠龙刀,明天人家出门标配就是歼星舰了。这种背刺感,比吕布捅义父都来得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这种被心爱的人背叛的感觉,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
然后就是更魔幻的舆论场。
一些新能源品牌,自己车还没造明白呢,先把黑公关的技能树给点满了。天天雇一堆博主,逮着燃油车就是一顿疯狂输出,什么“工业垃圾”、“时代的眼泪”、“移动的污染源”,帽子一顶一顶地扣。搞得好像你今天开个燃油车出门,太阳都要因为你一个趔趄。
这叫什么?这就叫“道诡异仙”里的规则污染。通过污染你的认知,让你觉得自己的选择是错的,是有罪的,是不道德的。
可问题是,燃油车真的没人买吗?路上跑的,大半不还是烧油的。这种需求是真实存在的。你不能因为自己吃素,就非说吃肉的人野蛮。写到这里,我感觉自己都快魔怔了,但你仔细想想,这事儿是不是就这么个事儿?
而且,有些品牌已经不满足于攻击对手了,它们开始构建自己的“玄学”。比如奔驰,最值钱的不是三大件,是那个三叉星徽。你买的不是车,是社交货币。再比如特斯拉,会买的人就是会买,你跟他说内饰简陋,他说这叫极简主义;你跟他说公关灾难,他说这是硬核不妥协。他们买的不是车,是一种信仰,一种“我比你们都懂”的身份认同。这种时候你跟他谈性价比,就像跟修仙的人谈五险一金一样,毫无意义。
所以,现在整个车圈的病灶,根本不是经销商缺钱,也不是消费者没钱。
病灶在于,规则的制定者,也就是那些主机厂,已经不讲武德了。它们用批发数据构建了一个虚假的繁荣,然后把压力和风险全部转嫁给了链条最末端的经销商。它们用飞快的技术迭代和舆论攻击,制造了消费者无尽的焦虑,让你永远觉得自己买亏了。
这帮人真的疯了!
所以解决办法是什么?金融纾困?公示数据?打击黑公关?
是,是是是,这些都有用。但都只是给一个身患多种癌症的病人喂布洛芬。
真正的解药,只有一个,就是等待一个真正的“疯子”出现。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直接把牌桌都给你掀了的“雷电法王”。他要做的不是降价,而是重新定义游戏规则。当他把所有人都拉到泥潭里打滚的时候,那些西装革履的“演员”们,才会露出他们最真实的底裤。
所以,别再假惺惺地讨论什么纾困了。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在这场大型的荒诞行为艺术里,我们都是观众,看着台上的人,如何把自己一步步作死。
还挺带劲的。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