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开纯电车跑高速,我敢说 90% 的车主都遇过这糟心事儿:导航提示 “下一个服务区还有 50 公里”,仪表盘续航只剩 60 公里,脚刚松开电门想省电,抬头就看见前方服务区入口堵着一串纯电车 —— 全是等着抢充电桩的。这就是纯电车主绕不开的 “补能焦虑”,而最近两年,行业里两个 “救星” 吵得火热:一个是号称 “10 分钟充满,续航跑 300 公里” 的超充黑科技,一个是 “停稳、换电、开走,全程 1 分钟搞定” 的换电模式。
作为开了 5 年纯电车、跑过十几次跨省长途的老炮博主,今天咱不聊虚的技术参数,只从车主实际体验出发,掰扯掰扯这俩方案到底哪个更 “香”,哪个才是真能落地的 “补能解药”。
提到快充,现在车主最熟悉的就是 “480V 平台 + 120kW 超充桩”,从 30% 充到 80% 大概要 40 分钟;而近两年火起来的 “800V 高压平台 + 200kW 以上超充桩”,才是 “10 分钟快充” 的核心 —— 我去年试过某新势力的 800V 车型,在品牌专用超充桩上,从 25% 充到 80% 真就用了 11 分钟,当时拍了视频发动态,评论区全是 “这才是纯电该有的速度”。
但说实话,10 分钟快充的 “香”,得建立在 3 个前提上,否则就是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补能场景灵活:超充桩不用像换电站那样占大块地,商场地下停车场、小区门口、加油站旁都能装 —— 我家楼下商场就有 4 个超充桩,下班逛个超市的功夫,电就补得差不多了,不用特意跑换电站。
没有电池产权纠纷:快充是直接给 “自己的电池” 充电,不用纠结 “换的电池是不是新的”“衰减了算谁的”—— 之前有车友租电池换电,换完发现电池续航比自己原来的少 20 公里,找客服扯皮半天没结果,快充就没这麻烦。
技术门槛在降低:去年还只有 30 万以上的车配 800V 平台,今年 15 万级的车型都开始上了(比如某自主品牌的紧凑型 SUV),后续普及速度只会更快,不用花大价钱也能享受到。
2. 痛点:覆盖、衰减、电网,三个 “拦路虎” 没解决
超充桩 “看着多,用着少”:一线城市市区超充桩确实密,但到了三四线城市、县城,超充桩比加油站还稀有 —— 去年我去河南某县城,整个县城只有 2 个超充桩,还全被燃油车占着车位;高速服务区更别提,节假日高峰时,超充桩排队 1 小时是常事,10 分钟快充也得等别人充完。
长期快充可能伤电池:虽然车企都说 “有电池保护技术”,但我问过电池工程师朋友,长期用超充(尤其是从 0 充到 100%),电池循环寿命会比慢充少 10%-15%—— 我自己的车开了 5 年,一直用超充 + 慢充搭配,现在电池衰减了 8%,如果全用超充,估计衰减得更快。
电网扛不住 “同时快充”:去年夏天我在深圳某服务区,3 个超充桩同时充电,直接把服务区的电网弄跳闸了,所有车停充 20 分钟才恢复 —— 超充桩功率越大,对电网要求越高,现在很多老小区、偏远服务区的电网,根本带不动高功率超充桩。
再看 1 分钟换电:“比加油还快”,但短板比优点更明显
换电模式最出圈的就是 “速度”—— 我去年借朋友的蔚来 ES6 跑高速,进换电站后,不用下车,机器人自动换电池,从停稳到开走,手机计时显示 1 分 42 秒,当时我还跟朋友开玩笑:“这比我去加油站等加油机都快”。
但换电的 “香”,是建立在 “有站可换” 的基础上,一旦离开换电站覆盖范围,就成了 “没脚的鸟”,而且还有 3 个硬伤没解决:
补能速度 “碾压快充”:不管电池剩多少电,换电都是 1 分钟左右搞定,不用像快充那样 “等充电进度条”—— 冬天跑高速,零下 10 度的天气,快充从 30% 充到 80% 要 1 小时,换电还是 1 分钟,这对着急赶路的车主来说,简直是 “救命”。
