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新能源车卷到飞起的时代,合资品牌可算是被逼到了墙角。
以前靠着合资光环就能躺赢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现在不仅要跟国产车拼价格,连智能配置都得向新势力取经。
今天咱们就来唠唠4月份卖得最好的十款合资纯电车,看看它们到底有啥能耐,又藏着哪些猫腻。
先说榜首的广汽丰田铂智3X,这个车可不得了,以6727辆的成绩直接断层领跑。
人家把激光雷达装到10万级别的SUV上,顶配才13.98万,这价格比国产新势力还狠。
不过有意思的是,网上吐槽最多的居然是品牌认知度低,好多人觉得"铂智"这个牌子太陌生,设计跟丰田传统风格差太多,被调侃成"换标特供车"。要我说啊,丰田这是学小米搞性价比路线,但光靠低价不够,还得让消费者认这个牌子不是?
再看看大众ID.3,卖了4098辆排第二。后驱布局操控确实不错,弯道里比燃油钢炮还稳当,电耗也低得吓人。可这车机系统简直就是功能机水平,触控延迟、语音交互单一,导航地图更新慢得跟蜗牛爬。有意思的是,大众在燃油车时代可是智能化的急先锋,现在反倒被国产车吊打,这脸打得啪啪响。
大众ID.4 CROZZ卖2653辆排第三,德系安全确实没得黑,车身刚度高得吓人,后排空间近三米,家用神器。但内饰全是硬塑料,座椅包裹性跟十万的国产车都没法比。这让我想起老话说的"德国人只会造机器",看来在舒适性上确实没开窍。
丰田bZ3卖2402辆排第四,616公里的续航确实能打,冬天掉电也比别人少。但充电速度慢得让人着急,充到八成要一个多小时,最后那点电得耗两个钟头。这就好比马拉松选手最后百米突然腿软,看着挺猛实际关键时刻掉链子。
宝马i3卖2200辆排第五,开惯燃油3系的人肯定觉得这车底盘调校得地道,但35万的价格比国产车贵五六万,续航和智能配置还落后。这就像穿着名牌西装去挤地铁,面子有了里子却空了。
smart精灵#1卖1800辆排第六,奔驰设计确实吸睛,女性用户占了六成。但后排空间小得可怜,后备箱还没普通轿车大。这就像给小姑娘设计的公主裙,好看是好看,实用性实在不敢恭维。
宝马iX3卖1400辆排第七,全铝车身确实轻,操控不错,但内饰还是五年前的老样子。这就像手机厂商只换壳不换芯,消费者早看腻了这套把戏。
别克E5卖700辆排第八,空间大得能当房车用,终端优惠后比国产车还便宜。但品控问题扎堆,方向盘异响、充电故障投诉不断。这就像买了个网红家具,看着便宜实惠,用几天就出毛病。
奥迪Q4 e-tron卖2900辆排第九,四驱加速快,矩阵大灯确实亮眼。但续航虚标严重,高速上跑四百公里都不到。这就像手机厂商宣传的"旗舰影像",实际拍照还不如隔壁千元机。
本田e:NS1卖1750辆排第十,操控确实灵活,但配置寒酸得让人心塞。卤素大灯、塑料方向盘,入门版连倒车影像都没有。这就像买了个精装房,进去发现水管电线都裸露着。
从销量就能看出合资品牌的尴尬:铂智3X一枝独秀,抵得上后面九款的总和。德系双雄ID.3和ID.4靠着平台优势还能打,但车机系统成了致命伤;日系两极分化严重,丰田靠续航稳住基本盘,本田却要被市场淘汰。最惨的当属BBA,价格虚高不说,配置还跟不上国产新势力。
现在合资品牌算是明白了,光靠品牌溢价行不通。铂智3X能成功,关键在于用上了中国供应商的技术,比如Momenta的智驾系统和华为的鸿蒙座舱。反观那些还在用油改电平台、死守传统设计的老古董,迟早要被拍死在沙滩上。不过话说回来,合资车在品控和安全上确实有优势,要是能把智能化短板补上,说不定真能打个翻身仗。但问题是,他们舍得放下身段,真正为中国市场改变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