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看到一汽丰田bZ5这个名字,我第一反应是,这串字符是不是某个程序员忘了删的测试代码。但你再一看它的核心配置,瞬间就悟了,这哪是测试代码,这分明就是一句大白话:不装了,摊牌了,我,丰田,打不过就加入。
这台车的灵魂中枢,就是那个比亚迪弗迪动力出品的心脏,型号TZ200XS003。200千瓦,330牛米,7.9秒破百。这些数字好看吗?还行。够用吗?绝对够用。但这些数字有屁用!大家看的根本不是这个,大家看的是“比亚迪”这三个字。这是一种什么行为艺术?这就是修仙小说里,一个练了几百年金钟罩铁布衫的名门正派掌门,突然有一天觉得前途无望,直接跑去隔壁魔教,找人家买了一颗速成金丹吞了下去。
从此,江湖上少了一个慢悠悠打磨招式的老师傅,多了一个走捷径的雷电法王。
丰田是什么?是过去几十年汽车工业的“道”。可靠、省油、中庸,你买一台凯美瑞,开到传给你儿子,发动机可能连个螺丝都不带松的。这是它的品牌玄学,一种近乎信仰的东西。但到了电动车时代,这个“道”突然不灵了。同行们一个个都跟道诡异仙里的角色一样,开始发疯,开始自爆,开始用匪夷所思的方式修炼。你还在研究怎么把一块电池做得更安全,人家直接把冰箱彩电大沙发塞进车里,价格还给你打到骨折。
这就叫掀桌子式竞争。最好的防守不是防守,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大家谁都别吃了。丰田一开始是懵的,想不通,你们这帮人不讲武德。但现在,它开窍了,悟了。武德不能当饭吃,但比亚迪的三电系统可以。于是我们看到了bZ5,一台挂着丰田标,但五脏六腑流淌着比亚迪血液的“混血儿”。
它的电池,是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号称五重防护,搞了115项碰撞验证。丰田在宣传这个的时候,那股劲儿,就好像在说:“看,虽然心脏是别人的,但我给它穿的这身防弹衣,是我祖传的!绝对安全!”这种感觉很奇妙,像极了一个中年男人,嘴上说着自己只看重内涵,但实际上给自己的新手机贴了三层膜,还戴了最厚的壳。
因为我真的开过很多丰田车,从佳美到皇冠,那种骨子里的从容和机械质感,是一种很特别的体验。但现在你告诉我,这台车的核心竞争力,是它的“智能化”,是高配那个Momenta 5.0的驾驶辅助,支持城区NOA。这就让我陷入了沉思。昨天晚上我点的外卖,那个包装盒比里面的菜还精致,感觉现在各行各业都开始卷包装了。
自动驾驶这个东西,我一直觉得是个玄学。它的关键,从来不在于你的雷达有多牛,算力有多高。自动驾驶的终极考场,在中国的大街小巷,它的最终BOSS,是那些神出鬼没的“老头乐”。你那个能识别300米外障碍物的激光雷达,能算出一个大爷下一步是左转、右转还是原地掉头吗?你那号称千万行代码的算法,能预判一个骑着三轮车的大妈会不会突然横穿马路,并且认为全世界都该给她让路吗?
只要大爷躺得快,你的NOA就得背锅。所以,当所有车企都在吹自己的自动驾驶能让你在高速上解放双手的时候,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只想问一个问题:它能帮我在菜市场门口那条路上,不被加塞,不被剐蹭,还能顺利找到停车位吗?如果不能,那你吹的那些东西,就都是花里胡哨,不务正业。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丰田比作一个去进货的老板,好像有点损,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还挺形象的?它放弃了自己建厂房、研发生产线的苦活累活,直接找到了市场上最大、最强的供应商比亚迪,说:“兄弟,你那个电机和电池,给我来一套,贴我的牌子卖。”
这丢人吗?在传统的商业逻辑里,有点。但在当下这个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里,这叫“识时务者为俊杰”。丰田用bZ5向全世界宣告: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舒坦。我用我攒了一百年的品牌声誉,加上你最能打的核心技术,我们俩合体,就问你们这些新势力怕不怕?
同行看了也得傻。本来以为是个王者,结果人家直接召唤了另一个王者附体。这还怎么打?
会买bZ5的人,图的是什么?图的是一种奇妙的叠加态。既有对丰田品牌的路径依赖,觉得“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又对新势力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有点忌惮。他们想要电车的快感和低成本,又想要传统大厂的“安全感”。bZ5就是为了这种“既要又要”的拧巴心态而生的。它就像一杯加了茅台的星巴克,味道怪不怪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同时满足了你两种看似矛盾的信仰。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所以自动驾驶的终极奥义是什么?是别开车,去坐地铁。真的,安全又省心。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