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分钟,小订订单突破10万台。问界M7这次的“回归”,行动力和市场反应比热馒头下锅还要炸,简直能把全行业卷出新天地。余承东和鸿蒙智行团队做了个大动作:新M7直接拿掉了以价换量的底配,预售价拉高到将近三十万起,但订单量不降反升,很多人边付定金边喊等不及。别的车企还在卷价格、卷配置,赛力斯和华为这对组合,不声不响把“价值感”打成了明牌,把对手逼到“等M7不敢下单”的份上。现在就来聊聊,这盒“王炸组合”到底干了啥,能把20万台的交付纪录当成基本盘。
这年头,新能源市场就跟赶大集一样热闹,降价风、补贴火,谁都想多卖点车。问界M7偏不走寻常路。老款卖24万多起,新一代直接预售拉到28.8~34.8万,最便宜的两驱增程也没了,各种高配下放。乍一看涨价,盘盘账其实核心配置价格并没多高,主要是把“堆料”全都提上来了。车长比宝马X5L还长20毫米,轴距净增21公分,空间一家五口八口都不挤;旗舰用的双腔空气悬架、车顶激光雷达、全车OTA升级……这些玩意儿以前在三十五六万的豪华车里才见得着,现在直接下探给三十万客户。理想、小米都没这么舍得,M7算是让用户薅了纯技术的羊毛。
智能化安全,M7又玩了个新花样。主打的“舱内激光雷达”,在风挡里扣一颗,联合双目摄像头,这套混搭方案,不怕雾不怕雨,还能盯住各种小障碍物,远比传统毫米波雷达和纯视觉方案靠谱。你城区通勤不追高阶智驾,也能多一层安全保障。毕竟上下班路上,最怕大意失荆州,这拨主动安全配置,基本把用户痛点摸了个门清。余承东那句“入门即安全”,不是说说看的,的确切中小白用车的憋屈。选中配,花个不到高配的钱,能把激光雷达、主动安全带回家,这算盘,谁按谁知道。
说到这个“技高一筹”,还得聊聊赛力斯原厂的百控制器OTA。别的车顶多七八十个控制器能升级,M7直接上百个,小到雨刷大到空悬,都能像刷手机一样推送更新。你今天买,明年功能还会比新车更勤快,三五年前的智能车,只能认命被新款吊打。这么一搞,M7变成了“常用常新”型,保值不是说着玩的。对于三十万、四十万预算的用户,谁不想买个能跟得上潮流的车?再加上华为拿手的全平台数字化,开发效率和用户体验都跟手机一样赶进度,等于拉高了整个行业的交付门槛。
别的牌子还没等缓过神来,问界M7的小订刷光了“屏幕”。10万台,是个什么概念?按照以往小订到大定的转化率,过年时4.5万台得交付到人家手里,实际排产量至少得6万。一旦华为和赛力斯节奏稍有掉链子,别说用户投诉、退单不停,法人都等着维权拉横幅。现在是把话撂得死死的,不仅App上能查实时订单,供应链工厂也三班倒跟上,全线启动“锁货”条款。别的小厂天天看库存,M7要为订单排队发愁,怕是真香变维权一秒钟。
早知道价格战有多难打,今年上半年各家新能源品牌生拉硬拽,恨不得赔钱赚吆喝。市场上一片喊跌价、送保险、送积分的声音,M7反其道而行之,提价还“抢疯了”,核心是消费者看中的“买到值了”。30万预算,买空间它最大,智能它最前,安全它最全,健康它也不掉队,还不用担心两三年就过时。一车打遍理想L7、小米SU7、智界R7的防线,别人拼命卷价格,M7只管卷“价值”,这水平,劈开血海翻出新路数。
2024年,问界M7靠20万辆交付,登顶新势力单车销冠。这次换代升级,光靠“再卖一轮”已经不够看,余承东和鸿蒙智行的算盘,更看重把30万级市场的“价格战争”拉升到技术、配置、空间和智能化多维“价值战”。只有这样,才有机会把30万预算的客户心理档次提到40万的豪车体验。某种意义上,这是对全行业的技术降维打击,但凡还能吃得起这堆高配的用户,都会问一句:“为啥买别的?”
车市最怕“风头一过热三天”。10万订单是敲门砖,真要复制去年的交付奇迹,春节前能不能稳交6万,考验的是产能和供应链。高端配置月产天花板1.2万套,哪个环节掉链子都得了。华为这次把自己和赛力斯绑在一棵树上,拼的不是讲故事,而是真刀真枪的供货。客户端“订单查询”成了新兴运动——人家家里催交付,厂家不敢缓排产。只要持续滚动交付、质量稳住口碑,三十万级市场头把交椅就坐稳了,这才是真正的国民SUV该有的气势。
别看行业价格战还没熄火,问界M7已经举起价值战的大旗。买M7不是抢白菜价、薅羊毛,是实打实花三十万体验豪车待遇。在国产新能源拼死卷的当口,M7把本领都砸到用户得与不得的心坎上。空间、智驾、安全、健康面面俱到,光明正大把竞品困在了“买还是等”的选择里。
不出意外的话,等春节前各家上牌数据出来,问界M7到底是不是“王者归来”,自然有公论。跑马拉松,不光起跑要快,后劲更要足,各路看好捧场的、隔岸观火的,都等着看这场硬仗怎么收尾。毕竟,好的东西,不怕走夜路。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