电池保养不用自己操心:换电站的电池都是统一检测、维护的,还会提前预热或预冷 —— 我朋友的车租了蔚来电池,3 年下来电池衰减只有 3%,比我自己保养的电池还好,不用纠结 “要不要做电池均衡”“冬天怎么充电保护电池”。
不用纠结 “电池寿命”:如果是租电池(比如蔚来的 BaaS 方案),开个三五年想换车,直接退租就行,不用像自己买电池那样,担心 “卖车时电池衰减影响残值”—— 之前有车友卖二手纯电车,因为电池衰减 10%,车价直接少了 2 万。
2. 痛点:覆盖少、不通用,换电 “看品牌脸色”
换电站比超充桩还稀有:目前国内换电站主要是蔚来在做,截至 2024 年 5 月,全国也就 2000 多个,高速服务区覆盖还不到 30%—— 我去年从北京去西安,沿途只有 5 个蔚来换电站,其中 2 个在维修,最后还是靠快充补能;其他品牌的换电站更少,比如某自主车企的换电站,只在自家总部所在城市有,跨省根本用不上。
电池 “各玩各的,不通用”:蔚来的电池只能给蔚来车用,小鹏的换电站只认小鹏车,就连同一集团的不同品牌,电池规格都不一样 —— 之前有车友开某品牌 A 车,想去同集团的 B 品牌换电站换电,结果接口对不上,白跑一趟;不像超充桩,只要支持国标接口,不管什么品牌的车都能充。
成本高,车企 “不敢大面积建”:一个换电站的成本大概是超充桩的 10 倍(超充桩单桩成本几万,换电站要几十万),而且还要储备大量电池,对车企来说压力太大 —— 除了蔚来,其他车企大多是 “试点建几个”,不敢像超充桩那样大面积铺,毕竟投入大、回本慢。
光说体验不够直观,我整理了一张对比表,从车主最关心的 5 个维度,帮大家看清两者的差别:
不同车主怎么选?3 类场景给出明确建议
其实没有 “绝对更香” 的方案,只有 “更适合自己” 的选择,结合我的经验,给不同需求的车主分个类:
如果你的车主要在市区开,每天通勤 50 公里以内,偶尔周末去周边城市玩,那 10 分钟快充更适合 —— 市区超充桩多,下班逛超市、吃饭时就能补电,不用特意跑换电站;就算偶尔短途自驾,高速服务区的超充桩也能应付,不用纠结 “有没有换电站”。
如果你经常跑长途(比如每月跨省 1-2 次),或者在北方零下 10 度以下的地区用车,换电的优势更明显 —— 冬天长途快充慢,换电 1 分钟搞定,不用在服务区冻着等;但要注意,一定要选换电站覆盖广的品牌(比如蔚来),否则跑偏远地区还是得靠快充。
如果你的预算在 15-20 万,想把车开 5 年以上,那 10 分钟快充的车型更划算 —— 支持 800V 平台的车型越来越便宜,而且不用付电池租金(换电租电池每月要近千元);虽然长期快充有衰减,但只要搭配慢充使用,5 年衰减控制在 10% 以内没问题,比租电池的长期成本低。
其实不管是 10 分钟快充,还是 1 分钟换电,核心都是解决 “补能焦虑”。从行业趋势来看,未来两者大概率不是 “你死我活”,而是 “互补”—— 比如换电站里可以装超充桩,没赶上换电的车主能快充;超充站也可以预留换电车位,后续根据需求升级。
而且现在政策也在发力,比如国家要求 “新建高速服务区必须配超充桩”,还鼓励车企 “统一换电标准”(比如最近某行业协会牵头制定换电接口国标),相信再过 2-3 年,不管是快充还是换电,覆盖都会比现在好很多。
作为老车主,我最期待的不是 “哪个技术更牛”,而是不管开什么品牌的纯电车,不管去哪个城市,都能像加油一样,不用排队、不用纠结,轻松补能 —— 这才是纯电出行真正的 “香”。
最后问大家一句:你试过 10 分钟快充吗?换电体验怎么样?如果再换车,你更倾向选快充还是换电车型?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