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买车的朋友,可能都有种49年入国军的感觉。
你前脚刚刷完卡,销售后脚就在朋友圈发了新款预告,你今天刚提的新车,出了4S店,价值就不是打了八折,是直接打了骨折。半年后,技术再一迭代,你的车就成了电子咸菜,除了占地方,就剩下心里堵得慌。
这两天,让老车主们血压飙升的“罪魁祸首”,就是那个传得沸沸扬扬的80度大电池增程车。
消息已经实锤了,明年,包括理想、小米、零跑这些狠角色在内,旗舰增程车都要跑步进入80度电时代。背后站着的,是那个让所有新能源车企都得叫声“哥”的宁德时代。
这事儿魔幻在哪?魔幻在宁德这次拿出来的,是当年差点被比亚迪的磷酸铁锂拍死在沙滩上的“8系高镍电池”。
这玩意儿,就像个脾气暴躁的武林高手,内力深厚(能量密度高),但练不好就容易走火入魔(热失控)。当年就是因为安全问题频发,才给了主打一个“安全不开玩笑”的比亚迪刀片电池超车的机会。
现在,这位退隐江湖的大哥为什么又回来了?
答案很简单,时代变了,科技进步了。以前是管不住这位高手的脾气,现在宁德给它配了个顶级的“情绪管理大师”——也就是新一代的BMS电池管理系统。天天在他耳边念清心咒,确保他不会一言不合就把车主连人带车一起送上天。
技术上的事儿,聊多了头疼。我们得用【半佛财经分析框架】来扒一扒,这背后到底是谁跟谁的局,谁又是谁的菜。
任何商业现象,先问两个问题:“它不这么做会死吗?”、“谁从中最赚钱?”
首先,宁德时代不这么做,真的会很难受。
前几年,比亚迪靠着磷酸铁锂这把“屠龙刀”,主打一个皮实耐用成本低,在中低端市场大杀四方,甚至都开始对外卖电池了,这是在挖宁德的祖坟。宁德作为武林盟主,必须得拿出“倚天剑”(高镍三元锂)来重新定义高端局,告诉市场:你们玩性价比,我玩天花板。80度大电池,就是宁德用来秀肌肉、稳固利润、顺便给友商们上点强度的一记闷拳。
其次,车企们为什么嗷嗷叫着要上?
因为他们也快被卷死了。现在的市场,就是一场大型的黑暗森林。你不知道哪天隔壁老王就突然掏出个新功能,把你打成史前生物。
续航焦虑,是所有新能源车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增程车虽然有个发动机当“充电宝”,但车主买它,图的就是99%的时间里,能享受到纯电的丝滑和安静,而不是天天听着发动机在那儿瞎哼哼。
所以你看懂了吗?他们到底想要什么?
他们想要纯电的丝滑。
他们想要加油的便捷。
他们还想要大空间和智能化。
成年人当然是全都要,但代价是什么呢?代价就是你的钱包和你的耐心,正在被厂家按在地上反复摩擦。
80度大电池,就是车企们递给消费者的最新一颗“大力丸”。“纯电续航三百多公里,一周充一次电,长途还有发动机,彻底告别焦虑”,这话术,听着就让人上头。理想、小米这些品牌,本来就主攻家庭用户,这套“移动的家plus”组合拳打出来,对于三十多万的预算来说,杀伤力堪称核武器。
这套打法,突出一个快种快收。宁德把技术方案喂到嘴里,车企只管设计个好看的壳子,再把沙发冰箱大彩电塞进去,一台三十万起步的“豪华移动堡垒”就齐活了。卷死同行,也顺便把去年刚提车的“尊贵用户”给卷成了大冤种。
但是,这事儿有个BUG。
增程车,天生就带着个发动机和油箱,属于是“结构性肥胖”。要在这么个寸土寸金的地方,硬塞进去一块80度的大电池,难度不亚于在螺蛳壳里做道场。电池做得太厚,侵占车内空间;做得太薄,又对结构和安全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所以这玩意儿不是谁都能玩的,它考验的是电池厂和车企之间“穿一条裤子”的联合开发能力。小厂想跟风?门儿都没有。这本质上也是一场技术壁垒的构建,把那些想靠“瞎积薄发”的投机者,死死地挡在门外。
那么,作为最关键的一环——用户,我们应该怎么看?
很简单,坐着看,别激动。
技术迭代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你换手机的速度。汽车作为大宗消费品,它的保值率正在被这帮技术狂人打得稀碎。你以为你买的是交通工具,其实你买的是一个正在高速贬值的电子产品。
而且,别忘了还有一个终极BOSS——监管。
电池这东西,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现在各家都在疯狂堆料,政府能不紧张吗?下半年很可能就会有新的电池安全标准出台,到时候这脾气火爆的8系电池能不能顺利通过大考,还是个未知数。
所以,你看这场牌局多有意思。
宁德时代在赌,赌自己能用技术重新夺回王座。
车企们在赌,赌消费者愿意为“零焦虑”的体验买单。
准备掏钱的消费者也在赌,赌自己不会在提车半年后就变成“旧时代的眼泪”。
所以你猜,这场赌局里,谁才是真正的赌神,谁又注定是那个被抬下桌的倒霉蛋?
我不知道谁是赌神,但我知道,无论技术怎么迭代,最后赢麻了的,永远是那些卖保险的,和收二手车的。
毕竟,新车旧车,都得买保险;淘汰下来的旧车,总得有人收。他们的生意,才是真正的穿越周期。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